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方识广 求是乃为真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tscst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风先生在《收藏界》2003年第6期发表《这是澄泥砚吗?》,对拙文《雨过书润,风来砚香》(见2002年第12期《收藏界》)提出批评,阅后很是感动,在此对夏先生的善意相教表示衷心感谢。对夏先生文中提出的问题,谨答辩如下。
  
  其一,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原文发表的这方砚是民间砚,这个定位是我们探讨这方砚所有问题的出发点。此砚六面皆有款,根据砚的布局、砚边阴刻线的深浅与刻字的深浅一致、用笔笔法、笔锋轨迹、字口与阴线口的磨损等几方面来看,此砚所刻字体为一人所为(我原文发表的照片比实物模糊和变形)。砚的整体布局、线框划分、题款内容、字体大小的安排,都是一气呵成、相互照应。很抱歉无法将实物让夏先生过目,使得夏先生只能凭感觉来认识此砚,不免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就笔意分析来说,夏先生用“汉字楷书运笔的八种基本法则”和“颜真卿的风范”来要求一个民间艺人用“竹笔(或竹刀)”写(刻)出规范的法帖来,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了。同时把老祖宗说成是“肇事的新手”,委实冤枉了辛勤劳作的先人。
  其二,砚上的“戍”字,我以为是古人笔误了。不要忘了,这是一方民间砚,夏先生千万不要用现代学者的眼光要求古代民间的“文化人”和土财主。我宁可相信现代“肇事”者的文化水平比古代民间艺人高,如果是“肇事”者所为,难度大的题款内容尚且不错(笔者藏有其他有款石砚、瓷砚为证,还可参考广西美术出版社《瓷砚赏析》),一个简单的“戌”字如何错得成“戍”字?至于主人对错字的熟视无睹,文化发达的今天亦是司空见惯的,一些书法家也曾题写过错字招牌。另外,中国古代民间各种陶器、瓷器题款中,类似笔误“戌”为“戍”的例证比比皆是,难道这些古人都跑到现代来“肇事”了吗?为夏先生推荐一本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历代陶瓷题记》,看看古人是如何“熟视无睹”错别字的(如误“戊”为“戍”)。
  其三,关于澄泥砚的材质,夏先生引经据典介绍了“绛县人”(引文有误,实为“绛州人”)缝制绢袋水中取泥的做法。殊不知中国古代制澄泥砚的不只是绛州一个地方,其他地方还有不同的制法,澄泥粗细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我以为,夏先生接受的是正规的普及性教育,所接触的以代表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范本为多。那么在这里我推荐几本介绍古代民间澄泥砚的著作,请夏先生不妨一读,会对古代民间澄泥砚有一个新的认识。陕西旅游出版社《寿石斋藏砚集》,湖北美术出版社《古砚拾零》、《新见唐宋砚图说》,海潮出版社《铁砚斋藏砚》,均有“粗”澄泥砚标本。著名澄泥砚学者、制作者石可在青岛出版社《鲁柘澄泥砚》一书和当代澄泥砚泰斗徐文达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徐氏澄泥砚》一书中,对澄泥砚的制法和澄泥的粗细问题均有论述。甚至徐氏还介绍了泽州有罗土制澄泥砚之法,所得之砚比较粗糙。所以请夏先生站在地大物博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中国古代的澄泥砚,就会更加理解哲学教科书中的经典论述:客观事物的无限多样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千差万别的现象。
  其四,夏先生认为砚池“实应是柿蒂纹”。实际上,此类砚池纹样并无定论,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砚池为如意纹或海棠花纹(见湖北美术出版社《端砚的鉴别和欣赏》、海潮出版社《铁砚斋藏砚》),我倾向其为如意云纹。至于夏先生提出的此类砚池为柿蒂纹,我是第一次听说,经向其他玩友请教,也都未曾耳闻。关于砚上的窑变“晕圈”,夏先生决然地认为“此‘日晕圈’现象绝不叫‘窑变’”,并且“科学”地指出“据陶瓷‘窑变’的条件必须胎上施釉”云云,夏先生可能专攻钧瓷窑变,疏忽了澄泥砚因窑变而出现的蟹壳青、虾头红、鳝鱼黄等著名品种。
  作为“初学者”的我,在“初学之初”,因看过一两本书,也曾大胆妄言。今再陈愚见,仍是诚惶诚恐向夏先生求教,仅仅是学习和交流,绝无“无牙也要笑出牙来”之意,更不敢“对拆过招”。对夏先生的热心忠告,我是非常感谢的。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宁波东方秋季拍卖会,除古代字画有亮点外,近现代名家更有夺目之处。如已故摄影家华国璋先生同一上款的13位大师精制册页,撸力挥毫,精心绘制,这都是近几年极为难得的绝品,由于华先生生前为人为事极具文人气概,深得这些大师们的衷心爱戴和尊敬,展册拜读,恰似先贤古风扑面而来。  陈佩秋竹林翠鸟一向是藏家争夺的焦点,再加上这次拍卖会上还有刘旦宅先生人物,谢稚柳先生补墨竹和题款的作品,两幅画作都有“茂强同志”同一
期刊
2005年7月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西安举行。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市举行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又一次在我国举行的重要会议。    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杨扬主持。国内外4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
