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7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7年6月15-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机 构】
:
100091,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100091,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00091,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7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7年6月15-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胆管电凝损伤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将中国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常规手术器械分离胆管后取材,胆管电凝损伤后0、3、5和7 d分别取材,标本用10%甲醛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胆管电灼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正常胆管壁结构,电凝伤后0 d可见胆管壁电凝处胆管壁组织大片气化坏死,气化区管壁结构消失、肌层断裂、黏膜消失;损伤后3 d胆管病变部位可见
术前区分胰腺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胰腺黏液囊性肿瘤都被认为是恶性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应该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而浆液囊性肿瘤几乎都被认为是良性的肿瘤。放射诊断学鉴别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非常困难,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所有浆液囊实性腺瘤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是否有任何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建立明确的术前诊断。
目的 研究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蛋白异常表达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对15例SPTs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纯化、测序,对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SP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在15例SPTs组织中有12例发生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是一种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编码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参与γ-干扰素、Fas、p53、肿瘤坏死因子等多条凋亡途径[1,2],是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之一,其5'端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被发现[3],并可致凋亡途径异常,导致细胞恶变。
自1977年文献首次报道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toma)以来,截止2001年底的英文文献共报道胰母细胞瘤约60例.据Cubilla等[1]统计,胰母细胞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0.16%.因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年龄为2~5岁的儿童,故亦称为儿童胰腺癌,而成人胰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胰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报道1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胰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9月至2004年8月13000例LC临床资料.结果13000例LC中转416例,中转率3.2%,发生并发症127例(0.98%),其中腹腔内出血21例,胆管损伤11例,胃肠道损伤7例,胆漏26例,遗漏腹腔内病变9例,胆管残留结石47例,腹腔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术前注意鉴别诊断,术中轻柔操作,辨明胆囊三角
目的 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2006年引文情况,探讨其引文规律.方法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逐篇统计,对2002-2006年间所刊载1770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其引文率为85.99%,篇均引文7.41条,引文类型分别为期刊(95.87%)和图书(4.13%),普赖斯指数41.62%,作者自引率3.32%,期刊自引率为5.25%,被引用频次前10位的中文
胆囊息肉病变(PLG)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主要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证各家医院掌握也不一致.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胆囊息肉病人128例,其中手术切除胆囊119例,具体分析如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动脉(cystic artery,CA)及其分支大出血是一较为棘手的问题,增加了中转开腹的比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腹内脏器及肝外胆管的损伤.LC下CA的解剖所见不同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我们对LC时CA的走行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腹腔镜下CA的分型方法,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