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主成分模型,分析2010年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并与西部其他省市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分析得出影响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则侧重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技术创新能力做了相关研究,但并未总结出一套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日本科学技术厅对日本的技术评价采用的指标是技术贸易、专利、技术密集产品输出、制造业总附加值等四项指标。OECD(1997)的创新能力评价包括知识投入、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知识产出、知识与学习、知识网络等6个核心部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构建了一套TAI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柳卸林等人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构建了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等五个模块进行评价。此外,邵云飞等(2003)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范德成、周豪(2006)根据对各要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北京等9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田丹、阚磊(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统计软件对重庆市自身以及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省市技术创新能力做出主成分与综合的得分与排名。
二、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结合了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过程分析、技术创新的要素分析,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同时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分别选取了10个二级评价指标进一步反映这四个维度,见表1:
表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选取和分析思路
样本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西部各省市(不含西藏)的省统计年鉴。
三、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KMO和Bartlett检验
本文的KMO值0.609>0.5,Bartlett统计指标检验卡方统计值为167.313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因此,本文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主因子抽取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2可以看出,前2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481% >85%。因此,选前2个因子已经足够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
(三)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经过SPSS处理,我们得到因子得分矩阵,由此建立各因子得分函数模型:
F1=0.124*X1+0.125*X2+0.116*X3+0.114*X4+0.113*X5+ 0.124*X6+0.115*X7+0.098*X8+0.096*X9+0.099*X10
F2=0.045*X1+0.015*X2-0.215*X3+0.303*X4+0.280*X5- 0.044*X6-0.324*X7+0.547*X8-0.058*X9-0.541*X10
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因子综合得分:
(四)各地区因子综合得分
表3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五)结果及评价
由表3可以看出,与西部其他省市比较,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0.31213,位于第七位,處于中等偏下位置。四川省排在第一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落后于四川较多。这是它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支撑和扩散能力的综合反映。
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36722,排名第六位,也处于处于中等位置,落后于四川、陕西、重庆、广西和内蒙古,与第一名的四川省差距较大。说明云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总计投入不足,这与原始数据的排位大致相当。
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40101,排名第六位,落后于四川、陕西、重庆、贵州和甘肃,四川省仍然领跑在第一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居于中间水平,它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其产出水平,这两者之间的水平大致吻合,也是云南省技术创新商业化水平的真实反映。
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方面,云南省得分是0.08655,排名第五位,居于中上游位置,但落后于四川、陕西、广西和重庆。与云南省其他技术创新能力相比处于领跑低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后备力量尚可,但还有待于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员和素质结构建设。
在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26751,排名第六位,处于中游位置,但落后于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古和广西。说明云南省的区位、投资环境等制约了其扩散水平,其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不够、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还不够,引进外资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四、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
(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云南省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够。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云南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受制于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无论是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人员的比例都比较低,没有量变的过程,还不足以引起质变。
据云南科技厅数据统计,2010年,云南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441671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61%,低于全国1.76%的R&D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7位。
2、云南省技术创新产出效率不高。2010年,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3823件、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数1849篇、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276181万元,分别居于西部地区的四、五、五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3、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培养仍不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436900人,居于西部地区第五位。培育和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4家,位居西部省区市第四位。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2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8名,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1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358名,选拔培育省级创新团队51个。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力资源的开放利用不足。
4、云南省的技术吸收、扩散能力和对FDI的吸收能力不足。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额108827万元(第七位)、外商直接投资额(FDI)132902万美元(第五位)、进出口贸易额1336795(第四位)。作为欠发达的云南,无论在区位优势、产业政策还是投资环境上,都没能有效的吸引外资。
(二)提升对策
1、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转变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人才,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留住并吸引高科技人才。
2、加强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知识与人才源泉。要加大对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投入、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合作式创新,实现产学结合。同时,推动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积极参加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
3、优化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做好服务型角色,提高政策支持、创业支持、财政支持、技术咨询和培训、信息服务、管理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制定一系列优惠和扶植政策,为技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扩散能力。再次,努力建设好科技工业园,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外资的吸引提供基地。
4、确立产业主导型技术创新体制。建立一个由企业担当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主角(负责技术创新)、大学发挥重要作用(主事基础研究)、政府研究机构起着适度作用(承担战略性研究队伍)的技术创新体制。
参考文献:
[1]凌云,王立军.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洪功翔,杜君.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商业经济,2011,(7).
[3]OEC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R].1997.
