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岳阳方言的词汇入手,分析了岳阳地理环境、语言传承、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诸多因素在岳阳方言中的反映,从而揭示出岳阳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岳阳;方言词汇;地域文化
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符号之一,不同的方言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方言中的词汇,始终忠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透过方言现象可以了解特定地域的种种文化现象。[1]140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岳阳方言词语的文化解读来探讨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岳阳方言词汇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2]50岳阳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境内沟渠、河流、湖泊密布,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表现在语言上,一些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如:拉关系、走后门被喻为“走水路”;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之为“水老倌”;暗中玩鬼骗人叫做“玩花水”等等。这种地理环境也会在岳阳地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的词汇中反映出来。在岳阳,人们天气炎热的时候洗澡,到了冬春秋季,如果不出汗,三五天洗一次澡,平常只需擦身子便可,所以在“洗澡”之外又产生了“抹澡”一词。[3]35岳阳以水田为主,盛产稻米,人们围绕“水田”创造出了许多与农业耕作有关的词:整地、整田、耙田、理水、戽水等等;以米为主食,创造出了大量关于米食的词语:米粉、米豆腐、甜酒、发糕、灯芯糕、谷酒、糍粑等。这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造成方言词汇的差异。
二、岳阳方言词汇与语言传承
岳阳方言中有不少词语及其语义与古汉语一脉相承,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活跃在岳阳方言中,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4]90如《离骚》:“及年岁之未晏。”王逸注:“晏,晚也。”今天在岳阳称“来迟了”、“来晚了”为“来晏了”;《云中君》:“飘远举兮云中。”王逸注:“飘,去疾貌也。”补注音:“卑遥切。”今天岳阳称迅速捷奔为“飙”,如“他早就飙起去了。”再如岳阳亲属称谓中的“崽”,是对子女的称呼,在扬雄《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起”,在古汉语中是“建造”的意思,《汉书·武帝纪》:“起建章宫。”桓谭《新论·识道》:“大起宫室。”岳阳人现在还是称“建房子”为“起屋。”岳阳方言中沿用的古语词还有:抻腰(伸腰)、跍(蹲)、几(多么)、精肉(瘦肉)、咒(骂)、攓(拾取)、炙(烤)等等。此外,岳阳话中还保留了不少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白话,如:运神(思考)、堂客(妻子)、滚水(开水)、下昼(下午)、后日(后天)、明朝(明天)、活泛(灵活)、样范(模样)等。
三、岳阳方言词汇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岳阳话中很多方言词就是来源于佛教用语。如“前世”、“化身子”等。“前世”即前生,表示命中注定、生来如此,在岳阳方言中常常表示“根本”、“从来”的意思,用在否定句里,如“前世冇看见过。”“化身”是指佛为超度解脱众生能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变化为种种身,也就是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形体。岳阳话中的“化身子”是指未成年而死亡者,常作詈词使用,例如“你这个小化身子,给我当心点!”
此外,岳阳还保留着古老的巫鬼文化。岳阳古属楚地,自古以来楚人尚巫信鬼重祭祀,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就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受这种崇信巫鬼、看重祭祀的巫鬼文化浸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鬼”为中心语素的词族。如:鬼事(不光明正大的事)、鬼话(没有确凿证据的话)、鬼嘞(表示子虚乌有)、活见鬼(也说“见鬼”“碰的鬼”“鬼来咖哒”,意为倒霉、运气不佳)、鬼抽筋(指一个人干什么也不痛快,总爱节外生枝)、鬼崽子(对不听话子女的詈称)、鬼晓得(无人知道)、鬼信(没人相信)、么子鬼(什么东西,用于问句)等。以上词语均源自宗教,在岳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言谈间常可闻听,由此可见佛教文化与巫鬼文化对方言词汇的深刻影响。
四、岳阳方言词汇与民风民俗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广大农村的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各地形成了许多有同有异的习俗。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习惯有地方性,这种地方性往往在方言词语中表现出来。在岳阳话中,婚后三天或七天新婚夫妇同到女方娘家拜谢父母叫“回门”;为出生三天的婴儿洗澡称之为“洗三朝”;春节时,儿童结伴提灯笼拜年叫“送恭喜”,正月初一天刚亮,放鞭炮开门,俗称“开财门”等等,这些都是随着岳阳地区民风民俗的形成传承而流传下来的方言词语。
此外,禁忌避讳的民俗也造成了一大批忌讳委婉词语的产生。因受不同方音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的忌讳委婉词语不尽相同。关于“死”的委婉说法,岳阳话有“落气”“老咖哒”“走咖哒”“过咖哒”等几种。疾病也是为人们忌讳的不祥事物,岳阳话把生病叫“不舒服”、“不好过”,开药方叫做“开方子”。说别人肥胖叫“富态”“发福”,对身体消瘦的小孩则叫“抽条”,管“瘸腿”叫“腿脚不灵便”。
正如戴正如戴昭铭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中所说:“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5]14岳阳方言与其背后所属的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血肉相连的关系,两者在形成中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又互相渗透的。
【参考文献】
[1]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
[2]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3]文红.从湘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1(02)
