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创作是具有历史审视、现时体认和未来展望的多重时态文化活动。一切音乐作品创作总是基于社会和时代之中,创作灵感也往往来源于对时代生活的感受。一部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思想能够对人民群众起着“倾向性”的引导作用,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利用现代媒体力量,传播中华文化、渲染时代精神是每个音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创作中如何运用美学思想创造出受大众欢迎、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175
人类文化到古典主义时期,精神的境界达到了顶峰;到浪漫主义时期,情感的丰富达到了顶峰;到印象主义时期,光色的绚丽达到了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化的毁灭——《华沙幸存者》是西方最后一部向人类告别的音乐。而今在中国狂热地追捧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西方音乐界的有识之士却与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面向东方——到东方去找寻“人类的音乐”!不难想象,在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轴之间东方——特别是中国文明的发展有多么令西方国家艳羡,这其中,民族文化和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乃是美学思想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每一个音乐人的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是音乐工作者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是作曲家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是作曲家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如若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出来音乐作品一定是没有深度的过眼云烟,这种修养也绝不是需要达到多高的文采,而是一种情怀和格局。
当代音乐创作百花齐放,从一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不免掺杂着一些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乐音。以2019年年末的一场“新冠肺炎”为例,这场灾难是世界性的天灾。在中国,党中央以最快的速度发布“隔离”措施,地方立即响应,人民积极配合,短短三月,疫情明显好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众志成城。在最艰难的时候,抗疫歌曲接踵而至。这其中不免鱼龙混杂,有的音乐具有一种魔力,它能够感染人的情绪,使人在陷入窘境时如沐春风;而有的音乐仅仅是为了“热度”、和所谓的“名气”。而这些音乐最终也只会成为过眼云烟。好的音乐作品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旋律,只要心系人民,便以足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个人创作的初心是决定作品好坏与否的关键。面对灾难,音乐创作者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创作的作品又怎会受世人唾弃!
(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精神追求
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谈会上的讲话》都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的工作地位以及积极作用和重大使命。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履行自己的创作职责,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谱写新时代新的乐章。
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期间创作了大量鼓舞斗志的音乐作品,将音乐精神、生命精神、民族精神熔铸一体,从执着艺术创作到抒发人间正义,将中国精神融入作品、融入血脉,被评为人民音乐家。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音乐中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今天的角度来理解,这不仅仅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更能透过其现象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音乐创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每一个民族和国度都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追求,但不约而同的一定是能唤起共同心灵感应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随时间变迁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持续性,被谓之“经典”。
(三)音乐创作中的审美思想
音乐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音乐创作的过程、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传达与欣赏者欣赏过程中这三者的联系。其中,音乐创作是决定后两者体验度的重要条件。一首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完成创作必定会经历“精神创作”到“物质创作的”过程。所谓“精神创作”就是作品最初始的灵感来源,可能是来源于某个景物、某个事件等,逐渐为在脑海中形成的想法提供创作动力。创作者迫切的想要记录下脑海中的想法从而转向“物质创作”,也就是案头工作。
如何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运用好音乐中的美学思想?我认为首先需要掌握好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功能”。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之下,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我们称之为音乐的“倾向性功能”,这种倾向性功能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和某种社会需要,人们通过这类音乐去想象和联想从而最终完成对音乐的感知。以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例,这是一首带有明显社会倾向性的社会内容,它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改变它的性质。《黄河大合唱》在任何时候都能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决心,今天高唱《黄河》也同样能对我们时代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作为今天的音乐工作者,我们很庆幸生长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为伟大的和平年代讴歌。
科技的迅速进步,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各类音乐,音乐对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深刻,音乐逐渐影响到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当代的音乐工作者,理解音乐的功能,创作三观正、赋予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变得尤为重要。
(四)小结
音乐创作是一项能够直观反应社会生活思想实践活动,也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活动。作为当代的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的我们应时刻遵循党的方针和提升文化修养以及美学修养。
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不能仅仅为了博得眼球而不讲究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优秀的作品创作,才有利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也可以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榮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J],中国法治文化,2015(11):6-14.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延安整风与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14:301-324.
