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探索法与研究式数学教学法虽然内涵与操作模式区别明显,但是却是一衣带水,理论体系上有着天然的逻辑继承性。本文旨在将两者进行相关性比较研究,从教育方法论、教育心理学等层面进行二者的异同比较。
关键词:新课标;探索法;研究式;比较研究
一、探索法与研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内涵
探索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主张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总结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炼归纳出来的一种典型的启发性数学教学方法。所谓“探索”,就是探索“以前未曾认识的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和各种观念之间的类似性,以及伴随而来的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他认为:“探索学习就是以培养研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探索的步骤进行的学习。”通俗一些来讲,探索法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老师的一条“再探索”的道路去探索和探索事物,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研究、探求和创造能力。
研究式数学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研究的情境,建立研究的氛围,促进研究的开展,把握研究的深度,评价研究的成败。学生作为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敞开研究的思路,交流研究的内容,总结研究的结果。由此可知,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研究式课堂。
二、探索法与研究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论联系
探索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研究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学生要有“主动的动作”,如要有活动动机,动脑、动手。所以,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要素,即引起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索的动机);形成“岔道思维”,或称选择思维,学生开动脑筋,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一种途径。能否形成良好的“岔道思维”是探索法成功的关键;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探索法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问题意识引导,该意识需要由教师的问题数学教学理念所确定和保障,并通过独特的、有的放矢的问题设置和问题数学教学技巧,将内涵系统知识的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能够整合知识、破解难点的要害和关节点。
“探索”的本质是进行“再探索”。探索法并不是要求学生去探索和创造新的科学理论或科学概念,而是把前人探索创造的过程从教育的角度加以改造,加以精炼,加以缩短,引导学生沿着简化的思维路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布鲁纳说:“探索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而研究实际上就是在探索,两者的本质是统一的。以升学为目的的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个被动的“容器”,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容器”中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无法感受到自由、快乐和自信,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痛苦。除了反感和恐惧,再难令学生产生别的情感。而研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应用问题当中,并且关心实际问题和学习方法。探索和研究虽然不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教育阶段。探索正是以“问题探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根源性的思考,从而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强化记忆,熟能生巧,有效地经历从无到有、从生到熟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方法。
总之,探索法与研究式无论在教育原理上还是数学教学技巧操作上都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彼此不分,但是一定要明确区分两者的微小区别,即探索是点,研究是线,点由线串,线由点丈,就是说,一个个探索需要由学生的研究行为串联起来,而学生的所有研究行为一定要由一个个探索来丈量标示,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给予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态度。
参考文献:
[1]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新课标;探索法;研究式;比较研究
一、探索法与研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内涵
探索法,亦称“解决问题法”,是主张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总结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炼归纳出来的一种典型的启发性数学教学方法。所谓“探索”,就是探索“以前未曾认识的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和各种观念之间的类似性,以及伴随而来的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他认为:“探索学习就是以培养研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探索的步骤进行的学习。”通俗一些来讲,探索法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老师的一条“再探索”的道路去探索和探索事物,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研究、探求和创造能力。
研究式数学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研究的情境,建立研究的氛围,促进研究的开展,把握研究的深度,评价研究的成败。学生作为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敞开研究的思路,交流研究的内容,总结研究的结果。由此可知,研究式课堂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研究式课堂。
二、探索法与研究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论联系
探索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研究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学生要有“主动的动作”,如要有活动动机,动脑、动手。所以,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要素,即引起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索的动机);形成“岔道思维”,或称选择思维,学生开动脑筋,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一种途径。能否形成良好的“岔道思维”是探索法成功的关键;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探索法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问题意识引导,该意识需要由教师的问题数学教学理念所确定和保障,并通过独特的、有的放矢的问题设置和问题数学教学技巧,将内涵系统知识的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能够整合知识、破解难点的要害和关节点。
“探索”的本质是进行“再探索”。探索法并不是要求学生去探索和创造新的科学理论或科学概念,而是把前人探索创造的过程从教育的角度加以改造,加以精炼,加以缩短,引导学生沿着简化的思维路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布鲁纳说:“探索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而研究实际上就是在探索,两者的本质是统一的。以升学为目的的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个被动的“容器”,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容器”中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无法感受到自由、快乐和自信,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痛苦。除了反感和恐惧,再难令学生产生别的情感。而研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应用问题当中,并且关心实际问题和学习方法。探索和研究虽然不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教育阶段。探索正是以“问题探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根源性的思考,从而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强化记忆,熟能生巧,有效地经历从无到有、从生到熟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方法。
总之,探索法与研究式无论在教育原理上还是数学教学技巧操作上都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彼此不分,但是一定要明确区分两者的微小区别,即探索是点,研究是线,点由线串,线由点丈,就是说,一个个探索需要由学生的研究行为串联起来,而学生的所有研究行为一定要由一个个探索来丈量标示,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给予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态度。
参考文献:
[1]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