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近几年国外基于美国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海外汉语教学研究,并就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前景做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海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03-03
一、引言
近几年来,美国三维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不断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引起了海外汉语学界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们纷纷在Second Life中创设虚拟学习场景,组织汉语教学实验,得出了不少研究结论和心得。本文拟在介绍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就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前景做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二、Second Life简介
Second Life(第二人生)是美国林登实验室研发的大型多人在线三维网络虚拟世界,2003年开始试运行。随着全球主流媒体的持续推介和自身的不断发展,近些年Second Life的注册用户成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已突破千万,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由一片虚拟大海和数以万计的虚拟小岛(Virtual Island)构成,在小岛上有用户设计构建的虚拟城市(如纽约、莫斯科等),内设民居、花园广场、购物中心、飞机场、图书馆等城市设施;也可以营造山河湖波或景点(如自由女神像)等。Second Life的用户称为“居民”,“居民”们可以定制自己的虚拟化身(性别、相貌、身高、肤色等),操纵虚拟化身从事与现实世界中一样的漫游、交流、购物、学习等行为,度过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种人生。
Second Life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一种。与其他类型的虚拟社区不同的是,Second Life秉承Web2.0时代“用户参与创作”的理念,即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也是生产者。Second Life的开发工具不仅对管理者开放,也向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只要付费租用相应面积的虚拟小岛,就可以任意地定制自己需要的三维虚拟环境。因此,Second Life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三维虚拟环境模拟平台,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用户的各种自由想象和创意,进行自主设计。为此,Second Life提供了一整套功能强大但操作简易的林登脚本语言,使用户借助菜单即可快速定制一个虚拟环境。Second Life的这种理念极大激发了网民的创作热情,一个又一个富有特色的虚拟环境被创造出来。这种创作热潮很快波及到其他领域,如传媒机构(BBS)、公司(微软)甚至政府部门(美国疾控中心)都纷纷在Second Life创设虚拟环境,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进行各种宣传工作。
随着Second Life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也认识到它的教育价值。据林登实验室统计,迄今全球已有超过700多个学校或教育机构入驻Second Life,创建自己的虚拟校园、图书馆、虚拟课堂,其中不乏一些全球知名院校,如剑桥、哈佛等。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进行各种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来看,Second Life主要涉及信息科学、图书管理、美术教育、医疗护理教育、媒体素养教育、跨学科交流及语言文化教育等领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实践,教育界已就Second Life的教育应用价值达成了初步的共识:Second Life融合了网络虚拟社区和在线游戏等诸多概念,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完美体现了主动参与学习和情境学习的理念。Second Life环境的文化多元性,交互的拓展性和丰富性,情境的多样性,场景和对象的真实性都为教与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推广应用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范式的变革,实现信息时代的“全浸式”数字化学习。
三、基于Second Life的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Second Life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也引起了海外汉语学界的极大关注,自2007年起陆续有汉语专家及教师进入Second Life组织教学实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包括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营造的中文学校,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创建的“中国岛”(Chinese Island),以及俄勒冈大学组织的虚拟中文夏令营。
2007年,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和专家们在Second Life中修建了第二人生中文学校。该中文学校包括虚拟的办公室、公寓、餐馆、茶室、商店、教室、图书馆和停车场等。2008年,第二人生中文学校开设了中文101和102课程,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相应的学分。在第二人生中文学校里,强调按照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语言学习,侧重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文化生活体验,通过参与诸如公寓拜访、品尝绿茶和菊花茶,参加宴会、购买玉石馈赠朋友等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社会生活来促进语言的习得,潜移默化地实现语言的社会化。另外,该虚拟环境还提倡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例如学生会被要求在博物馆中寻找一把迷失的古剑等。美国其他学校的汉语教师也加入了第二人生中文学校的实验研究。例如2009年,美国西东大学的陈东东组织两个初级中文班,共30个学生进入第二人生中文学校进行教学实验。该项实验为期一个学期,共16周。在此期间,学生们需要进入Second Life完成8类任务,包括Second Life的操作训练,练习发音,寻找汉字及其字根,练习做自我介绍,问对方爱好,做客等。例如在任务5中,学生需要进入虚拟公寓,亲身体验并学习关于家具、房间物品的词汇。学生点击虚拟物品,系统出现相应的词汇拼音及发音,同时练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句型。学生的谈话会被系统记录,供教师点评和修正。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学习情况和体会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使用Second Life学习汉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情境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汉语学习富有建设性、娱乐性和探索性,多数学生建议继续进行类似的教学实验。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于2007年在Second Life购买了一个虚拟岛屿,中国研究系的Scott Grant等人在学校的虚拟岛屿上建造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书院,例如书院门口贴有门神图案。另外,还建造了茶馆、医务室、旅游社、商业街、蔬菜市场等虚拟设施供情景教学使用。