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小练笔”契机 倾听“文本”之心声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习作时,需要教师在一边“巧扶”,让他们学会创作;同时也要适时地“妙放”,让他们的创作变得更有个性,更丰满。本文从高段语文的“小练笔”教学入手,探寻“小练笔”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巧扶;重组;留白;迁移;妙放
  从事高段语文教学已多年,仍深切感受到高段语文不好教,要教好“习作”,更是难上加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做精良了,“成品”质量就高。由此可见,“小练笔”教学不容小觑。
  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小学生很难把握好“小练笔”写作的切入口,创作出来的作品普遍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结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巧扶”和“妙放”两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巧扶
  我们知道:文本是源,大家要溯源而上。孩子的习作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小练笔”时,显得茫然无助,更有些“无所作为”。如果这时教师能“巧扶”,从“文本”入手,一步步地“手把手教”、“心把心导”,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巧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小练笔模式归类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主要是对文本资料而言。
  (一)文本重组
  这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通过对文本语言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可以在拓展文章内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强化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当讲到父亲挖了38个小时,让学生体会挖的时间之长,之疲惫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训练点:8小时过去了,父亲 ;12小时过去了,父亲 ;24小时过去了,父亲 ;36小时过去了,父亲 。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人物描写除了描写他的脸、双眼、衣服外,还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说到了还可从双手、头发、嘴唇等方面来描写,然后就让学生结合这些细节刻画,完成这个训练。这并不仅仅是对词语的积累、输出,还是一种对意象和情景的积累、输出,这个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善读留白
  1、发挥略写空白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受篇幅的限制或为了突出中心,作者进行了略写。这里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不但能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得到一次拓展,还能使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如第十册《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是这样要求的: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整篇文章详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而志愿军所做的都只是一句带过,且穿插于文本间,必须有一双慧眼才能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略写的部分进行开掘,总结出有三处:①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②侦查员老王到敌占区侦查。③志愿军冒着炮火,挖野菜。借此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达到了“学以致用”,同时又充分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2、思考标点空白
  一篇完整的文章,绝对少不了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些标点往往意蕴深刻,令人回味。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类标点,让学生思考标点隐含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第十一册《穷人》一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在她“忐忑不安地想”的这一段心理描写中,有五个省略号,四个问号,三个感叹号。我提示学生,当我们将人物的动作、神态及语气等合理地进行填补、再现的时候,便可从这些空白中感受到穷苦的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文本也变得有情有景,有血有肉。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就学会了“立体化”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充分释放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迁移运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道出了“迁移运用”的重要性。然而,迁移运用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1、迁移文本句式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这说出了,模仿是沟通读写迁移的桥梁,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第十一册《伯牙绝弦》一课,模仿原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可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句式:“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进行仿写。当然“仿”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2、迁移文本表达方式
  此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转移经验的能力。如第十一册《山中访友》第五段: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在感受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妙处后,我设计了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些吗?如: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 ;你好,美丽的蝴蝶!你 ;……这一设计,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
  上述所叙,都是基于侧重,以“本”为本的理念。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通过各种模式的训练,必能达到让学生在文本的“敏感”处自由驰骋的目的。
  二、妙放
  教学时,在本着“因文而练”的同时,还必须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学情为第一依据,适时、适量的进行训练。当学生内心的情感,在文本的语言和情感的撩拨下有了表达的诉求、热度时,老师就可“趁热打铁”,放手让学生倾诉于笔端。这时,如剑在手,游刃有余了。
  (一)延伸文外
  我们也知道:文本是流,大家要交流相融,才能共同提高。有时候也不拘泥于手头的文本,可延伸课外。“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如特级教师张化万教学第十册《景阳冈》一文,设计了这样的课后练习:第二天,当地的官府和老百姓知道武松打死了伤及二三十条人命的老虎后,他们会说什么?猎户: 受害的家属: 酒店的店家: 阳谷县的知府: 武大郎: 。这一环节的设置,超脱于文本内容,让学生把原文的终点作为“练笔”的新起点。如此,加深了学生对人物、故事情节理解的同时,有效地训练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
  (二)联系生活
  这里,无论在形式要求上,还是在训练要求上,都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如: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有这样几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针对此,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学习了课文,你对父母的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动笔写出自己的父母之爱的故事。学生通过这样的练笔,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一言以蔽之,倘若,老師们能关注平时不起眼的“小练笔”教学,那么每次让学生收获的一点一滴,必能成为今后学生语言发展的“聚宝盆”。当然,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分寸,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老师可以经常变换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宁波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 杜丽敏《随文小练笔,让作文教学不再孤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1 年第 10 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使幼儿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真正达到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使幼儿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得到有序、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探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1、在探究问题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学、乐学、会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经验写出一些工作体会,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造情景;实践体验  一、巧设问题,创设教学情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个有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老师要”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十分精彩的比喻: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一直记得那个我刚走上讲台时发生的故事-----  一、深秋的短袖T恤  他叫小兵。他不优秀、不调皮、默默无闻。这种类型,最容易
期刊
摘要: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在《朱子语类辑略》中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他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主学习。“导学教练评”五步循环教学教学模式就是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快乐成长。  关键字:自主;五步循环教学模式;学会学习  一、自得 自动 自主  孟夫子在《离娄下》论到:“君子深造之以道
期刊
摘要:数学分析课程是数学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微积分、数论以及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它可以为后继课程(《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大学物理》等学科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问卷出发,深入的分析了数学分析课
期刊
陶行知曾告诫大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是个难点,学困生数学学习越到高段越是吃力,甚至于到六年级时有的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提高教学成绩,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不容忽视,那么如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呢?我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
期刊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从周围的有声语言中获取信息,聋生的思维发展主要依据具体形象进行联想,我们可以千方百计地调动聋生视觉通道,从而补偿缺陷,使语言发展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很多聋校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语文教材也和普校教材一致。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大量的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动人的情境,
期刊
根据2018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的空气质量在全球的排名中有所改善,但是在污染(PM2.5)最严重的前一百座城市中竟有中国57座城市,这说明我国的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差,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有一定的意义,而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已经成为评估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
  本文以2001-2016年我国25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劳动和资本作为投入要素,PM2.5浓度作为非期望产出,GDP作为期望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
摘要:每一個孩子都是精灵的化身,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翱翔,开拓新境界,打开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每一个孩子都是精灵的化身,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翱翔,开拓新境界,打开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欣赏
期刊
摘要:作文一直是初中难题,学生认为无话可说,老师也是常说无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反省,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其能在作文中学会应用发散思维,进而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  关键字:初中语文;作文;思维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