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研究,总结出“做”是联系“教”与“学”关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何构建“教学做合一”的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效语文课堂;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68-1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理念之一。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笔者下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尝试。
一、民主教学,打造“教学做”的完美课堂
以人为本,发扬民主,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想教学生,教好学生,不仅要依靠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依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1.师生双方应树立民主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由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我们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学生。
2.以“爱”为出发点,完善教学过程,共享教学成功的喜悦。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需要播撒爱的种子。同时,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们应及时对它们加以称赞,与他们共同快乐,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二、构建一个“做”为“教”和“学”的平台
1.以“做”为中心,以学定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但我们却不能一味地创设教学情境,而将教材置之不理,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依托,才能实现“教学做合一”。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对于学习主体而言甚至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同时知识是无法由甲主体“给予”乙主体的,只能由学习者主动、积极、能动地调动自己旧有的经验储备,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自己的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换或者改造。
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情感,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与我们可能会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老师引导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師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建构,就要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把握时代脉搏,在此基础上做、学、教。
2.以“做”为指导,使课堂恢复原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需以教材为本,但必须注意与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这就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也只有将语文知识融合到生活场景中去,学生的探究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水平。
首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个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广阔的背景是什么”?是生活。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促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全面设计、系统生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学习内容源于生活。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化”。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反复强调“在劳力上劳心”,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什么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活动一定是他们的首选。这一点无论是从马列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还是心理学的“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或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都能得到很好的证明。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它应该使儿童的各种感官得到解放,使它们“活”起来,使他们“动”起来。继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研究、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价值。
3.以“做”为融合点,准确把握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我们所学习的各科知识也不例外。其次,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可能,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作为教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不同的人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找到各科的融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科特质,系统整合各个学科,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是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积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只有注重内质,抛弃附着于教育上的众多浮躁物,勇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2008.
[2]韩登潮.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3(07).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效语文课堂;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68-1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理念之一。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笔者下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尝试。
一、民主教学,打造“教学做”的完美课堂
以人为本,发扬民主,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前提。作为教师要想教学生,教好学生,不仅要依靠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依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1.师生双方应树立民主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由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我们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学生。
2.以“爱”为出发点,完善教学过程,共享教学成功的喜悦。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需要播撒爱的种子。同时,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们应及时对它们加以称赞,与他们共同快乐,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二、构建一个“做”为“教”和“学”的平台
1.以“做”为中心,以学定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但我们却不能一味地创设教学情境,而将教材置之不理,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依托,才能实现“教学做合一”。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对于学习主体而言甚至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同时知识是无法由甲主体“给予”乙主体的,只能由学习者主动、积极、能动地调动自己旧有的经验储备,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自己的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换或者改造。
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情感,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与我们可能会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老师引导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師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建构,就要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把握时代脉搏,在此基础上做、学、教。
2.以“做”为指导,使课堂恢复原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需以教材为本,但必须注意与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这就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也只有将语文知识融合到生活场景中去,学生的探究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水平。
首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个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广阔的背景是什么”?是生活。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促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全面设计、系统生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学习内容源于生活。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化”。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反复强调“在劳力上劳心”,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什么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活动一定是他们的首选。这一点无论是从马列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还是心理学的“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或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都能得到很好的证明。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它应该使儿童的各种感官得到解放,使它们“活”起来,使他们“动”起来。继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研究、并解决问题,创造出新价值。
3.以“做”为融合点,准确把握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我们所学习的各科知识也不例外。其次,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可能,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作为教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不同的人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找到各科的融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科特质,系统整合各个学科,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是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积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只有注重内质,抛弃附着于教育上的众多浮躁物,勇于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2008.
[2]韩登潮.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