2009年中国研究系又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中国语言文化学习的岛屿“中国岛”。在该岛上建立了飞机场、火车站、房地产中介公司等虚拟设施。中国岛中的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类:(1)针对一、二年级初级或中级水平的学生设计的活动,提供接近真实的中国情景让学生练习并拓展在课本中学到的词汇、句子及文化知识。比如,在学习交通相关话题时,学生可以在“中国岛”的火车站、飞机场练习买票、上车、登机,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中国朋友自己所乘车次/航班及到达时间。在学习身体健康、就医相关话题时,学生可以在虚拟医务室练习课本中学到的词汇句型,练习挂号、填写病历卡、向医生描述症状、听药方、购药等活动。(2)针对三年级中高级程度的“中文媒体课”,学生需要在Second Life采访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说汉语的人。该类活动先在任意地点进行,随后被采访人会被请到中国岛专为该课建立的电视采访室接受较为正式的访谈。随后,学生需要把采访内容写成书面新闻报道,在虚拟的电视台录播。(3)设立可适用于任何年级的课外聊天室,邀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进入聊天室,和其他学生通过声音或文本聊天,帮助初级班的学生练习与课本有关的内容。自2008年开始使用Second Life教学以来,中国研究系己有超过400多个本科生使用过该虚拟空间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2009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第二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在Second Life中举办了“我的中国村”虚拟中文夏令营活动,该项目得到了美国国家安全教育项目的资助。组织此次夏令营的目的是帮助美国中级水平汉语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为此项目组在全美范围内征集汉语学习者,通过电话测试和水平测试等手段确定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项目组还邀请了苏州大学的一些学生做志愿者,协助活动的进行。夏令营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为期四周,每天在Second Life中活动两个小时。第一周的主题是水危机,夏令营的参加者相识后,由志愿者为学习者介绍太湖乃至全球的水危机情况,并在虚拟中国村的大屏幕上进行有关水危机的问答。第二周,志愿者模拟采访了苏州官员和市民关于太湖水问题的看法,学习者可以提问,还可以参观Second Life里创设的了解生态生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虚拟环境。第三周,参加者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如何将“我的中国村”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涉及话题有交通,废物利用,水土利用,低碳排放等。经过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演讲比赛,项目组聘请了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评委为小组的演讲打分,其他参加者也可以为他们喜欢的小组投票。在讨论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如风力发电等,可以在“我的中国村”付诸实施。第四周活动的重点是加强夏令营参加者的归属感,引导他们自主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夏令营真正的主人,以促进“我的中国村”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前景
1.网络虚拟世界渗入对外汉语教学已成大趋势。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的人数飞速增长,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规模已无法满足汉语及汉语文化国际推广的需求。从师资状况来看,据国家汉办估计,当前全世界需要约500万名汉语教师。为此国家汉办采取了派遣志愿者的方式,向世界各国派出了大批汉语教师,甚至连各种外语教师也参与其中,但仍无法满足各国需求。从学生方面来看,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部分汉语学习者无法来到中国学习。为此国家汉办自2004年起开始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旨在提供规范的汉语教学,但为数不多的孔子学院很难把汉语及其文化推广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虚拟世界为解决上述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利工具。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网络虚拟世界沿承了远程教学的优点,即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汉语教学。国内的汉语教师及外国学习者不用走出家门,即可利用网络进入同一虚拟空间,组织各类学习活动。这种虚拟学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大众化、普及化、终身化成为可能。国外研究表明,网络虚拟世界渗入汉语教学已成为大趋势,对外教师及专家应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利用Second Life等三维虚拟环境平台创设汉语虚拟学习环境,组织教学实验,使网络虚拟世界真正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传播的有效工具。
2.网络虚拟世界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革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总体上仍在沿袭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和“说教式”教学,使本就复杂难懂的图形文字和声调更加令外国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以说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学模式的革新依赖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也离不开理想学习环境的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应当让学生个体与他人或外部环境充分相互作用,从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为此,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吸引力的环境来参与学习活动,提供适当的工具来运用知识。海外汉语学界基于Second Life的教学实验表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汉语学习突出体现了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由于具备了知识产生的具体环境(富含汉语及其文化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以及问题的解决,获取真正有用的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而获得文化适应,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网络虚拟世界的应用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新模式的革新,使对外汉语教学从整体上向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方向发展。
