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本文从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新观念,以及参与管理的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探讨。从而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新途径。
【关键词】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19-02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而班主任则是引领学生方向的明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在创新教育的呼唤下,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可见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是一样的,学科教师没有理由将自己游离在育人职责之外,育人需要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中,学科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那么,新时期学科教师如何参与班级管理呢?
1 要改变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做法,建立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新观念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1.1 爱事业。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有时候,却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从而要改变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局面。
少数学科教师只管教自己的书,传自己的道,对班级管理很少参与,甚至漠不关心。面对不良的班风、学风,也只是发发牢骚,而不能像班主任那样当作份内之事去问去管。即使有些老师有参与管理的想法,往往又怕得罪学生或担心与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发生冲突,生怕别人说管闲事。而班主任对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等等。因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各科教师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渠道。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不只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应是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有效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靠班主任去做,而且要靠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为此,新时期的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使所有学科老师都成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觉所有教师都在理解并尊重自己。
2 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要把握育人方针,坚持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班级管理的观念转变后,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就要互通情况,切磋方法,统一要求,分工合作。这样,学科教师就会形成一个教书育人的群体。比如,我所在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差生多,纪律涣散,携带不良习惯较多,沉迷网络,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尽管学校对违纪者一一作了严肃处理,但是这些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我适时地向各学科老师分析了班情,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治班原则,并恳求所有学科老师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大家一致认为:要转化班风,一要纪律严明,整顿班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二要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他们或是要好的同学,或是志趣相同或来自同一村、同一班级,若强行拆开,则达不到目的。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溶解这些小群体,用友爱接触、关心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打破小群体界限,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发挥聪明才智。于是,有的学科老师找有关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关心学生生活状况,慷慨解囊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有的帮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在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日常行为习逐步提高,学习态度逐渐踏实起来。很快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并成为学校的模范班级。
3 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持之以恒,又要善于抓住契机
班级管理与知识传授是同步的。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实质上构成了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学科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具有普遍性,就要主动找班主任通报情况,听取班主任或其他老师意见,共同研究出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措施。
每次考试结束后,各班都应坚持召开一次班级教导会,这是也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最直接方式。班主任招集本班各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在全年级中所处的位置、升降幅度、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生对老师教法的建议反馈等等,都是班教导会要讨论的内容。如果你成功了,尽可以“王婆卖瓜”,让大家借鉴你的宝贵经验。如果你失败了,也可以放心地亮亮“家丑”,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如果班风有问题,你可以一针见血地提出来,也可以将治班的管理措施提出来,让大家研究采纳。
利用开展歌咏比赛、学科竞赛、读书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机会,学科教师可以及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责任感。在我校秋季运动会举行的前几天,我们班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一道,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奋力拼搏,力争取得好成绩,为班集体争光。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借此机会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感。结果,体育比赛和行为风尚都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学科教师都是教学的管理者,参与班级管理,既可优化班级风气,又可密切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己的职业要求。新时期,要全面地培养现代新人,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才会相得益彰。
【关键词】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19-02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而班主任则是引领学生方向的明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在创新教育的呼唤下,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可见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是一样的,学科教师没有理由将自己游离在育人职责之外,育人需要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中,学科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那么,新时期学科教师如何参与班级管理呢?
1 要改变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做法,建立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新观念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1.1 爱事业。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有时候,却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从而要改变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局面。
少数学科教师只管教自己的书,传自己的道,对班级管理很少参与,甚至漠不关心。面对不良的班风、学风,也只是发发牢骚,而不能像班主任那样当作份内之事去问去管。即使有些老师有参与管理的想法,往往又怕得罪学生或担心与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发生冲突,生怕别人说管闲事。而班主任对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等等。因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
1.2 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各科教师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渠道。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不只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应是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有效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靠班主任去做,而且要靠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为此,新时期的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使所有学科老师都成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觉所有教师都在理解并尊重自己。
2 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要把握育人方针,坚持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班级管理的观念转变后,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就要互通情况,切磋方法,统一要求,分工合作。这样,学科教师就会形成一个教书育人的群体。比如,我所在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差生多,纪律涣散,携带不良习惯较多,沉迷网络,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尽管学校对违纪者一一作了严肃处理,但是这些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我适时地向各学科老师分析了班情,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治班原则,并恳求所有学科老师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大家一致认为:要转化班风,一要纪律严明,整顿班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二要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他们或是要好的同学,或是志趣相同或来自同一村、同一班级,若强行拆开,则达不到目的。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溶解这些小群体,用友爱接触、关心他们,开阔他们的视野,打破小群体界限,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发挥聪明才智。于是,有的学科老师找有关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关心学生生活状况,慷慨解囊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有的帮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在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日常行为习逐步提高,学习态度逐渐踏实起来。很快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并成为学校的模范班级。
3 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持之以恒,又要善于抓住契机
班级管理与知识传授是同步的。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实质上构成了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学科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具有普遍性,就要主动找班主任通报情况,听取班主任或其他老师意见,共同研究出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措施。
每次考试结束后,各班都应坚持召开一次班级教导会,这是也学科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最直接方式。班主任招集本班各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在全年级中所处的位置、升降幅度、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生对老师教法的建议反馈等等,都是班教导会要讨论的内容。如果你成功了,尽可以“王婆卖瓜”,让大家借鉴你的宝贵经验。如果你失败了,也可以放心地亮亮“家丑”,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如果班风有问题,你可以一针见血地提出来,也可以将治班的管理措施提出来,让大家研究采纳。
利用开展歌咏比赛、学科竞赛、读书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机会,学科教师可以及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责任感。在我校秋季运动会举行的前几天,我们班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一道,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奋力拼搏,力争取得好成绩,为班集体争光。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借此机会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感。结果,体育比赛和行为风尚都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学科教师都是教学的管理者,参与班级管理,既可优化班级风气,又可密切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己的职业要求。新时期,要全面地培养现代新人,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才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