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调动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数学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但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1.在设问的总体把握上要做到——面向全体、分层递进。教师的设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设问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另一部分
的学生,那么问题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值得怀疑。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类型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2.在设问的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选好角度、难易适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新课、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时,精心设计设问的角度,有时是以点带面,小切口引出一系列的探究;有时是系统设问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引出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从新颖的角度、或从实用角度,教师应该巧妙切入,科学的设计便于学生找到问题的入口。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设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设问,针对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设问。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以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教学环境也会随时改变,在一个班级、一种环境下成功的设问,并不表示这种模式就是最佳的。当授课班级改变、上课时间的不同、学习氛围发生差异,同样的设问也许就是无效、失败的。
3.在设问展开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量、及时反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问的方向和方法,使问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魏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教学实践表明:设问的恰当使用,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设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恰当的课堂“设问”艺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思维的发展;都要讲究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数学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但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1.在设问的总体把握上要做到——面向全体、分层递进。教师的设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设问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另一部分
的学生,那么问题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值得怀疑。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类型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2.在设问的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选好角度、难易适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新课、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时,精心设计设问的角度,有时是以点带面,小切口引出一系列的探究;有时是系统设问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引出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从新颖的角度、或从实用角度,教师应该巧妙切入,科学的设计便于学生找到问题的入口。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设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设问,针对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设问。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以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教学环境也会随时改变,在一个班级、一种环境下成功的设问,并不表示这种模式就是最佳的。当授课班级改变、上课时间的不同、学习氛围发生差异,同样的设问也许就是无效、失败的。
3.在设问展开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量、及时反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问的方向和方法,使问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魏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教学实践表明:设问的恰当使用,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设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恰当的课堂“设问”艺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思维的发展;都要讲究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