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问题,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整体性原则
这里所讲的阅读教学,就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或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我们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整体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从整体着眼,梳理教材,优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紧扣一词,教活一课
(一)提取关键词,统领全文。
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教活整篇课文。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紧紧抓住“纹丝不动”一词,从纹丝不动的原因、经过、结果拎起了全篇,又通过变换角色的朗读让学生不仅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感受到了英雄的光辉形象,同时领略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独特的处理方式,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学生在无意中形成了有意的整体感知。
(二)锁定题眼,理解课文。
“题眼”是联结题和文的关键点,把它显示出来,就可以从大方向上判断课文的内容梗概、范围或主题。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学画”,然后循此思考,提出问题:在什么地方学画?谁学画?为什么一定要励志?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怎样?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从找准题眼,引出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开辟了一条理解课文的路子。
在小语教材中,可紧扣一词教活一课的课文有不少。有些课文,课题就点明了关键词。如《精彩的马戏》,可紧扣“精彩”一词设计;《珍贵的教科书》,可紧扣“珍贵”一词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紧扣“富饶”一词设计;《全神贯注》一文,可紧扣“全神贯注”一词来设计。以一词带全篇,全篇皆活。
二、抓住一句,串联整篇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中心句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纲领。在教学中,抓住体现中心句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读,层层深入,纲举目张。
在小语教材中,能抓住一句串联一体的课文也有不少。《詹天佑》一课,有“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点明中心的句子;《颐和园》一课,有“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句子概括特点;《草原》一课,有“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句子提挈全文情感线索;《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课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组织教学,就能将全文联成一体,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一篇课文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就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教学时,我只精教第一段,并从第一段总结出一种写法,余下段落让学生自学,了解每段介绍了什么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朗读几遍。这样教,节省了时间,学生收获了不少,还为过渡到“自己读书”搭建了一座桥梁。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四季一一记叙,各段的写法大体相同;《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的那三段,写法大同小异;《将相和》,三个故事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记叙。教这些课文,大可不必平分秋色地逐段一讲串联,而要“点击”一段,“拨通”全文。
四、突破一点,举一反三
有些精读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段,但都有其精彩的一点。抓住精彩点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可以从“变”这个点切入,因为全文是紧紧抓住“变”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话是整堂课的引子。
1.第一个“变”点:首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和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2.第二个“变”点:写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教学时应该抓住“一会儿”这个词,读出这一变化。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3.第三个“变”点: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只要选好了这个点,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清晰明了,学生会得到“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享受。
阅读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民主和谐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燕骅.现代小学阅读教学.语文出版社,2013,第1版.
[2]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整体性原则
这里所讲的阅读教学,就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或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我们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整体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从整体着眼,梳理教材,优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紧扣一词,教活一课
(一)提取关键词,统领全文。
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教活整篇课文。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紧紧抓住“纹丝不动”一词,从纹丝不动的原因、经过、结果拎起了全篇,又通过变换角色的朗读让学生不仅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感受到了英雄的光辉形象,同时领略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独特的处理方式,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学生在无意中形成了有意的整体感知。
(二)锁定题眼,理解课文。
“题眼”是联结题和文的关键点,把它显示出来,就可以从大方向上判断课文的内容梗概、范围或主题。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学画”,然后循此思考,提出问题:在什么地方学画?谁学画?为什么一定要励志?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怎样?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从找准题眼,引出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开辟了一条理解课文的路子。
在小语教材中,可紧扣一词教活一课的课文有不少。有些课文,课题就点明了关键词。如《精彩的马戏》,可紧扣“精彩”一词设计;《珍贵的教科书》,可紧扣“珍贵”一词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紧扣“富饶”一词设计;《全神贯注》一文,可紧扣“全神贯注”一词来设计。以一词带全篇,全篇皆活。
二、抓住一句,串联整篇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中心句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纲领。在教学中,抓住体现中心句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读,层层深入,纲举目张。
在小语教材中,能抓住一句串联一体的课文也有不少。《詹天佑》一课,有“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点明中心的句子;《颐和园》一课,有“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句子概括特点;《草原》一课,有“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句子提挈全文情感线索;《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课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组织教学,就能将全文联成一体,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一篇课文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就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教学时,我只精教第一段,并从第一段总结出一种写法,余下段落让学生自学,了解每段介绍了什么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朗读几遍。这样教,节省了时间,学生收获了不少,还为过渡到“自己读书”搭建了一座桥梁。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四季一一记叙,各段的写法大体相同;《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的那三段,写法大同小异;《将相和》,三个故事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记叙。教这些课文,大可不必平分秋色地逐段一讲串联,而要“点击”一段,“拨通”全文。
四、突破一点,举一反三
有些精读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段,但都有其精彩的一点。抓住精彩点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可以从“变”这个点切入,因为全文是紧紧抓住“变”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话是整堂课的引子。
1.第一个“变”点:首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和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2.第二个“变”点:写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教学时应该抓住“一会儿”这个词,读出这一变化。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3.第三个“变”点: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只要选好了这个点,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清晰明了,学生会得到“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享受。
阅读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民主和谐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燕骅.现代小学阅读教学.语文出版社,2013,第1版.
[2]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