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人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有独钟,人各有好。有人慕松,有人喜竹,有人赏梅,我独爱茶。
  茶,自在。一株茶树,简简单单,只要有立身之地,就什么也不会计较,山坡上、田埂边、岩缝里自在生长,而且往往“高山云雾出好茶”,鲜见有人将茶树当盆景来伺候。一片茶叶,朴朴实实,尽采山川风露之精华,率先绽放鲜嫩之新叶,即使让人采摘殆尽,也无怨无悔。一座茶园,密密匝匝,树与树、枝与枝、叶与叶互帮互衬,从不你争我夺,宛若一堵绿色城墙,又像一支整齐的队伍。正因为茶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人们在享受茶的无穷意蕴时,有谁牵挂过茶树呢?《庄子》里边讲,“相忘以生”“忘适之适”。茶悠然自处、恬然自适,答案就在“忘”字。脱离了名缰利锁,活出了率性真实,故能圆融自在。
  常言“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事是市井瓦肆、寻常巷陌、乡间村野的百姓生活,素来不离人间烟火,俗得不能再俗,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粗茶淡饭,“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既是俭之所在,也是人之常情。在开门要办的七大俗事中,茶尽管排在最末,实际上又占据首要的位置。除了老话讲的“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茶其实是口腹之欲满足后的更高层次需求。窘可“大碗茶”,闲则细品茗。如若衣食足,便有闲工夫喝茶。可见,茶与人息息相关,既是日用必备,也是精神追求。
  人固不能免俗,然人皆有雅致。一碗茶不仅折射俗世生活,而且映照精神世界,承载文化景观。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以,古人把茶称作“嘉木”、“瑞草”、“仙茗”,是要“贡五侯宅,奉帝王家”的。过去民间进贡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这说明,茶的出身其实是蛮高贵的。而在文士眼里,“琴棋书画诗酒茶”七大宝,茶是贯通其他六艺的,古诗词中常见有“听琴煮茗送残春”“茶烟一榻拥书眠”“诗清只为饮茶多”“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等等之类的吟咏。不仅如此,茶还是状物感怀、抒发胸中块垒的仰赖之物。据说,东晋志士刘琨每“闻鸡起舞”必先饮茶,原因即在“体中溃闷,常仰真茶”。至于佛门寺庙,种茶、制茶、饮茶之风向来盛行,东晋时名僧慧远就曾在庐山植茶,敦煌行人单道开以饮茶苏助修,故有“禅茶一味”之说,意思是品茶如同参禅。到了唐代,喝茶蔚然成风,出现了茶圣陆羽写的《茶经》。自兹,茶作为一种文化广泛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制茶法有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由此又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画、茶道。茶由药用而食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这就有了艺术身段和文化意蕴。茶还是茶吗?不是,而是文化。茶溶于水,茶亦融入文明。古代中国不仅“以茶治边”,还借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把茶叶运往境外,茶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串演了文化使者、政治筹码的关键角色。由是观之,茶出入雅俗之间,无俗即无雅,其雅亦若俗,此间意蕴,尽显茶之本真。
  世人都讲“最是知己便是茶”,苏东坡也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是人格化的“知己”“佳人”,是助人排忧解愁的心爱之物。饮茶与其说是孤苦无助的内心独白,不如说是从容淡定的心灵对话,人道沧桑、万般心事都收纳于它的浮浮沉沉之中。因此,茶性蕴含茶德,茶德可悟茶道。何以见得?一曰隐忍。从采摘,杀青,揉捻,到焙火,最终还要经受沸水的考验,哪个环节不是百般蹂躏,万般折磨。茶始终隐忍,不忘初心,越是揉捻越能浓缩生命的精华,一遇沸水反能散发奉献的清香,为众生解渴、排毒、提神、怡情、静心、养性,从不讲求回报,可以说是“证得涅槃、普渡众生”。人生之修亦如是,只有历经栉风沐雨的砥砺,才能释放出人生的一脉幽香。古代的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居士修行先要“焚香”“煮茗”,都喜欢把日子浸泡在茶里,为的是过滤杂念、悟出菩提。坐禅、参禅的背后,下的正是一番隐忍的功夫。佛学大师赵朴初说,“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禅师从一片茶叶悟出许多佛法,涵养出云水禅心,难怪“无僧不爱茶,有寺必有茶”。次为贞洁。据《茶经》载,煮茶对水的要求最高,“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有诗言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都讲的是煮茶重水品,须是纯净、不受污染的活水,表明茶质玉洁不染、不容浊物。在古代婚俗中,之所以流行以茶叶作聘礼,就是因为“茶性不移”,象征男女爱情的专一和坚贞。再则清和。采茶讲时令,煮茶重火候,茶汤求均匀,水质决优劣,体现了和美、清静的自然法则。“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茶使人从杯盏中得到豁达、平和、恬淡,对清心修行、澄心静虑大有裨益。唐代有人把饮茶的好处提炼为“十德”,即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利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行道、可养志。照此说来,这“十德”既是茶性、茶品,也是茶德、茶道。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有情怀。有人说,喝咖啡的潇洒,喝酒的狂放,喝茶的含蓄。是的,茶没有咖啡苦,没有白酒烈,有的是本色滋味。杯盏之间,缕缕芬芳扑鼻而来,似空谷幽兰,又如桂香来袭。啜一小口,神清气爽;再啜一小口,沁人心脾;细细品茗,荡气回肠,正如古人所说“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很多时候,煮茶品茗更像是面对人生。饮茶不过拿起、放下两个简单的动作,过于执念于色、香、味、形,则难免举放失宜。人生的得失、宠辱、进退、甘苦,更应拿得起、放得下,很多事不能纠结于心、一味执着。茶香氤氲的日子最为悠闲,“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或夜对明月,或晨伴朝霞,水是沸的,心是静的,“心注一境”,宁静致远。如是,三五个友人围坐香樟院落,打来深山老泉,煮茶论道,畅谈古今,吟诗作对,泼墨挥毫,正如有联所云“说地谈天,且以烹茶寻雅趣;怡情悦性,还从赏月借春风”,其情其景,品的还是茶吗?分明品的是一种心情、一种缘分、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状态。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在开水中浮沉,人在社会中沉浮。品茶就是品人生。茶要细细品味才有滋有味,人生也是这样。茶浮茶沉、茶暖茶凉、茶盈茶虚、茶浓茶淡,都是人生滋味。有此心境,何来人走茶凉、茶尽杯空的感叹。