3.网络虚拟世界为对外汉语学习提供了社会化环境。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和概念都只有通过社会化的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通过运用不仅改变了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同时又适应了其所处群体的特有的文化信念体系。因此,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此相一致,语言社会化学说也认为,儿童母语习得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建立与儿童的环境体验和社会交际密切相关,语言习得过程与儿童个体的社会化属于同一过程,在儿童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许多社会文化信息,如社会习俗和规范、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等都是通过语言的习得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系统的。因此,有效的语言学习不应当孤立地在课堂进行,而是应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作为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教学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然而其在各方面的局限性注定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学习理念,不利于知识向现实环境的迁移,也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社会化进程。网络虚拟世界辅助下的对外汉语学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可以运用汉语直接参与、体验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完成各类近似真实的生活任务,在与汉语本族语者群体互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实践能力,提高自身及语言社会化水平。从国外相关来看,网络虚拟世界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各类社会文化生活学习任务,包括旅游、购物、出行、拜访、品茶等等,从而构成了近似真实的汉语社会化环境。在此类虚拟的社会化环境中进行汉语的社会化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国外汉语学习者的社会化水平,从而在总体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
五、结论
海外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表明,Second Life等网络虚拟世界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推广汉语及其文化的有效工具。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网络虚拟世界还是一个新事物,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及专家关注、研究和使用网络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苏,余胜泉.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02).
[2]刘士娟.Second Life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J].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2010,(01).
[3]陈东东.Enhancing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with Second Life[J].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2010,(01).
[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
[5]尹洪山.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0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虚拟环境技术的CALL研究》(10YJCZH107)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外语虚拟世界研究》(教外司留〈2009〉1001号)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马冲宇(197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新兴技术的外语教育应用等。
关键词: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海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03-03
一、引言
近几年来,美国三维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的不断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引起了海外汉语学界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们纷纷在Second Life中创设虚拟学习场景,组织汉语教学实验,得出了不少研究结论和心得。本文拟在介绍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就其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前景做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二、Second Life简介
Second Life(第二人生)是美国林登实验室研发的大型多人在线三维网络虚拟世界,2003年开始试运行。随着全球主流媒体的持续推介和自身的不断发展,近些年Second Life的注册用户成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已突破千万,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网络虚拟世界。Second Life由一片虚拟大海和数以万计的虚拟小岛(Virtual Island)构成,在小岛上有用户设计构建的虚拟城市(如纽约、莫斯科等),内设民居、花园广场、购物中心、飞机场、图书馆等城市设施;也可以营造山河湖波或景点(如自由女神像)等。Second Life的用户称为“居民”,“居民”们可以定制自己的虚拟化身(性别、相貌、身高、肤色等),操纵虚拟化身从事与现实世界中一样的漫游、交流、购物、学习等行为,度过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种人生。
Second Life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一种。与其他类型的虚拟社区不同的是,Second Life秉承Web2.0时代“用户参与创作”的理念,即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也是生产者。Second Life的开发工具不仅对管理者开放,也向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只要付费租用相应面积的虚拟小岛,就可以任意地定制自己需要的三维虚拟环境。因此,Second Life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三维虚拟环境模拟平台,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用户的各种自由想象和创意,进行自主设计。为此,Second Life提供了一整套功能强大但操作简易的林登脚本语言,使用户借助菜单即可快速定制一个虚拟环境。Second Life的这种理念极大激发了网民的创作热情,一个又一个富有特色的虚拟环境被创造出来。这种创作热潮很快波及到其他领域,如传媒机构(BBS)、公司(微软)甚至政府部门(美国疾控中心)都纷纷在Second Life创设虚拟环境,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进行各种宣传工作。
随着Second Life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也认识到它的教育价值。据林登实验室统计,迄今全球已有超过700多个学校或教育机构入驻Second Life,创建自己的虚拟校园、图书馆、虚拟课堂,其中不乏一些全球知名院校,如剑桥、哈佛等。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进行各种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来看,Second Life主要涉及信息科学、图书管理、美术教育、医疗护理教育、媒体素养教育、跨学科交流及语言文化教育等领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实践,教育界已就Second Life的教育应用价值达成了初步的共识:Second Life融合了网络虚拟社区和在线游戏等诸多概念,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完美体现了主动参与学习和情境学习的理念。Second Life环境的文化多元性,交互的拓展性和丰富性,情境的多样性,场景和对象的真实性都为教与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推广应用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范式的变革,实现信息时代的“全浸式”数字化学习。
