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创意地表达,抒发童真、描绘童心?作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艺术与写作融合,描绘多彩童年;书籍为写作供氧,滋养充实心灵;生活让写作轻松,捕捉精彩瞬间。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艺术 书籍 生活
德国一位大诗人曾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求真、求善、求美、求诗意……在语文教学这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的阳光工程中,只有把握其真正内涵,才能教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而习作水平往往能从某一层面上能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怎样在作文教学方面开辟一条阳光之道,让学生乐于表达?怎样让学生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艺术与写作融合,描绘多彩童年
1.绘画中感受快乐
苏教版的教材图文并茂,选择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在教学时,我经常利用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正是口头作文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我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适应他们心理特征的活动,为写话打开思路,有时是设计一次游戏,有时是进行观察实验,有时是欣赏一幅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最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可,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仔细,画面要丰富,比如说倒杯茶,搬张椅子给老人,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如实地画一画、说一说,再写下来。
案例:我家真幸福!
星期一的班队活动课,我问学生:“星期天你们在家干什么呀?”他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在家看了好多动画片;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去公园了;有的说出去做客……“那晚上回家后,你们一家三口在家里分别在干什么呢?你们能不能先画下来,然后在旁边写几句话呢?”
学生纷纷拿出水彩笔画起来,时而托腮凝神思考;时而挠挠头转动小眼珠,再刷刷地开始创作。一会儿工夫,图文并茂的作品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印象深刻的是孙飞扬小朋友的作品,她画了这样的内容:爸爸坐在一张沙发上看报纸,妈妈在一旁织毛衣,而自己则在茶几上堆积木。旁边写着这样充满童真童趣及灵性的文字:晚上月亮婆婆带着星星宝宝们出来散步,她们走着走着,来到我家阳台前,透过玻璃门看到我们幸福的一家三口,她对星星说:“这个孩子真幸福!他们家真漂亮!”星星都眨着眼睛挤过来看,云朵都让开了。
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和画面,也被打动了,摸着她的头说:“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你们家一定会更快乐的!”
我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宽松民主的环境,学生经历了回忆中思考,思考中倾吐,倾吐中交流的多元互动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2.音乐中抒发情感
尼采曾说:“不懂艺术,人生将是一个错误。”音乐是最大众、最普遍、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的思想能自由驰骋,思维能色彩斑斓,任意飞翔。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欢快、美妙的歌曲,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学生的想象会生出翅膀,创意的表达定会自由流淌。
案例:快乐的节日
“小朋友,喜欢唱歌吗?”
“喜欢!”
“你最喜欢哪首歌?”
“……”
“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賞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这支曲子可神奇了!如果你们用灵敏的耳朵去听,再用你们智慧的大脑去想,你一定会看到许多的人,许多可爱的动物,活泼的精灵,还能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音乐马上为你们而响起,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学生的情感在我精心创设的、富有“煽动”性的导语下跳跃,透过一颗颗充满智慧的小脑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他们眼中、心中的世界是那么美妙动人。
“‘叽叽叽’,几只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我和小朋友蹦跳着朝公园的方向奔去,真是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早晨!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舒服极了!小草扭动着柔软的腰肢,花朵害羞地守在一旁,太阳公公起床了,正在向着世界打招呼……”
读着孩子们稚嫩的笔尖流淌的富有诗意的文字,我不禁感叹:孩子们多么了不起,想象力多么神奇。他们的智慧犹如神秘的花蕾,创意地奏响花朵绽放的声音。他们笔下描绘的是童年的梦,是最有意思的童真世界。
二、书籍为写作供氧,滋养充实心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营造浓厚的写作读书氛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潘光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为犹游泳也。大鱼向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不成。”教师怎样当好这领头的大“鱼”呢?我认为身教第一。几年来,每天早上、下午一到校,我就在教室内外高声诵读或捧书静读。我常常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不起眼的“边角料”时间大量阅读的,学生纷纷效仿。我在黑板上开辟读书专页,展示读书计划、读书笔记,把批注过的书让学生传阅,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时间,安排为向学生说书和读书的时间,选择许多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中的故事,像说评书一样讲给学生听,把我最欣赏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三本儿童名著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精彩之处,我反复诵读,细加点评,还让学生将最优美的语句听记下来,熟读深思。一石激起千层浪,读书之风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书籍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中,更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了他们生活和精神的第一需要。学生爱读书、爱思考,精神面貌变了,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写作文也感到轻松了,常常引经据典,活用名家的精彩语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次考试时,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这样一个片断:
……
我轻轻地将妈妈扶到阳台上晒太阳,接着端来一碗热乎乎的面条让她吃,为了不让她寂寞,我一边给她按摩后背,一边陪妈妈聊天。妈妈笑着说:“乖孩子,你这么懂事,真让妈妈感动!”我说:“妈妈,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您给我的爱太多了,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说了,‘香九龄,能温席’,我都13岁了,做这些事算什么呀!”
