主题与情感分析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要
  一、小说
  1.条分缕析,全面概括。
  小说的主题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从主题角度设题方式通常有: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与主题有关的小说标题的含义或作用。阅读一篇小说,就要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所以,我们应当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概括主题。
  2.从整体文本出发,体察微妙变化。
  分析小说的情感,考生一定要从整体文本出发,切忌脱离文本,主观附会。把握分析小说的人物情感、心理,首先要熟知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跟随情节推移紧紧追踪人物,体察微妙变化;再次要立足整体,设身处地,体味人物的情感。鉴赏小说的情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的投入性。(2)情感的记录性。(3)情感的价值性。情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使文学艺术得以升华,让人获得永恒的审美愉悦。(4)情感的含蓄性。有些小说情感的表达放纵一些,作者并不掩饰和忌讳感情的充溢和显露。有些小说情感的表达却节制一些,作者往往会把握和控制情感,使之含蓄而内敛。
  二、散文主题与情感
  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解题时,考生首先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表达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文章的筋骨。
  考生在做题目之前,要先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开头、结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应当一字一句重点研读。另外散文创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叙述描写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是它的筋骨,所以鉴赏散文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张娟/供稿】
  考场文本
  稻子和吃稻子的人
  学群
  我开车从洞庭湖边的春风大堤上过。火车在铁路上奔驰,收割机在收割稻子。大型收割机从田垄上开过,稻子的上头不见了,稻田一拨拨矮下去。谷粒流水一般从一根管子里涌出,被装进一只只蛇皮袋。还有一些东西,跟随谷粒的叶片和穗条,打碎之后被机器随风一口吐出。
  稻草傻傻地站在那里。上面那一段没有了,它们当然摸不着头脑。看看周围,那边吓唬鸟儿的那位也没有脑袋。如今做稻草人,已经不作兴要脑袋了。它又不相亲,又不用想事情,要一只脑袋做什么?它只要两只袖子在晃就行。
  月亮打这里过,它只看到收割留下的尖利,被禾茬们高举着。怎么都找不到一处又软又白的草垛,好让它的光躺在上面。风来到田间,不见了往日的玩伴。露水来了,没有一片带绒毛的叶子可以把它托起。萤火虫打着灯笼,找不到回家的路。
  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我是弯着腰在稻田里割过稻子的人。一个割过稻子的人,不会不知道腰酸背胀的滋味。我想说的是机器收割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力,那种君临众稻之上的力,那种话语方式。在钢铁的轰鸣之下,稻子这种从泥地里长来的东西是多么卑微,多么柔软无力。我是吃稻米的,吃下去的稻米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想起以前我们割稻子。
  每一株稻子都知道。从河姆渡那里,或者更早,它们就知道了被收割的命运。等到上面抽穗灌浆,等到饱满的颗粒压下来,它们就弯起了腰。弯起的稻秆,是多么适合拦腰抓握,是多么适合收割。顺着禾稻弯斜的方向,人的手把它们拦腰收作一握,稻根露出来,另一只手把禾镰端平了,一下从根处划过,稻子的一生就到了人手上。
  稻子弯着腰送上它的一生,人去接受,同样弯着腰。一根稻子弯着腰所承受的,也会来到人的腰背上。说来也巧,那些用来收割的禾镰也弯成新月的模样。那时候,老人们都相信,这一年的新月是从收稻子开始的。
  一开始就是稻草。稻子的意义,好像都集中在那根稻穗上,直到谷粒离穗。好比一个人退休了,不再去上班,不再是这个是那个。稻草是在这时才开始成为稻草的。
  这以前,阳光在春天照过,夏天照过。这一次是单单把它们作为稻草来照耀。秋天的阳光一照,一根稻草的一生就都来了,从头到脚干净明亮,还带着草的干香。想来这些事情,月亮是知道的。月光一来到稻草上,就变得这样鲜亮,就这样躺在稻草上。即便是黑色的夜,到了这里也会停下脚步,把稻草的地方,留给稻草。
  我至今记得昭大哥的拖拉机拖了一车稻草,我们搭他的拖拉机回家去。我们躺在上面,用一车稻草摇晃着镇上的房子和路灯。到后来,连天上的星子和银河都被一齐摇动。一天夜里,我在山上走迷了,下山看到一堆稻草。顺着稻草往下看,田里的禾茬带一点亮色一直排过去。我明白了:踩着禾茬,就可以一直走到家门口。
  谷粒不在了,稻草是稻草。牛是懂得这一层的。稻草吃下去之后,它们在反刍。那时候,稻子收了,稻草还是完整的。稻草身上还留存着做稻草的尊严。现在不同了,上面那一段没有了,下面还在禾茬上,它是做稻草呢还是做禾茬?稻草也好,禾茬也罢,它们只好没头没脑地待在稻田里。直到冬晴时,种田的人过来放一把火,烧了的就烧了,没烧尽的就黑糊糊留在那里。
  看来,稻草存在的意义,是跟着谷粒一起收走了。那么谷粒呢?蛇皮袋装上之后,一小部分大概会留在主人家里做米饭,其余的就都进了市场。种子要从种子公司来。两头都在人家手上,它们只管从身上长出稻子来。稻子一旦长成,收割机就来了,它们生存的努力随之被没收。收割机的专横粗暴,其实也意味着对稻子之为稻子的否定。
  开收割机的人,想来是不会拿起禾镰去收割了。杂货店也已经不卖禾镰了。稻田当然还会种上稻子,是种子公司来的杂交种。杂交产量高。以前那些稻种,已经从地面上消失。就算某处种子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还有它们的孑遗,它们与这个世界的交流互动也已停止。
  我开着车在大堤上走。大堤下面,收割机在收割。远处靠山的地方,火车在铁路上奔驰。上车下车,人们都按照火车时刻表,把自己装进去,把自己卸下来。
  (选自《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有删改)
  圈点评注
  作者构思独具匠心,将对稻草与人、传统与现代两组价值的思考贯穿在“稻子”的“前世”和“今生”中,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第一段中“一拨拨矮下去”“被机器随风一口吐出”等细节描写,刻画出机械生产“君临众上”的霸气,为后文写稻子的卑微弱小做铺垫。“我想起以前我们割稻子”一段,承接上文作者对机械化收割的不喜欢与对稻子的同情,引出下文传统收割方式中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文章语言明快而有表现力,如“摇晃着房子和路灯”“星子和银河被摇动”等,形象地表现出乡下生活独有的自然情趣及人与稻草的和谐。