关键词: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则侧重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技术创新能力做了相关研究,但并未总结出一套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日本科学技术厅对日本的技术评价采用的指标是技术贸易、专利、技术密集产品输出、制造业总附加值等四项指标。OECD(1997)的创新能力评价包括知识投入、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知识产出、知识与学习、知识网络等6个核心部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构建了一套TAI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柳卸林等人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构建了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等五个模块进行评价。此外,邵云飞等(2003)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范德成、周豪(2006)根据对各要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北京等9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田丹、阚磊(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统计软件对重庆市自身以及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省市技术创新能力做出主成分与综合的得分与排名。
二、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结合了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过程分析、技术创新的要素分析,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同时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分别选取了10个二级评价指标进一步反映这四个维度,见表1:
表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选取和分析思路
样本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西部各省市(不含西藏)的省统计年鉴。
三、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KMO和Bartlett检验
本文的KMO值0.609>0.5,Bartlett统计指标检验卡方统计值为167.313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因此,本文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主因子抽取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2可以看出,前2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481% >85%。因此,选前2个因子已经足够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
(三)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经过SPSS处理,我们得到因子得分矩阵,由此建立各因子得分函数模型:
F1=0.124*X1+0.125*X2+0.116*X3+0.114*X4+0.113*X5+ 0.124*X6+0.115*X7+0.098*X8+0.096*X9+0.099*X10
F2=0.045*X1+0.015*X2-0.215*X3+0.303*X4+0.280*X5- 0.044*X6-0.324*X7+0.547*X8-0.058*X9-0.541*X10
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因子综合得分:
(四)各地区因子综合得分
表3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五)结果及评价
由表3可以看出,与西部其他省市比较,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0.31213,位于第七位,處于中等偏下位置。四川省排在第一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落后于四川较多。这是它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支撑和扩散能力的综合反映。
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36722,排名第六位,也处于处于中等位置,落后于四川、陕西、重庆、广西和内蒙古,与第一名的四川省差距较大。说明云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总计投入不足,这与原始数据的排位大致相当。
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40101,排名第六位,落后于四川、陕西、重庆、贵州和甘肃,四川省仍然领跑在第一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居于中间水平,它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其产出水平,这两者之间的水平大致吻合,也是云南省技术创新商业化水平的真实反映。
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方面,云南省得分是0.08655,排名第五位,居于中上游位置,但落后于四川、陕西、广西和重庆。与云南省其他技术创新能力相比处于领跑低位,说明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后备力量尚可,但还有待于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员和素质结构建设。
在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方面,云南省的得分是-0.26751,排名第六位,处于中游位置,但落后于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古和广西。说明云南省的区位、投资环境等制约了其扩散水平,其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不够、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还不够,引进外资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四、云南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
(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云南省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够。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云南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受制于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无论是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人员的比例都比较低,没有量变的过程,还不足以引起质变。
据云南科技厅数据统计,2010年,云南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441671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61%,低于全国1.76%的R&D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7位。
2、云南省技术创新产出效率不高。2010年,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3823件、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数1849篇、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276181万元,分别居于西部地区的四、五、五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3、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培养仍不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436900人,居于西部地区第五位。培育和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4家,位居西部省区市第四位。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2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8名,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1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358名,选拔培育省级创新团队51个。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力资源的开放利用不足。
4、云南省的技术吸收、扩散能力和对FDI的吸收能力不足。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额108827万元(第七位)、外商直接投资额(FDI)132902万美元(第五位)、进出口贸易额1336795(第四位)。作为欠发达的云南,无论在区位优势、产业政策还是投资环境上,都没能有效的吸引外资。
(二)提升对策
1、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转变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人才,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留住并吸引高科技人才。
2、加强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知识与人才源泉。要加大对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投入、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合作式创新,实现产学结合。同时,推动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积极参加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
3、优化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做好服务型角色,提高政策支持、创业支持、财政支持、技术咨询和培训、信息服务、管理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制定一系列优惠和扶植政策,为技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扩散能力。再次,努力建设好科技工业园,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外资的吸引提供基地。
4、确立产业主导型技术创新体制。建立一个由企业担当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主角(负责技术创新)、大学发挥重要作用(主事基础研究)、政府研究机构起着适度作用(承担战略性研究队伍)的技术创新体制。
参考文献:
[1]凌云,王立军.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洪功翔,杜君.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商业经济,2011,(7).
[3]OEC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R].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