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统筹安排,科学备考——术科班政治备考中的联系观
政治科内容多、概念多、原理多、理论性强,只有学生理解并记住了才能转化为答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作好充分的安排,构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讲、练、背相结合。一般来讲,可以按照5:2:3的比例进行时间分配,即用半节课的时间讲知识点,20%的时间做练习,30%的时间给学生背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语言精炼、点到为止、突出重点、归纳梳理。
大胆取舍。重要的知识和常考的知识要多讲多练(例如消费、财政、科学发展观、政府、外交政策、文化的作用、辩证法等等),不常考的内容一笔带过(例如商品的基本属性、世界贸易组织、宗教、核心价值体系等等),对于某些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记住就行了(例如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等)。
合理整合。术科班教学时间短,如果按照常规的复习思路,不可能在6月份高考前把内容全部复习完,因此必须打破框题的限制,对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政府的内容,可以按照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权力、威信的思路进行整理;又比如对于《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可以归纳为文化的作用,按照文化对人、对社会、对经济、对政治、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来进行整合。
二、树立信心,量变到质变——术科班政治备考中的发展观
合理定位,循序渐进。术科高考结束以后,很多学生都会陆续参加术科单考,以美术为例,术科单考一般要到2月底或者3月初才全部结束,紧接着就是广州一模,学生已经半年多没有上课,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对几场模拟考试的合理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广州一模(3月中下旬)当练习,广州二模(4月下旬)是关键,学校的三模(5月下旬)定高考。从反馈的数据来看,由于定位合理,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稳步提升,为高考的最后成功做了有效的铺垫。
控制难度,量变到质变。在学生术科考完回校上课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近三年“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一方面让学生逐渐熟悉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树立信心,然后再按“课——单元——模块——综合”的顺序组织训练,题目的选择要尽可能覆盖高考考点。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不妨先控制在7:2:1甚至7:3:0,然后再根据复习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提高难度。在试题评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对比,争取每次评讲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抓重点、抓共性、举一反三——术科班政治备考中的矛盾观
1. 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知识。
等到术科单考全部结束后,学生真正能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只剩下三个月,而我们政治科有四个必修模块,就算一个月讲一个模块也不能在高考前把全部内容复习完,怎么办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我们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对于术科班的政治备考而言,解决主要矛盾,就是抓重点知识。
比如《经济生活》重点讲消费、分配、财政、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重点讲政府、中国共产党、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文化生活》重点讲第一和第二单元;《生活与哲学》重点讲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他的内容则简化处理,甚至只要求学生知道就行了。
2. 矛盾的普遍性,构建知识网络。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学生术科考完后,以前讲过的内容大都已经忘记,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说出四个必修模块的名称,更不要说每个单元、每课书讲什么内容了。这是术科高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妨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而对于《生活与哲学》则可以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知识网络,并要求学生把笔记统一写在教材的某个地方,方便课堂上能尽快找到。
虽然把一个单元的知识浓缩为一个知识结构,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但是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其中的知识要点和关键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比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可整理为:核心概念:公民,其中主要讲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国体)、权利(3项)、义务(4项)、原则(3个)、方式(4种)和要求(自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对他们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 邱 丽
政治科内容多、概念多、原理多、理论性强,只有学生理解并记住了才能转化为答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作好充分的安排,构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讲、练、背相结合。一般来讲,可以按照5:2:3的比例进行时间分配,即用半节课的时间讲知识点,20%的时间做练习,30%的时间给学生背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语言精炼、点到为止、突出重点、归纳梳理。
大胆取舍。重要的知识和常考的知识要多讲多练(例如消费、财政、科学发展观、政府、外交政策、文化的作用、辩证法等等),不常考的内容一笔带过(例如商品的基本属性、世界贸易组织、宗教、核心价值体系等等),对于某些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记住就行了(例如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等)。
合理整合。术科班教学时间短,如果按照常规的复习思路,不可能在6月份高考前把内容全部复习完,因此必须打破框题的限制,对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政府的内容,可以按照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权力、威信的思路进行整理;又比如对于《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可以归纳为文化的作用,按照文化对人、对社会、对经济、对政治、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来进行整合。
二、树立信心,量变到质变——术科班政治备考中的发展观
合理定位,循序渐进。术科高考结束以后,很多学生都会陆续参加术科单考,以美术为例,术科单考一般要到2月底或者3月初才全部结束,紧接着就是广州一模,学生已经半年多没有上课,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对几场模拟考试的合理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广州一模(3月中下旬)当练习,广州二模(4月下旬)是关键,学校的三模(5月下旬)定高考。从反馈的数据来看,由于定位合理,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稳步提升,为高考的最后成功做了有效的铺垫。
控制难度,量变到质变。在学生术科考完回校上课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近三年“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一方面让学生逐渐熟悉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树立信心,然后再按“课——单元——模块——综合”的顺序组织训练,题目的选择要尽可能覆盖高考考点。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不妨先控制在7:2:1甚至7:3:0,然后再根据复习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提高难度。在试题评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对比,争取每次评讲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抓重点、抓共性、举一反三——术科班政治备考中的矛盾观
1. 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知识。
等到术科单考全部结束后,学生真正能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只剩下三个月,而我们政治科有四个必修模块,就算一个月讲一个模块也不能在高考前把全部内容复习完,怎么办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我们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对于术科班的政治备考而言,解决主要矛盾,就是抓重点知识。
比如《经济生活》重点讲消费、分配、财政、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重点讲政府、中国共产党、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文化生活》重点讲第一和第二单元;《生活与哲学》重点讲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他的内容则简化处理,甚至只要求学生知道就行了。
2. 矛盾的普遍性,构建知识网络。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学生术科考完后,以前讲过的内容大都已经忘记,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说出四个必修模块的名称,更不要说每个单元、每课书讲什么内容了。这是术科高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妨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而对于《生活与哲学》则可以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知识网络,并要求学生把笔记统一写在教材的某个地方,方便课堂上能尽快找到。
虽然把一个单元的知识浓缩为一个知识结构,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但是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其中的知识要点和关键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比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可整理为:核心概念:公民,其中主要讲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国体)、权利(3项)、义务(4项)、原则(3个)、方式(4种)和要求(自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对他们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