3.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曾艳,《基于音乐形式视角的音乐美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年07期,143.
涂秀娟 ,女,出生于1996年11月1日,汉族,四川绵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175
人类文化到古典主义时期,精神的境界达到了顶峰;到浪漫主义时期,情感的丰富达到了顶峰;到印象主义时期,光色的绚丽达到了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化的毁灭——《华沙幸存者》是西方最后一部向人类告别的音乐。而今在中国狂热地追捧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西方音乐界的有识之士却与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面向东方——到东方去找寻“人类的音乐”!不难想象,在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轴之间东方——特别是中国文明的发展有多么令西方国家艳羡,这其中,民族文化和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乃是美学思想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每一个音乐人的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是音乐工作者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是作曲家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是作曲家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如若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出来音乐作品一定是没有深度的过眼云烟,这种修养也绝不是需要达到多高的文采,而是一种情怀和格局。
当代音乐创作百花齐放,从一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不免掺杂着一些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乐音。以2019年年末的一场“新冠肺炎”为例,这场灾难是世界性的天灾。在中国,党中央以最快的速度发布“隔离”措施,地方立即响应,人民积极配合,短短三月,疫情明显好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众志成城。在最艰难的时候,抗疫歌曲接踵而至。这其中不免鱼龙混杂,有的音乐具有一种魔力,它能够感染人的情绪,使人在陷入窘境时如沐春风;而有的音乐仅仅是为了“热度”、和所谓的“名气”。而这些音乐最终也只会成为过眼云烟。好的音乐作品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旋律,只要心系人民,便以足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个人创作的初心是决定作品好坏与否的关键。面对灾难,音乐创作者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创作的作品又怎会受世人唾弃!
(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精神追求
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谈会上的讲话》都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的工作地位以及积极作用和重大使命。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履行自己的创作职责,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谱写新时代新的乐章。
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期间创作了大量鼓舞斗志的音乐作品,将音乐精神、生命精神、民族精神熔铸一体,从执着艺术创作到抒发人间正义,将中国精神融入作品、融入血脉,被评为人民音乐家。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音乐中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今天的角度来理解,这不仅仅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更能透过其现象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音乐创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每一个民族和国度都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追求,但不约而同的一定是能唤起共同心灵感应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随时间变迁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持续性,被谓之“经典”。
(三)音乐创作中的审美思想
音乐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音乐创作的过程、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传达与欣赏者欣赏过程中这三者的联系。其中,音乐创作是决定后两者体验度的重要条件。一首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完成创作必定会经历“精神创作”到“物质创作的”过程。所谓“精神创作”就是作品最初始的灵感来源,可能是来源于某个景物、某个事件等,逐渐为在脑海中形成的想法提供创作动力。创作者迫切的想要记录下脑海中的想法从而转向“物质创作”,也就是案头工作。
如何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运用好音乐中的美学思想?我认为首先需要掌握好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功能”。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之下,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我们称之为音乐的“倾向性功能”,这种倾向性功能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和某种社会需要,人们通过这类音乐去想象和联想从而最终完成对音乐的感知。以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例,这是一首带有明显社会倾向性的社会内容,它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改变它的性质。《黄河大合唱》在任何时候都能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决心,今天高唱《黄河》也同样能对我们时代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作为今天的音乐工作者,我们很庆幸生长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为伟大的和平年代讴歌。
科技的迅速进步,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各类音乐,音乐对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深刻,音乐逐渐影响到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当代的音乐工作者,理解音乐的功能,创作三观正、赋予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变得尤为重要。
(四)小结
音乐创作是一项能够直观反应社会生活思想实践活动,也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活动。作为当代的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的我们应时刻遵循党的方针和提升文化修养以及美学修养。
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不能仅仅为了博得眼球而不讲究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优秀的作品创作,才有利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也可以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榮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J],中国法治文化,2015(11):6-14.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延安整风与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14:301-324.
3.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曾艳,《基于音乐形式视角的音乐美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年07期,143.
涂秀娟 ,女,出生于1996年11月1日,汉族,四川绵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