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在学习中会遇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多样变换的数学题型,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的心理。数学模型指的是通过简洁精准的数学语言对抽象的数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总结,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具有必要性。基于以上,本文将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实践途径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1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于2011年要求将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建模思想的主要精髓在于带领学生脱离晦涩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描述、建立和概括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将建模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其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也能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学习态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数学模型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值得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数学建模是能将知识概念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而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常见的数学问题提供了精准的条件,大部分的学生答题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而建模思想在實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大量的条件,往往存在一题多解的现象,但是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要求学生用公式和答题模板解题,缺乏了对建模思想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其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强调独立思考独立做题,而建模思想是需要在共同讨论交流以拓展思路的过程中慢慢养成。最后,受到小学生畏难心理的影响,教师往往殚精竭虑,找寻最简便的答题方法,缺乏在课堂中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助长了学生的怠惰情绪,当遇到创新性题目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难以独立解决。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具体途径
(一)通过互动提问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由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数理知识基础性强,会对后续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和交流,拉近和学生距离的同时可以排解其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引入建模思想。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通过“同学们,你们每天的零花钱有多少”抑或是“同学们见过的最大或者最小的硬币和纸币分别长什么样”等问题为课堂正题做好铺垫,在引起学生积极讨论和回答的同时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在后续介绍人民币的数学概念就能更得心应手。
(二)巧设建模学习情境,丰富建模内容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抽象的摸不着的,但是数学实际上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为了丰富建模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建模学习情境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和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法则时,学生已对加减乘除法有了初步学习,但是通过自身力量解决结合的四则运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将四则运算题拆解成,“一本练习本五元,一支钢笔九元,哥哥需要五本练习本和四支钢笔,妹妹需要三支钢笔和两本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形成两种建模思想,一是哥哥和妹妹分开的模型5*5+4*9+3*9+2*5,另一种是本子和钢笔分开的模型,(5+2)*5+(4+3)*9。
(三)数形结合,助力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思想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想。在遇到可以用建立画图模型解决困难题目时,将思维方式转换成数形结合,让所求计算题变得简洁易懂,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学习经典的抽放水、异地出发相遇等难题时,将活动轨迹画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做展示,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助力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具有必要性,虽然在数学课堂中尚还存在缺乏对建模思想深入探讨、忽略对学生建模思想培养等不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有来有回的建模教育方法,通过在课堂中互动提问和交流、巧设建模学习情境和数形结合等具体途径助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获取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学会讨论、学会思考的快乐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红.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214.
[2]陈明顺.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61-62.
[3]程军,朱彪,孔维丽.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97-9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51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于2011年要求将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建模思想的主要精髓在于带领学生脱离晦涩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描述、建立和概括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将建模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其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也能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学习态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数学模型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值得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数学建模是能将知识概念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而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常见的数学问题提供了精准的条件,大部分的学生答题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而建模思想在實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大量的条件,往往存在一题多解的现象,但是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要求学生用公式和答题模板解题,缺乏了对建模思想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其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强调独立思考独立做题,而建模思想是需要在共同讨论交流以拓展思路的过程中慢慢养成。最后,受到小学生畏难心理的影响,教师往往殚精竭虑,找寻最简便的答题方法,缺乏在课堂中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助长了学生的怠惰情绪,当遇到创新性题目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难以独立解决。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具体途径
(一)通过互动提问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由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数理知识基础性强,会对后续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和交流,拉近和学生距离的同时可以排解其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引入建模思想。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通过“同学们,你们每天的零花钱有多少”抑或是“同学们见过的最大或者最小的硬币和纸币分别长什么样”等问题为课堂正题做好铺垫,在引起学生积极讨论和回答的同时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在后续介绍人民币的数学概念就能更得心应手。
(二)巧设建模学习情境,丰富建模内容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抽象的摸不着的,但是数学实际上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为了丰富建模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建模学习情境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和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法则时,学生已对加减乘除法有了初步学习,但是通过自身力量解决结合的四则运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将四则运算题拆解成,“一本练习本五元,一支钢笔九元,哥哥需要五本练习本和四支钢笔,妹妹需要三支钢笔和两本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形成两种建模思想,一是哥哥和妹妹分开的模型5*5+4*9+3*9+2*5,另一种是本子和钢笔分开的模型,(5+2)*5+(4+3)*9。
(三)数形结合,助力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思想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想。在遇到可以用建立画图模型解决困难题目时,将思维方式转换成数形结合,让所求计算题变得简洁易懂,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学习经典的抽放水、异地出发相遇等难题时,将活动轨迹画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做展示,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助力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具有必要性,虽然在数学课堂中尚还存在缺乏对建模思想深入探讨、忽略对学生建模思想培养等不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有来有回的建模教育方法,通过在课堂中互动提问和交流、巧设建模学习情境和数形结合等具体途径助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获取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学会讨论、学会思考的快乐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红.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214.
[2]陈明顺.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61-62.
[3]程军,朱彪,孔维丽.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