三、基于Second Life的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Second Life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也引起了海外汉语学界的极大关注,自2007年起陆续有汉语专家及教师进入Second Life组织教学实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包括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营造的中文学校,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创建的“中国岛”(Chinese Island),以及俄勒冈大学组织的虚拟中文夏令营。
2007年,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和专家们在Second Life中修建了第二人生中文学校。该中文学校包括虚拟的办公室、公寓、餐馆、茶室、商店、教室、图书馆和停车场等。2008年,第二人生中文学校开设了中文101和102课程,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相应的学分。在第二人生中文学校里,强调按照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语言学习,侧重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文化生活体验,通过参与诸如公寓拜访、品尝绿茶和菊花茶,参加宴会、购买玉石馈赠朋友等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社会生活来促进语言的习得,潜移默化地实现语言的社会化。另外,该虚拟环境还提倡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例如学生会被要求在博物馆中寻找一把迷失的古剑等。美国其他学校的汉语教师也加入了第二人生中文学校的实验研究。例如2009年,美国西东大学的陈东东组织两个初级中文班,共30个学生进入第二人生中文学校进行教学实验。该项实验为期一个学期,共16周。在此期间,学生们需要进入Second Life完成8类任务,包括Second Life的操作训练,练习发音,寻找汉字及其字根,练习做自我介绍,问对方爱好,做客等。例如在任务5中,学生需要进入虚拟公寓,亲身体验并学习关于家具、房间物品的词汇。学生点击虚拟物品,系统出现相应的词汇拼音及发音,同时练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句型。学生的谈话会被系统记录,供教师点评和修正。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学习情况和体会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使用Second Life学习汉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情境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汉语学习富有建设性、娱乐性和探索性,多数学生建议继续进行类似的教学实验。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于2007年在Second Life购买了一个虚拟岛屿,中国研究系的Scott Grant等人在学校的虚拟岛屿上建造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书院,例如书院门口贴有门神图案。另外,还建造了茶馆、医务室、旅游社、商业街、蔬菜市场等虚拟设施供情景教学使用。2009年中国研究系又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中国语言文化学习的岛屿“中国岛”。在该岛上建立了飞机场、火车站、房地产中介公司等虚拟设施。中国岛中的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类:(1)针对一、二年级初级或中级水平的学生设计的活动,提供接近真实的中国情景让学生练习并拓展在课本中学到的词汇、句子及文化知识。比如,在学习交通相关话题时,学生可以在“中国岛”的火车站、飞机场练习买票、上车、登机,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中国朋友自己所乘车次/航班及到达时间。在学习身体健康、就医相关话题时,学生可以在虚拟医务室练习课本中学到的词汇句型,练习挂号、填写病历卡、向医生描述症状、听药方、购药等活动。(2)针对三年级中高级程度的“中文媒体课”,学生需要在Second Life采访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说汉语的人。该类活动先在任意地点进行,随后被采访人会被请到中国岛专为该课建立的电视采访室接受较为正式的访谈。随后,学生需要把采访内容写成书面新闻报道,在虚拟的电视台录播。(3)设立可适用于任何年级的课外聊天室,邀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进入聊天室,和其他学生通过声音或文本聊天,帮助初级班的学生练习与课本有关的内容。自2008年开始使用Second Life教学以来,中国研究系己有超过400多个本科生使用过该虚拟空间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2009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第二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在Second Life中举办了“我的中国村”虚拟中文夏令营活动,该项目得到了美国国家安全教育项目的资助。组织此次夏令营的目的是帮助美国中级水平汉语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为此项目组在全美范围内征集汉语学习者,通过电话测试和水平测试等手段确定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项目组还邀请了苏州大学的一些学生做志愿者,协助活动的进行。夏令营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为期四周,每天在Second Life中活动两个小时。第一周的主题是水危机,夏令营的参加者相识后,由志愿者为学习者介绍太湖乃至全球的水危机情况,并在虚拟中国村的大屏幕上进行有关水危机的问答。第二周,志愿者模拟采访了苏州官员和市民关于太湖水问题的看法,学习者可以提问,还可以参观Second Life里创设的了解生态生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虚拟环境。第三周,参加者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如何将“我的中国村”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涉及话题有交通,废物利用,水土利用,低碳排放等。经过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演讲比赛,项目组聘请了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评委为小组的演讲打分,其他参加者也可以为他们喜欢的小组投票。在讨论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如风力发电等,可以在“我的中国村”付诸实施。第四周活动的重点是加强夏令营参加者的归属感,引导他们自主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夏令营真正的主人,以促进“我的中国村”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应用前景