妈妈笑了,笑着笑着。两颗泪从她的眼角滑落下来……
如果不是平时读大量书的积累,那么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如“囊中取物”一般地拿来呢?厚积方能薄发,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能为孩子心灵注入生机盎然的清泉,为双眸增添熠熠光彩。知识上的广博,使学生在写作方面达到了触类旁通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为纯净的童心倾注了亮丽的色彩。
三、生活让写作轻松,捕捉精彩瞬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我们身边的人、事、景、物都是写作的素材。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这样形容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作文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一种缩影,一种浓缩。”可见,只要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就一定会将生活汇入笔尖,让妙笔生出绚丽的花朵。
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刚踏出校园,看到了这么精彩的一幕:操场上、跑道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校园的上空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黑色的燕子、长长的蜈蚣、彩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风筝在高空翱翔盘旋,像一条条彩带,又像一个个花环,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边跑边喊叫着:“我的风筝最好看!”“看,我的也飞起来了!”……
眼前的情景,让我激动,令我深思: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利用“放风筝”上一节习作指导课。上课了,我带着微笑出现在讲台上。平时最守纪律的班长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我说:“放风筝真的这么有趣吗?”“嗯,有趣!”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想放吗?”“想!”“谁是高手?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刚才放的过程?”
活泼的小男孩钱晨手拿线绳,一蹦一跳地跑上讲台。我告诉他,要边演示边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放的。钱晨兴致勃勃地表演着,我一边看一边引导他介绍,下面的同学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地看着、听着、想着。然后我又让同学们分组合作,把这件事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各小组同学都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最后,我启发同学们把这有趣的游戏写下来。我只是提醒大家:写你想说的话,写好后可以加个题目。
就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习作指导课在阵阵欢笑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有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同学间的嬉戏、快乐,有的有感于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文字洋洋洒洒,一改“兔子尾巴”的干瘪无味。如《放风筝》《美丽的风筝》《风筝王国》《快乐的一堂课》《开心乐园》和《带着我的梦飞翔》等都是文情并茂的好作文。
我巧用课程资源,抓住了一次让学生练笔的契机,将学生领入了作文的快乐天地中,因此,学生才能眉飞色舞地说,神采飞扬地发表见解,流畅自如地抒发真情,一句句自然、真切的文字,让人如沐春风。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捕捉,就一定会为学生习作打开另一空间。当他们有了自己真切的所闻所感,写起文章来便能“有米下锅”,文思泉涌。在情真意切的表达中,我们听到的是生命拔节的乐声。这是宇宙间最动人、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真正走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知识世界,我们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触及并占据孩子的心灵,才能直达孩子心灵的深处,并产生功效。教师应当是一面旗帜,伴随并引领、充实孩子们的美好人生。当习作成为他们内心的渴望,当习作真正成为他们的表达工具时,我们一定会聆听到孩子们用智慧、用妙语浇灌出的花朵绽放的声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艺术 书籍 生活
德国一位大诗人曾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求真、求善、求美、求诗意……在语文教学这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的阳光工程中,只有把握其真正内涵,才能教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而习作水平往往能从某一层面上能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怎样在作文教学方面开辟一条阳光之道,让学生乐于表达?怎样让学生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艺术与写作融合,描绘多彩童年
1.绘画中感受快乐
苏教版的教材图文并茂,选择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在教学时,我经常利用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正是口头作文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我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适应他们心理特征的活动,为写话打开思路,有时是设计一次游戏,有时是进行观察实验,有时是欣赏一幅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最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可,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仔细,画面要丰富,比如说倒杯茶,搬张椅子给老人,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如实地画一画、说一说,再写下来。
案例:我家真幸福!
