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新课程是今天教学的主题,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的今天,观念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会有新的教育实践,并把这种教育实践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教育中面临的课题。新课程就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那么,怎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为了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不仅在数学本身理论的发展上,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自然科学之中, 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工程、通讯等,甚至在语言、经济、管理、法律、考古等社会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数学。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事实上,学生进了课堂,听教师讲课只实现了形式上的参与,学习时间一样而由于努力程度不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相差悬殊。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畏艰辛和挫折,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要求学生善于自我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21世纪将是高科技、强竞争的时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和自学能力训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教学法,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才能、智力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我”的主体意识,帮助“我”对自己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深层情感和信念,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灵,真正感染和教育他们并使他们各种品质完善起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不要用“我讲过多少遍了你还不会”来伤害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当学生在课堂上超常活跃时,不要厌烦他们“爱捣乱”,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即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且做到易精易小,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感受会学的乐趣。同时教学环节的处理易多变化,做到教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
4.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教学的实质是教和学的互动。互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互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客体情况指学科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知识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实践、研究的主体。但是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长期的探索。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那么,怎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为了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不仅在数学本身理论的发展上,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自然科学之中, 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工程、通讯等,甚至在语言、经济、管理、法律、考古等社会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数学。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事实上,学生进了课堂,听教师讲课只实现了形式上的参与,学习时间一样而由于努力程度不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相差悬殊。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畏艰辛和挫折,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要求学生善于自我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21世纪将是高科技、强竞争的时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和自学能力训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教学法,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才能、智力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我”的主体意识,帮助“我”对自己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深层情感和信念,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灵,真正感染和教育他们并使他们各种品质完善起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不要用“我讲过多少遍了你还不会”来伤害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当学生在课堂上超常活跃时,不要厌烦他们“爱捣乱”,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即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且做到易精易小,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感受会学的乐趣。同时教学环节的处理易多变化,做到教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
4.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教学的实质是教和学的互动。互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互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客体情况指学科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知识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实践、研究的主体。但是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长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