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鬼文化的成因探究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鬼信仰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浅略的剖析,即人对生命始终的思考和探讨、对和谐公正的期待和向往、对异己力量的崇拜和畏惧;从而得出结论暨鬼文化的产生源于人类趋向进步的本能及向往。
  【关键词】鬼文化;成因;人性;宗教
  鬼神体系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完整和谐的体系。粗浅区分之,神是光明的、完美的;鬼是阴暗的,邪恶的。笔者欲从人文的角度思考鬼文化的成因,做一次“心灵考古”——以此为镜,看它折射出的无与伦比的、真实的人性的光辉。
  1 对生命始终的思考和探讨
  生命对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简言之,神的诞生起源于人类对生的思考,鬼的诞生则源于人类对死的探讨。
  最初,人对死亡是十分畏惧的。孔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渐渐的,人们也意识到死是无法避免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庄周大谈“生不如死”——“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陈宫,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
  这种说法是最能够引起大众内心文化共鸣的。《说文解字》言:“人所归为鬼。鬼,阴气贼害。”即,鬼是人死后离体而存在的精神;鬼为阴气,能够伤害人。《礼记·祭法》中亦有“大凡生于天地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的论断。即“鬼是人类幻想出的一种与人相对立的另一世界中的形象,其生活样象大都是人类生活的折射。在具有原始宗教观念的人看来,人死后第一表现形态就是鬼。”
  这样,很多不可解释的现象都可以用“鬼”画出一个完满的句号:曾经作恶多端致人死地的人突然暴毙,死相凄惨不得善终,是因为被凌虐的人在死后开始了报复;再或者有些人身怀“异能”,他们可以预知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有人逝后成为连接未来和现实的先知,他们作为引路人出现在灵媒的梦里——由此诞生了神秘无比的巫觋之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萨满。
  2 对和谐公正的期待和向往
  人类群体是阶级化的。华夏始祖女娲娘娘抟土作人时,便有:“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凡庸者,絚人也。”然而,人心中是十分期待社会的普遍公正的。伴随着“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的原始宗教的发展壮大,鬼的含义亦被扩大为现今常见的“妖魔鬼怪”四种———妖是人格化的奇异生物,魔更侧重于道和欲的斗争,鬼即人类亡灵,怪则是畸形物种的邪恶化。冥府应运而生。
  佛教中的冥府即为地狱,着重于在阳间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如何受苦受难。较著名的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和十八层地狱。据佛教经典《俱舍论》(卷八)说,八热地狱具体有涉及到黑铁绳绞勒、刀斩斧锯、铜镬炭坑煮烧等刑罚,堕入此道,受苦无间。
  不难看出,佛教宣扬的正是——若有人迫使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人便逃不了人世道德准则的制裁。所以它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是生而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赎罪的一生。只有倾尽全力的渲染地狱的可怕,人们有了忌惮,才有可能减少非公平现象的存在。
  民间修筑的阎王庙里,总能见到这样一幅对联:“任尔盖世英雄到此亦应丧胆,凭他瞒天手段入门难再欺心。”人总有一种心理,我跟你是死对头,宁可我不享福,也一定要拉你同受苦。天堂里人人幸福美好,阎王殿里,“孽镜”前照一照加上十殿阎罗裁定,不管你怎么欺瞒都会受到正义的判罚。若你在人间受到欺凌,自有冥帅钟馗现形捉妖;若有人为非作歹,黑白无常伸长舌蹦跳着就收他去下油锅。在这样的文化体制影响下,人们就保持了可贵的乐观——反正坏人一定是要下地狱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摧残压迫底层民众的封建阶级制竟然可以保持这上下长达五千年的认同感。这确实是消极避世心态的反应——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就找一个可爱正当的理由说服自己接受罢。
  3 对异己力量的崇拜和畏惧
  鬼作为“人之所归”诞生的始初,常被认为是英雄的亡灵。新生崇拜逐渐演化,鬼就变成了神。是而,最初的鬼,如《楚辞·九歌·山鬼》中温柔多情而又遗恨绵绵的山中精灵:“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是十分可爱的。
  动物往往比人类更早察觉潜在的灾难。这对于原始先民来说,是相当神奇可怕的。《山海经》中处处可见这样的记载:“《东次二经》说,有一种兽名叫軨軨,当它出现时,人世间就一定会发生水灾;《东次四经》说,有兽名蜚,经过水,水就干涸,经过草,草就枯死,它一出现,人间就要发生大瘟疫。”这就好比地震来临前的蛇鼠乱窜,鸡犬不宁。联系到此后的灾难,蛇鼠鸡犬瞬间拥有了救世主般的神秘色彩。于是动物被成功的妖魔化,在口口相传中变幻成了鬼。
  先民对鬼神、特别是对鬼的崇拜中既包含了敬又有着难以消除的畏惧。他们害怕受到鬼神的惩罚,于是不可避免的要毕恭毕敬,甚至于把这种崇拜与丧葬、祭祀结合起来,进而又将其制度化、伦理化。其幕后推动者之一显然是封建统治者。有言道:“人制造神——人受制于神——人利用神:这是神与人关系的三部曲。”《史记》在记载各个高祖生平时,无一不有浓重的鬼神色彩——刘季斩杀了白帝子,因为他是刘媪“梦与神遇”诞下的赤帝子。
  人活着,信仰未必可以约束,畏惧一定可以。文化宗教产生,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人可以自我反省,自我控制。鬼文化之所以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正由于它是非常好的约束人行为的工具。文化是人的根脉,是思想的源头。无论时间怎么走过漫长的河流,人的寻根性总会指引他朝向最开始的方向。故而,最本质来讲,鬼文化的产生源于人类趋向进步的本能。
  参考文献
  [1]李恩江,贾玉民·文白对照说文解字译术(全本)[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
  [2]徐华龙·鬼学[M]·太原市: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
  [3]王溢嘉·中国人的心灵图谱:魂魄[M]·南宁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岳娟娟等·鬼神·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宋思语,系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十一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学习和思考。
  作者单位