1.网络虚拟世界渗入对外汉语教学已成大趋势。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的人数飞速增长,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规模已无法满足汉语及汉语文化国际推广的需求。从师资状况来看,据国家汉办估计,当前全世界需要约500万名汉语教师。为此国家汉办采取了派遣志愿者的方式,向世界各国派出了大批汉语教师,甚至连各种外语教师也参与其中,但仍无法满足各国需求。从学生方面来看,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部分汉语学习者无法来到中国学习。为此国家汉办自2004年起开始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旨在提供规范的汉语教学,但为数不多的孔子学院很难把汉语及其文化推广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虚拟世界为解决上述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利工具。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网络虚拟世界沿承了远程教学的优点,即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汉语教学。国内的汉语教师及外国学习者不用走出家门,即可利用网络进入同一虚拟空间,组织各类学习活动。这种虚拟学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大众化、普及化、终身化成为可能。国外研究表明,网络虚拟世界渗入汉语教学已成为大趋势,对外教师及专家应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利用Second Life等三维虚拟环境平台创设汉语虚拟学习环境,组织教学实验,使网络虚拟世界真正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传播的有效工具。
2.网络虚拟世界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革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总体上仍在沿袭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和“说教式”教学,使本就复杂难懂的图形文字和声调更加令外国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以说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学模式的革新依赖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也离不开理想学习环境的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应当让学生个体与他人或外部环境充分相互作用,从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为此,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吸引力的环境来参与学习活动,提供适当的工具来运用知识。海外汉语学界基于Second Life的教学实验表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汉语学习突出体现了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由于具备了知识产生的具体环境(富含汉语及其文化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以及问题的解决,获取真正有用的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而获得文化适应,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网络虚拟世界的应用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新模式的革新,使对外汉语教学从整体上向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方向发展。
3.网络虚拟世界为对外汉语学习提供了社会化环境。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和概念都只有通过社会化的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通过运用不仅改变了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同时又适应了其所处群体的特有的文化信念体系。因此,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此相一致,语言社会化学说也认为,儿童母语习得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建立与儿童的环境体验和社会交际密切相关,语言习得过程与儿童个体的社会化属于同一过程,在儿童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许多社会文化信息,如社会习俗和规范、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等都是通过语言的习得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系统的。因此,有效的语言学习不应当孤立地在课堂进行,而是应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作为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教学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然而其在各方面的局限性注定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学习理念,不利于知识向现实环境的迁移,也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社会化进程。网络虚拟世界辅助下的对外汉语学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可以运用汉语直接参与、体验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完成各类近似真实的生活任务,在与汉语本族语者群体互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实践能力,提高自身及语言社会化水平。从国外相关来看,网络虚拟世界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各类社会文化生活学习任务,包括旅游、购物、出行、拜访、品茶等等,从而构成了近似真实的汉语社会化环境。在此类虚拟的社会化环境中进行汉语的社会化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国外汉语学习者的社会化水平,从而在总体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
五、结论
海外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表明,Second Life等网络虚拟世界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推广汉语及其文化的有效工具。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网络虚拟世界还是一个新事物,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及专家关注、研究和使用网络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苏,余胜泉.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02).
[2]刘士娟.Second Life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J].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2010,(01).
[3]陈东东.Enhancing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with Second Life[J].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2010,(01).
[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
[5]尹洪山.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0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虚拟环境技术的CALL研究》(10YJCZH107)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外语虚拟世界研究》(教外司留〈2009〉1001号)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马冲宇(197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新兴技术的外语教育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