星期一的班队活动课,我问学生:“星期天你们在家干什么呀?”他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在家看了好多动画片;有的说和爸爸妈妈去公园了;有的说出去做客……“那晚上回家后,你们一家三口在家里分别在干什么呢?你们能不能先画下来,然后在旁边写几句话呢?”
学生纷纷拿出水彩笔画起来,时而托腮凝神思考;时而挠挠头转动小眼珠,再刷刷地开始创作。一会儿工夫,图文并茂的作品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印象深刻的是孙飞扬小朋友的作品,她画了这样的内容:爸爸坐在一张沙发上看报纸,妈妈在一旁织毛衣,而自己则在茶几上堆积木。旁边写着这样充满童真童趣及灵性的文字:晚上月亮婆婆带着星星宝宝们出来散步,她们走着走着,来到我家阳台前,透过玻璃门看到我们幸福的一家三口,她对星星说:“这个孩子真幸福!他们家真漂亮!”星星都眨着眼睛挤过来看,云朵都让开了。
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和画面,也被打动了,摸着她的头说:“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你们家一定会更快乐的!”
我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宽松民主的环境,学生经历了回忆中思考,思考中倾吐,倾吐中交流的多元互动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2.音乐中抒发情感
尼采曾说:“不懂艺术,人生将是一个错误。”音乐是最大众、最普遍、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的思想能自由驰骋,思维能色彩斑斓,任意飞翔。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欢快、美妙的歌曲,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学生的想象会生出翅膀,创意的表达定会自由流淌。
案例:快乐的节日
“小朋友,喜欢唱歌吗?”
“喜欢!”
“你最喜欢哪首歌?”
“……”
“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賞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这支曲子可神奇了!如果你们用灵敏的耳朵去听,再用你们智慧的大脑去想,你一定会看到许多的人,许多可爱的动物,活泼的精灵,还能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音乐马上为你们而响起,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学生的情感在我精心创设的、富有“煽动”性的导语下跳跃,透过一颗颗充满智慧的小脑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他们眼中、心中的世界是那么美妙动人。
“‘叽叽叽’,几只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我和小朋友蹦跳着朝公园的方向奔去,真是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早晨!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舒服极了!小草扭动着柔软的腰肢,花朵害羞地守在一旁,太阳公公起床了,正在向着世界打招呼……”
读着孩子们稚嫩的笔尖流淌的富有诗意的文字,我不禁感叹:孩子们多么了不起,想象力多么神奇。他们的智慧犹如神秘的花蕾,创意地奏响花朵绽放的声音。他们笔下描绘的是童年的梦,是最有意思的童真世界。
二、书籍为写作供氧,滋养充实心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营造浓厚的写作读书氛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潘光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为犹游泳也。大鱼向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不成。”教师怎样当好这领头的大“鱼”呢?我认为身教第一。几年来,每天早上、下午一到校,我就在教室内外高声诵读或捧书静读。我常常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不起眼的“边角料”时间大量阅读的,学生纷纷效仿。我在黑板上开辟读书专页,展示读书计划、读书笔记,把批注过的书让学生传阅,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时间,安排为向学生说书和读书的时间,选择许多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中的故事,像说评书一样讲给学生听,把我最欣赏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三本儿童名著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精彩之处,我反复诵读,细加点评,还让学生将最优美的语句听记下来,熟读深思。一石激起千层浪,读书之风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书籍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中,更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了他们生活和精神的第一需要。学生爱读书、爱思考,精神面貌变了,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写作文也感到轻松了,常常引经据典,活用名家的精彩语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次考试时,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这样一个片断:
……
我轻轻地将妈妈扶到阳台上晒太阳,接着端来一碗热乎乎的面条让她吃,为了不让她寂寞,我一边给她按摩后背,一边陪妈妈聊天。妈妈笑着说:“乖孩子,你这么懂事,真让妈妈感动!”我说:“妈妈,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您给我的爱太多了,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说了,‘香九龄,能温席’,我都13岁了,做这些事算什么呀!”