期刊
王奇寅,字颂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美术》主编,中国画百家之一,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海安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书画会常务副会长、书画院院长。地址:江苏省海安人民中路49号邮编:226600电话:0513-8851121传真:0513-8160789手机:13862700709    陈恺良近期佳作欣赏    陈恺良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与徐悲鸿、沈逸千、梁鼎铭并称画马四杰的张一尊先生的关
期刊
顾氏老宅——苏州怡园不仅以布置精致巧丽著称于世,更以“过云楼”内收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名重于时。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收藏,为保存好所收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收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
期刊
中国玺印篆刻艺术滥觞于商代晚期,至明代文彭、何震时,文人流派印章兴起,印坛名家辈出,留存许多传世佳作。  近2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兴盛,其中文人流派印章收藏市场亦显现出利好态势。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玺印藏品良莠混杂、真伪莫辨,广大藏友急需玺印鉴藏类的图书资料提供帮助。但由于作者和编审的专业知识所限,至使许多图书质量不高,甚至以讹传讹,情况堪‘比。  笔者以新近出版的两本此
期刊
■栏目主持:耕 生  工具书籍千篇一律,各类藏品千奇百怪。按图索骥多入惘途,藏鉴有约力求除弊。  (本栏目鉴定结论根据照片得出,仅供参考。每鉴一物,索酬百元。)  ■青花盘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青花盘,不知何年代,希本刊予以鉴明。该盘口径15厘米,底径8.5厘米,高3.3厘米。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树、石、栏杆纹,下部的巨石线条纤细而圆润,上部石头造型冷峻,勾线较硬;栏杆线条粗细不均;树木中
期刊
新中国建国后,公有制制瓷企业往往紧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生产大量当时政治形势需要的政治艺术瓷和有政治宣传意义的生活用瓷。如本人藏品中的“抗美援朝瓷”、“大跃进瓷”、“文革政治艺术瓷”、“文革标语口号瓷”、“文革领袖瓷像、瓷章”等等。“知青瓷”即是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由全国各地的陶瓷厂生产的、专门宣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特殊瓷。它包括艺术瓷和印有宣传画、标语口号的生活用瓷。图1为福建德
期刊
之所以要让董元《夏木垂阴图》说话,一是张大干作的伪;二是因这件董元《夏木垂阴图》让我联想到几年前的《溪岸图》真伪之争,1999年的所谓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研讨会上的“针锋相对”莫名其妙地给张大干蒙上了又一纸羞辱签。重提这件事,可能会有“过时”之嫌。我之所以要固执地重提,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件可以为张大干说点什么的“物证”,这就是本文所要谈及的这件张大干作伪的董源(一作元)董元《夏木垂阴图》,立轴,纸
期刊
2005年12月12日至23日,由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率领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范华、山佳、杨霜林参加了在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举办的2005年国际美术沙龙展,此次参展的4位画家的作品在法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好评。  西安中国画院选送了代表东方艺术的国画精品20幅,其中有王西京院长的仕女画,范华的泼墨山水画,山佳的花鸟山水画和杨霜林的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其他国家艺
期刊
2005年9月初,一则《邮票设计图稿受青睐》的新闻见诸各类媒体,报道的是由深圳市世纪经典拍卖行有限公司8月28日主办的邮品拍卖会上,33件珍贵邮票设计图稿,引人注目地以69%的成交率被捧走了2l件,成为该场拍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介绍,这些设计图稿均出自著名邮票设计家之手。成交的图稿中有1993年3月26日大陆赴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首届邮票大展上亮相的原件,如已故邮票设计家程传理签名钤印的《桂林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