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财,当称职妈妈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epwq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当一位称职的妈妈,其善于持家的基本内涵已不再是节衣缩食,而是懂得支出有序、积累有度,在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保证资产稳定增值,为孩子、为家庭多设立一道保障,而这就需要妈妈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投资理财技巧。
  善买保险:为家人遮风挡雨
  女人一旦进入母亲这个角色,天生的母性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忘我、无私,为了孩子和家人愿意奉献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保险代理人把目光瞄准了母亲。他们的这一策略不能说没有道理。现实中,很大比例的家庭保单都是女主人充当了投保人,而被保险人却往往不是她们,而是她们的子女、丈夫。
  温馨提示:
  ●买保险首先要考虑给家庭经济支柱(也许是做为母亲的你,也许是孩子父亲)上足保障,这样一旦出险不至于使家庭收入骤降,影响子女成长和正常生活。保险不是一般商品,先给孩子或只给孩子买保险并不是体现爱心最好的方式。
  ●其次要根据情况适当为自己投保,比如选择一些专门针对女性重大疾病的保险。为自己买保障,又何尝不是为了家庭和孩子的幸福。
  ●给孩子买保险,建议首先考虑少儿意外险(孩子上幼儿园后买学平险即可,保费低廉实惠)和医疗保险。一般的医疗保险每年缴两三百元,保险期间孩子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报销。
  积累教育金:为孩子成长铺路
  孩子的教育目前已成为家庭理财目标的重中之重。有的家庭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财计划,但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孩子出生起改变消费习惯,尽量多存钱。有的家庭则很早就有意识地制定储备教育金的计划,通过组合投资方式实现教育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因为在利率水平很低或是通货膨胀的境况下,单纯存钱显然难以应付教育资金多年后缩水的风险。
  温馨提示:
  ●金钱是有时间价值和复利效应的,越早开始积累就越轻松。因此建议及早规划,长期坚持投资。这样,一则可以防止原本用于教育的基金被随意“挪用”,二则细水长流,不会对平时生活带来太大影响。
  ●聪明的母亲不光会存钱,还善于运用多种投资方式达到目标。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年纪不小了,距离使用教育基金的时间不太长,就不要指望这笔钱投资的收益率有多高,选择投资途径的标尺是安全稳健、期限与用钱的时间相匹配。如果孩子很小,则那些适合中长期连续投资的方式都是适合的,比如少儿年金保险、定期定额投资基金。
  修炼理财功课:为家庭创造品质生活
  耳根软、易跟风是女性的软肋,这在投资理财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各家的情况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等,要实现什么生活目标也不尽相同。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必须对它的风险收益特点有所了解,并要根据自家情况选择。因此树立“投资有风险”的意识是各位习惯感性思维的妈妈们要修炼的理财第一课。
  温馨提示:
  已为人母的女性因为要考虑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好请专业的理财人士帮助做出一个全面、周全的理财方案,然后可以结合家庭状况具体实施。简单地说,应该从健康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三方面,为自己作理财规划,如果参加炒股、买卖外汇等风险性投资,建议资金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3。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孩子要是视力正常,那长大后肯定是近视眼。小孩刚出生时是远视眼,15岁后才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说,4岁儿童的正常视力应该有200度远视,8岁有150度左右的远视,12岁有100度左右的远视。  婴儿刚出生时,眼球通常是扁形的,眼轴只有16毫米左右,几乎都是远视眼。当小孩长到18岁时,眼轴会达到23毫米左右。眼球由扁变圆,远视的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而眼球被拉长过了头,就成了近视眼。  家长带孩子
期刊
对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思维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长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平时着力去加以培养和锻炼。要给孩子一双“慧眼”,在此建议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出于好奇会不分重点地东张西望,转了半天,结果回到家后一问,孩子根
期刊
辰辰今年已经4岁半了,各方面发展得都不错,也能和小伙伴一起友好相处,就是有一点不好,自尊心非常强。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表演得不好,老师还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就会大哭不止,好像没脸见人了似的;在家里弹琴时,如果有音符弹错了,她自己也知道,却就是不让别人说。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处理?  研究表明:3岁左右孩子的自尊感便开始萌发。自尊感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受父母、教师、环
期刊
孩子的问题就是这样,而且很少有只问一两个就能作罢的。虽然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也会带着些无理取闹的成分,但有时候这些问题很有连贯性。那些思考的连续性,常让妈妈们吃惊:“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刷牙?”“刷牙是要给我们的小牙齿洗澡,因为我们每天吃那么多食物,都是那些可爱的小牙齿帮忙把食物嚼碎我们才能吞下去,小牙齿就被食物弄脏了,所以它要洗澡。”  “不洗就会臭臭!”“对,还会坏掉,长
期刊
穿衣、吃饭、收放玩具,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特别是早晨,常常因为孩子的磨蹭,误了入园时间。即使你发脾气,他还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生慢性子  有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是慢条斯理的,做什么事都快不起来。这种孩子经常会边做事边思考,所以行动上显得比较慢。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你要接受孩子这一特点,为他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比如,孩子因为考虑得比较周全而行动慢,你首先要表扬
期刊
孩子爸爸平时陪儿子的时间虽然不多,但他为孩子的成长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表格化管理。  在他的提议下,我们为儿子制定了一个表格,竖栏是日期,横栏是每天要做的事一起床、刷牙、吃早饭、学习、吃午饭、午睡、运动、吃晚饭、弹钢琴、睡觉,表现好就打“√”,表现不好就打“×”。我们准备了一张很大的纸,和儿子一起把表做好,然后贴在门上。  儿子很喜欢这张表。为了每一项都得“√”,他真的会严格要求自己,刚开
期刊
不能在同一地方被绊倒两次,我常这样提醒自己,可事实上我却在同一地方被绊倒多次。  事情还得从家中小儿说起,自从他会蹒跚起步,家里就难得消停,不是摸摸这,就是抓抓那,东西经过他的手,常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稍不留神,他就会生出不少麻烦。如今四岁了,本以为大了省心了,可他偏偏喜欢上了“发明创造”,不管逮着什么东西都要“折腾”一番,胡拆乱卸,以致好好的玩具半天不到的工夫,便只剩下“残骸”了。  故而,有
期刊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厨房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推崇的一项亲子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利用厨房对孩子进行教育。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的郊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邻居桥本是株式会社的科长,他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期刊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为孩子吃饭这个事情伤脑筋,“吃饭习惯不好”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多数时候却又束手无策,在此给家长朋友答疑解惑,帮家长有效解决孩子吃饭“难题”。  边吃边玩  儿子五岁了,非常活泼可爱,可是每逢吃饭就让我们束手无策。他从来都不好好坐下吃饭,边吃边玩,经常是吃一顿饭需要花费两个小时。  原因分析:  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都吃光或再添饭;  平时过分迁就孩子,以致孩子太
期刊
暗语一:哭闹  因为工作原因,妈妈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个月。接回家后,原来乖巧的妮妮,现在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哭大闹,要不就是毫无缘由地发小脾气,又或是粘着爸爸妈妈寸步不离,活像一个小尾巴。  破译密码:关爱  虽然孩子很小,但感情却很丰富。长时间被冷落,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从而焦躁不安。他们需要被关注、关心时,因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出来。所以常常以“无理取闹”的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  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