  选自《人民周刊》
其他文献
[摘要]为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六大城市群10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六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差异性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波动性,且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关键词]城市群;数字经
[摘要]环境规制能否改善环境质量受到各界关注,对中国SO2减排成功经验的研究不仅将视角拓展至发展中国家,而且为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有力证据。借助中国在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以及中央在2005年启动地方官员环境保护考核这一背景,采用DID方法探讨环境规制降低工业SO2排放量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与非两控区城市相比,两控区城市工业SO2排放量在2005年之后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而且持续时间
[摘要]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了解掌握山东工业经济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促进山东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从普查数据入手,全面分析全省规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营收、利润等分布情况及重点行业在各地市的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各市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总结归纳全省工业布局特征。研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16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但当前工业布局
[摘要]近些年,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越来越盛行,其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为研究控股股东个人的股权质押行为对市场上股票价格波动所形成的影响及其具體的中介机制,采用OLS回归分析法,选择了除金融行业以外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作为样本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与没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公司相比较,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公司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会更大,同时股东进行质押的比例越高,对
[摘要]为探索信息与创新時代下企业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以双元观点为基础,2012—2018年深证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分析信息透明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对双元创新和企业绩效都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双元创新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双元创新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利用式创新的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探索式创新更强。研究结果为助益企业绩效提升提供经验
[摘要]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养老的重要战略性议题。为探讨智慧养老服务老年用户采纳因素,基于感知质量的视角,构建一个包含六个维度感知质量因素的智慧养老服务用户满意度与采纳意愿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感知质量的六个维度均对用户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影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交互质量、结果质量是对
1360年,才高八斗的刘伯温终于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打江山。前后历时数年征战,朱元璋最终登上皇帝宝座,改元“洪武”,史称明太祖。朱氏大业已成,该进爵的就封官,该有赏的就封地,但功高盖世的刘伯温,却只被封了一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在同等爵位功臣里,他的俸禄也是最低。刘伯温不糊涂,揣摩出皇帝的顾虑,于是做了几年官后,在1371年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刘伯温深谙处世之道,每天吟诗作赋赏花问柳,日子过得恬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对称”被公认为属于美的因素,中国传统艺术中普遍运用对称手法,对称之美寓于均衡。中国传统艺术中普遍运用对称手法:对联、门神、四大金刚、左青狮右白象……对称之美寓于均衡。但美之均衡往往是一种感觉,艺术作品中的均衡之美其实潜伏于隐秘之中。天平的平衡一目了然,而中国的杆秤,其杆、锤、纽与被称物体间的距离关系错综复杂。天平太简单了,只有杆秤可比喻艺术的均衡感,亦即对称感。画面中左边一大块红色,而右边往往只
曾经,很不喜欢蝉的聒噪。炎炎夏日,昏昏欲睡,看不见蝉的影子。其时,它正藏在清凉的树荫处,一声声吟唱,此起彼伏。像附近寺院的早课,磬声禅乐,早早就把人叫醒了。蝉是善于入静的。一只蝉,从虫卵,到幼虫,据说需要四五年的时间,在土层下,经过漫长的闭关,修养、生息,这是一段完全茫茫不见天日的生活,蝉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饥寒,随时经受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经得起婆娑世界的种种诱惑,让自己平常面对,心无杂念,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