  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孔子开始,先秦儒家就表现出了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可见孔子德育思想在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仁”、“礼”、“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对其哲学思想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孔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对其哲学思想有着深远地影响。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哲学基础;价值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春秋时期开创大规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国际形势出发,分析当前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进而分析中国在国际形势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身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国际事务;发展;机遇;挑战  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的发展历程来看,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而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的关键所在。  1 当前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1.1 和平与发
期刊
摘 要 社会性别研究其作为社会学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与之相关研究在我国还尚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本文旨在社会性别研究的学科前提下,介绍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的概念与区别,去理解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概念的含义,以及反思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探讨性别多元的存在。希望对于人们在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和树立性别多元意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多元;性别刻板  在性别概念上而言
期刊
摘 要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场所,而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也许看起来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有关精神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基于这一点,本文从高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重点阐述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文化;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文化一般来说指的是高校的校园文化,虽然说现在校园文化十分的流行,但
期刊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长河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对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向上、包容和谐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文章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入手,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价值,即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时代增强高校师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新渠道,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价值分析  为什么在当前背景下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呢?显然,这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目的、功能
期刊
摘 要 《刀马旦》(1986)是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一部商业片,围绕三个身份、背景、性格各异的女性为中心,谱写一曲追求民主共和的浩然之歌。本文从人物塑造、故事构思、“京剧”运用等三方面分析其在艺术与商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刀马旦;人物塑造;故事构思;“京剧”运用  《刀马旦》的背景是军阀割据的民国初年,留学归来的曹云(林青霞饰)暗中参加民主革命,企图偷走督军父亲的卖国文件。在一系列阴
期刊
摘 要 《亲爱的伽利略》这部电影以两个女孩的勇敢旅行为主要内容,其间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展现着世界的冷暖温寒。不仅从艺术视觉上带给我们享受,更从友情爱情和梦想的精神层面上带给我们力量和启迪。  【关键词】旅行;友情;亲情;爱情;梦想  两个小时的电影,像是一碗浓浓的鸡汤,欧洲的寒冷因为小樱和小棉两个女孩的友爱和温暖显得不堪一击。全篇的旅行都在伽利略的精神支撑下进行,途中发生了很多意外和争吵:友情
期刊
摘 要 汉代雕刻在我们传统雕塑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不同的类型以及雕刻技术,并使用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达其意图。其中石材雕刻表现出广阔无边的磅礴气势,自然生动、写意雄浑的独特艺术特征,散发着耀眼光辉,并且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创作。表现出汉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文化艺术精神。  【关键词】汉代石雕;艺术特征;写意;雄浑  由于作者本人对汉代石雕有着深刻的喜爱,并亲身考察观摩。所以希望简单探析一下自己
期刊
摘 要 母爱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话题和共通的情感,中西方无数优秀的诗人都极尽所能地歌颂这一伟大的主题。本文通过韵律、意向、用词、意境和母爱内涵等方面将《游子吟》和Mother To Son作为典型来分析中西母爱主题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诗歌;母爱主题;《游子吟》;Mother to Son  《游子吟》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代表作,其中吟唱母爱的经典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传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