妈妈笑了,笑着笑着。两颗泪从她的眼角滑落下来……
如果不是平时读大量书的积累,那么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如“囊中取物”一般地拿来呢?厚积方能薄发,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能为孩子心灵注入生机盎然的清泉,为双眸增添熠熠光彩。知识上的广博,使学生在写作方面达到了触类旁通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为纯净的童心倾注了亮丽的色彩。
三、生活让写作轻松,捕捉精彩瞬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我们身边的人、事、景、物都是写作的素材。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这样形容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作文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一种缩影,一种浓缩。”可见,只要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就一定会将生活汇入笔尖,让妙笔生出绚丽的花朵。
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刚踏出校园,看到了这么精彩的一幕:操场上、跑道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校园的上空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黑色的燕子、长长的蜈蚣、彩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风筝在高空翱翔盘旋,像一条条彩带,又像一个个花环,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边跑边喊叫着:“我的风筝最好看!”“看,我的也飞起来了!”……
眼前的情景,让我激动,令我深思: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利用“放风筝”上一节习作指导课。上课了,我带着微笑出现在讲台上。平时最守纪律的班长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我说:“放风筝真的这么有趣吗?”“嗯,有趣!”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想放吗?”“想!”“谁是高手?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刚才放的过程?”
活泼的小男孩钱晨手拿线绳,一蹦一跳地跑上讲台。我告诉他,要边演示边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放的。钱晨兴致勃勃地表演着,我一边看一边引导他介绍,下面的同学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地看着、听着、想着。然后我又让同学们分组合作,把这件事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各小组同学都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最后,我启发同学们把这有趣的游戏写下来。我只是提醒大家:写你想说的话,写好后可以加个题目。
就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习作指导课在阵阵欢笑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有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同学间的嬉戏、快乐,有的有感于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文字洋洋洒洒,一改“兔子尾巴”的干瘪无味。如《放风筝》《美丽的风筝》《风筝王国》《快乐的一堂课》《开心乐园》和《带着我的梦飞翔》等都是文情并茂的好作文。
我巧用课程资源,抓住了一次让学生练笔的契机,将学生领入了作文的快乐天地中,因此,学生才能眉飞色舞地说,神采飞扬地发表见解,流畅自如地抒发真情,一句句自然、真切的文字,让人如沐春风。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捕捉,就一定会为学生习作打开另一空间。当他们有了自己真切的所闻所感,写起文章来便能“有米下锅”,文思泉涌。在情真意切的表达中,我们听到的是生命拔节的乐声。这是宇宙间最动人、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真正走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知识世界,我们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触及并占据孩子的心灵,才能直达孩子心灵的深处,并产生功效。教师应当是一面旗帜,伴随并引领、充实孩子们的美好人生。当习作成为他们内心的渴望,当习作真正成为他们的表达工具时,我们一定会聆听到孩子们用智慧、用妙语浇灌出的花朵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