[4]李冬香.岳阳柏祥方言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王浪红(1991-),女,湖南岳阳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地理学研究。
关键词:岳阳;方言词汇;地域文化
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符号之一,不同的方言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方言中的词汇,始终忠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透过方言现象可以了解特定地域的种种文化现象。[1]140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岳阳方言词语的文化解读来探讨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岳阳方言词汇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2]50岳阳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境内沟渠、河流、湖泊密布,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表现在语言上,一些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如:拉关系、走后门被喻为“走水路”;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之为“水老倌”;暗中玩鬼骗人叫做“玩花水”等等。这种地理环境也会在岳阳地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的词汇中反映出来。在岳阳,人们天气炎热的时候洗澡,到了冬春秋季,如果不出汗,三五天洗一次澡,平常只需擦身子便可,所以在“洗澡”之外又产生了“抹澡”一词。[3]35岳阳以水田为主,盛产稻米,人们围绕“水田”创造出了许多与农业耕作有关的词:整地、整田、耙田、理水、戽水等等;以米为主食,创造出了大量关于米食的词语:米粉、米豆腐、甜酒、发糕、灯芯糕、谷酒、糍粑等。这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造成方言词汇的差异。
二、岳阳方言词汇与语言传承
岳阳方言中有不少词语及其语义与古汉语一脉相承,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活跃在岳阳方言中,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4]90如《离骚》:“及年岁之未晏。”王逸注:“晏,晚也。”今天在岳阳称“来迟了”、“来晚了”为“来晏了”;《云中君》:“飘远举兮云中。”王逸注:“飘,去疾貌也。”补注音:“卑遥切。”今天岳阳称迅速捷奔为“飙”,如“他早就飙起去了。”再如岳阳亲属称谓中的“崽”,是对子女的称呼,在扬雄《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起”,在古汉语中是“建造”的意思,《汉书·武帝纪》:“起建章宫。”桓谭《新论·识道》:“大起宫室。”岳阳人现在还是称“建房子”为“起屋。”岳阳方言中沿用的古语词还有:抻腰(伸腰)、跍(蹲)、几(多么)、精肉(瘦肉)、咒(骂)、攓(拾取)、炙(烤)等等。此外,岳阳话中还保留了不少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白话,如:运神(思考)、堂客(妻子)、滚水(开水)、下昼(下午)、后日(后天)、明朝(明天)、活泛(灵活)、样范(模样)等。
三、岳阳方言词汇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岳阳话中很多方言词就是来源于佛教用语。如“前世”、“化身子”等。“前世”即前生,表示命中注定、生来如此,在岳阳方言中常常表示“根本”、“从来”的意思,用在否定句里,如“前世冇看见过。”“化身”是指佛为超度解脱众生能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变化为种种身,也就是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形体。岳阳话中的“化身子”是指未成年而死亡者,常作詈词使用,例如“你这个小化身子,给我当心点!”
此外,岳阳还保留着古老的巫鬼文化。岳阳古属楚地,自古以来楚人尚巫信鬼重祭祀,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就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受这种崇信巫鬼、看重祭祀的巫鬼文化浸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鬼”为中心语素的词族。如:鬼事(不光明正大的事)、鬼话(没有确凿证据的话)、鬼嘞(表示子虚乌有)、活见鬼(也说“见鬼”“碰的鬼”“鬼来咖哒”,意为倒霉、运气不佳)、鬼抽筋(指一个人干什么也不痛快,总爱节外生枝)、鬼崽子(对不听话子女的詈称)、鬼晓得(无人知道)、鬼信(没人相信)、么子鬼(什么东西,用于问句)等。以上词语均源自宗教,在岳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言谈间常可闻听,由此可见佛教文化与巫鬼文化对方言词汇的深刻影响。
四、岳阳方言词汇与民风民俗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广大农村的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各地形成了许多有同有异的习俗。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习惯有地方性,这种地方性往往在方言词语中表现出来。在岳阳话中,婚后三天或七天新婚夫妇同到女方娘家拜谢父母叫“回门”;为出生三天的婴儿洗澡称之为“洗三朝”;春节时,儿童结伴提灯笼拜年叫“送恭喜”,正月初一天刚亮,放鞭炮开门,俗称“开财门”等等,这些都是随着岳阳地区民风民俗的形成传承而流传下来的方言词语。
此外,禁忌避讳的民俗也造成了一大批忌讳委婉词语的产生。因受不同方音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的忌讳委婉词语不尽相同。关于“死”的委婉说法,岳阳话有“落气”“老咖哒”“走咖哒”“过咖哒”等几种。疾病也是为人们忌讳的不祥事物,岳阳话把生病叫“不舒服”、“不好过”,开药方叫做“开方子”。说别人肥胖叫“富态”“发福”,对身体消瘦的小孩则叫“抽条”,管“瘸腿”叫“腿脚不灵便”。
正如戴正如戴昭铭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中所说:“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5]14岳阳方言与其背后所属的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血肉相连的关系,两者在形成中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又互相渗透的。
【参考文献】
[1]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
[2]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3]文红.从湘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1(02)
[4]李冬香.岳阳柏祥方言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王浪红(1991-),女,湖南岳阳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