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37)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37)。结果:B组T2、T3、T4即刻HR、SBP、MAP均显著低于A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快于A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拔管后VAS评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机体应激反应较单纯全麻轻,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单纯全麻;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5-02
前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临床,其优点主要包括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1】。该切除术由于需要进行人工气腹,使患者呼吸功能与循环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故常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该手术引起应激反应较大,且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2】。本文研究主要对我院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2例,年齡34~69岁,平均(52.18±7.39)岁,体质量41~87kg,平均(58.29±6.27)kg,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27例,肝硬化患者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冠心病患者2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37)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37)。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麻醉前30min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注0.5mg的阿托平和100mg的苯巴比妥钠。上肢静脉于入室后开放且输注复方NaCl。单纯全麻组(A组)静脉开放后应用0.1mg/kg咪唑安定,1.5mg/kg丙泊酚,4umol/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钠行麻醉诱导。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在患者T8~9椎间隙于麻醉前采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4cm。局麻药给予0.5%甲黄酸罗哌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平面后开始进行全麻诱导,同A组。连续麻醉机控制呼吸,O2流量为每分钟2L,潮气量为8ml/kg至10ml/kg,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至14次,呼吸比为1:2。A组麻醉维持为术中以2%安氟醚吸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按,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麻醉维持为经硬膜外导管应用0.5%甲黄酸罗哌卡因8~10ml。同时给予0.6g安氟醚吸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从而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T3)、放气后6min即刻各时点HR、SBP、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本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单纯全麻仅能够使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受到抑制,而对于手术区域刺激致使的肾上腺髓质与脑垂体增加其激素分泌不能阻断,故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而全麻复硬膜外麻醉能够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由于手术刺激致使的血浆皮质醇分泌增加等【3】。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麻醉能够在脊神经水平使交感神经传入的伤害性刺激受到阻滞,从而抑制儿茶酚胺、血浆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皮质等变化【4-5】。同时该该麻醉对全身的应激反应和干扰较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全麻复硬膜外麻醉T2、T3、T4即刻HR、SBP、MAP均显著低于单纯全麻,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复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麻复硬膜外麻醉拔管后与单纯全麻比较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其应激反应,同时血液动力学平稳,还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适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彩玲,陈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 112.
[2] 蔡华杰,叶百亮,韩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Rouviere沟解剖定位及其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3): 229-231.
[3] 周斌,郑建武,蔡渊斌,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人民军医, 2013 (1): 53-54.
[4] 吴倩,王嘉锋,倪文,等.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4(1): 50-52.
[5] 居骏.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21):2588-2589.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单纯全麻;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5-02
前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临床,其优点主要包括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1】。该切除术由于需要进行人工气腹,使患者呼吸功能与循环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故常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该手术引起应激反应较大,且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2】。本文研究主要对我院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2例,年齡34~69岁,平均(52.18±7.39)岁,体质量41~87kg,平均(58.29±6.27)kg,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27例,肝硬化患者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冠心病患者2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37)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37)。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麻醉前30min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注0.5mg的阿托平和100mg的苯巴比妥钠。上肢静脉于入室后开放且输注复方NaCl。单纯全麻组(A组)静脉开放后应用0.1mg/kg咪唑安定,1.5mg/kg丙泊酚,4umol/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钠行麻醉诱导。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在患者T8~9椎间隙于麻醉前采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4cm。局麻药给予0.5%甲黄酸罗哌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平面后开始进行全麻诱导,同A组。连续麻醉机控制呼吸,O2流量为每分钟2L,潮气量为8ml/kg至10ml/kg,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至14次,呼吸比为1:2。A组麻醉维持为术中以2%安氟醚吸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按,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麻醉维持为经硬膜外导管应用0.5%甲黄酸罗哌卡因8~10ml。同时给予0.6g安氟醚吸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从而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T3)、放气后6min即刻各时点HR、SBP、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本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单纯全麻仅能够使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受到抑制,而对于手术区域刺激致使的肾上腺髓质与脑垂体增加其激素分泌不能阻断,故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而全麻复硬膜外麻醉能够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由于手术刺激致使的血浆皮质醇分泌增加等【3】。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麻醉能够在脊神经水平使交感神经传入的伤害性刺激受到阻滞,从而抑制儿茶酚胺、血浆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皮质等变化【4-5】。同时该该麻醉对全身的应激反应和干扰较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全麻复硬膜外麻醉T2、T3、T4即刻HR、SBP、MAP均显著低于单纯全麻,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复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麻复硬膜外麻醉拔管后与单纯全麻比较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其应激反应,同时血液动力学平稳,还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适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彩玲,陈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 112.
[2] 蔡华杰,叶百亮,韩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Rouviere沟解剖定位及其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3): 229-231.
[3] 周斌,郑建武,蔡渊斌,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人民军医, 2013 (1): 53-54.
[4] 吴倩,王嘉锋,倪文,等.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4(1): 50-52.
[5] 居骏.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21):2588-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