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睡眠问题双向关系的追踪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交叉滞后模型探讨青少年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 006名(12~18岁)青少年的三轮追踪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和睡眠质量问卷(PSQI)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三年追踪研究中,中间平均间隔12个月进行测量。

结果

T1、T2、T3测量的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5.55±4.70)分、(6.68±5.68)分、(7.00±5.41)分;T2、T3测量的睡眠问题得分分别为(5.01±2.72)分、(5.25±2.76)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情绪与睡眠问题在横向和纵向研究中都显著相关(r=0.20~0.56,P<0.05);交叉滞后分析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对下一年的睡眠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0,0.11;P<0.05),同时睡眠问题也对下一年的抑郁情绪也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P<0.05);多组比较显示,这种双向预测关系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χ2=6.01,P>0.05)。

结论

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之间存在着跨时间且稳定的双向关系,在此发展时期两者能够对彼此产生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科普建设和推广微信平台的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自2016年3月22日至7月31日,"大医小护"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原创文章与视频117篇,粉丝数量达到14 558人,总阅读量50余万人次。结论以专业人员为主体,对病人进行追踪辐射式的医学科普教育,是对"行为决定健康"科学论断的可持续践行。
目的探讨攻击性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接受程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中文版(AQ-CV)和自杀接受程度问卷,对黑龙江省4 5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攻击性和自杀接受程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5.34±4.77)分、(61.67±1
目的系统评价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外数据库于建库至2015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搜集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收集文献,运用stata12.0软件上附加的Meta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项RCT研究,包括5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西汀可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通过元分析去探究共情激活的主要脑区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iencedirect,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要求:①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共情能力的fMRI研究;②采用Talairach或者MNI坐标系统报告激活脑区,且能从原文中获得完整数据。对符合要求的68篇文献使用Ginger ALE 2.3软件计算共情的脑区激活似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