  阅读速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不相亲”也“不想事情”的稻草人无需“脑袋”,如今的它们已经成为纯粹的工具化产物,相比以前的稻草人少了一些传统的味道。
  B.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稻子的机械收割方式,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種必然趋势,但作者在内心深处,仍有着对旧时收割方式的怀念与留恋。
  C.文章写轰鸣的收割机对稻子不再怀有敬意,只留下了喧腾和暴力。那不可一世的态度不仅颠覆了稻子的生命意义,也否定了稻草的价值。
  D.文章写随着大机器时代的到来,人们搁置禾镰、种杂交稻,而以前的稻种不能再在土地上“生生不息”,已经沦落为博物馆的孑遗。
  2.散文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传达的“情”和“理”。请简要理解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答:
其他文献
河北省正定县朱河村有一位普通村民,名叫郑小兰,今年70岁。17年前,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随即被切除一侧乳房;13年后,噩运再次降临到她的身上,癌细胞扩散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但面对病魔的困扰,老人依旧乐观面对人生,用心经营生活,除了制作“抗癌旗”外,她还在屋内一面墙上,把自己多年来在医院检查时的CT影片当作背景,用医药费单据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癌”字。站在这面“抗癌墙”前,郑小兰紧紧地攥起了自己的拳头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本义为“真心诚意”,由此字可以联想到“信件”“短信”,还可以联想到“真实”“自信”“信仰”等。由“信”字,还可以联想到以下句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信义著于四海。”——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围绕“信”字,你能联想到什么含义?请围绕你联想到的含义进行写作。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材料2:《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景。  “清明”,是一个与“生命”有关的节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于“清明”所蕴含的“
期刊
格言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战胜不了困难的人。  榜样力量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是西藏眼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给更多患者带去光明,她常年奔波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巡诊行程达18万公里。很多人把次旦央吉称为“光明使者”,但她却常与星月为伴:下乡巡诊时,清晨6点,高原还未迎来日出,就要赶到医院准备手术;走出手术室大门时已是凌晨。回忆起高原上30多年的行医之路,次旦央吉也感慨过
期刊
格言  越是痛苦的东西越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品格。  榜样力量  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李莎的家乡在四川大巴山脚下,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她自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她,在毕业之际决定到山区支教,点燃更多孩子们求知、求学、成长的火种。“越是痛苦的东西越会让人
期刊
演讲稿又叫讲话稿、演讲词,是演讲用的文稿,是一种带有宣传鼓动性的应用文体。它适合于各种场合,是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发表演说或者演讲时应具备的基本功,具有非常突出的语文学科特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演讲稿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可惜在考场中部分考生因文体意识不强导致作文档次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呢?下面笔者以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优秀作文为例,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优秀演讲稿的一些评价
期刊
范本呈现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  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  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
期刊
格言  生活需要记录者,那些努力生活的人们,他们工作的瞬间很美好,我用我的镜头帮他们记录下来。  榜样力量  最近,西安摄影师田斌走红网络。他经常行走在大街小巷,寻找生活中的烟火气,用镜头记录普通劳动者的日常。他说:“生活需要记录者,那些努力生活的人们,他们工作的瞬间很美好,我用我的镜头帮他们记录下来。”  他的照片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聚焦的是诸多一线工作者。城市由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组成,大家的辛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断经历着关于“过劳”的灵魂拷问,从“996”到“打工人”,从“职场摸鱼”到“加班费”再到互联网企业的“大小周”。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布的数据中,有关中国人休闲的占比时间引发热议。除去工作和睡觉时间,2020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比2018年少了25分钟。专家表示,超长时间工作影响健康,
期刊
技法点拨  “过渡”“衔接”指的是上下文之间的合理连接与转换,它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使议论文连接紧凑、前后统贯圆合甚至严丝合缝的必要手段。“过渡”“衔接”如同“纽带”和“粘合剂”,具有搭桥接榫、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一、该“过渡”处则“过渡”  就议论文而言,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  1.层次的开合处。  文章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时,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