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语言智力的强弱,将决定孩子一生驾驭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鲁迅先生曾说:“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正规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不是把幼儿园当作单纯的托儿所。格伦·多曼指出:“所有孩子都是语言天才……如果生在使用两种语言的环境里,他们就学会两种语言,如果生在三种语言的环境里,就学会三种语言”。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创设语言环境,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快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多说话,使用正规语言。幼儿是从听话中学会说话的,不管他们是否听懂,教师都要坚持经常对他们说话,并使用正规语言,不能使用不通顺的语句,或者一句话里重复的字眼,给幼儿一种错误的示范,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幼儿园里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要求: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指时,教师要及时说出他们的需要——“你是不是想要……”如此重复几次,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再接着就是要让他们说出完整的句子。教师要注意倾听孩子讲话,让他们感觉到被注意、被重视,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倾听时,发现幼儿有表达不出来的意思,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引导,或者替他们说出来,同时要及时纠正他们发音不准或者说得不对的地方,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需要的还是要“润物细无声”,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物场景,编排一些节目或者故事,给幼儿做示范,引导他们使用语言表达,即多听多说。
二、扩展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对新奇的东西、环境,往往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可以恰当地添置新玩具,教师给他们讲名称、讲习性和讲些概念。比如里和外、空和满、明和暗、高和低等等。可以给他们讲颜色、形状、质地、因果关系等。孩子户外运动时,他们快乐,他们扫兴,他们的各种感觉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更正。在进行户外情景活动时,在幼儿接近大自然、接近社会、接近周闱环境中,让幼儿观察各种事物,可获得多种感官的刺激,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能激活幼儿的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增强他们的兴趣,使幼儿爱说、敢说、乐说,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带幼儿到公园里玩,公园里的情景:青青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火红的太阳、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等。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让他们比赛谁能说完整,谁能用更准确更优美的语言,说出一段更贴切的话来。孩子的兴趣一来,口就乐于开了,小嘴更甜了,这时教师就是最好的语言评说员了。
三、多开展师生共读
幼兒园里可以统一订购一些少儿读物。教师要多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一边看一边讲解故事,一边让幼儿自由表达、自由发挥。教师要绘声绘色地讲,孩子便会受到感染,情趣盎然地听,有时还会忍不住插话、提问等。讲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图案讲出来,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然后教师再把故事串讲起来,根据情况可以再让孩子重复一遍。也可以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找到相应的图画。多次对应,能增加理解,助于表达。老师教幼儿读儿歌也是比较好的语言训练方式,因为儿歌句子短,有韵律,念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幼儿喜欢节奏、韵律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乐于读,从而有较多的语言积累。
四、多向幼儿提问
在师生相处中,教师要多向幼儿提问,因为提问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比如生活中:“你需要水果吗?”“你有什么不舒服吗?”“你感觉肚子饿是不吗?”等;玩乐中:“这个球是圆的吗?”“这个是什么玩具?”“你从滑梯上滑下来时害怕吗?”等;共读中:“龟兔赛跑中,谁跑得快?”“这幅图中,蝗什么东西?”等,经过多次重复,形成联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就会加速发展。让幼儿随心所欲联想,讲出充满童趣的故事来,就是教师对孩子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
五、多多表扬和鼓励
著名的理论家斯金纳认为:“人是要在表扬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前进的。”可见表扬的重要性。在得到表扬、鼓励的情况下,幼儿的心情愉快,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增强,极有利于他们的再学习。幼儿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但要特别注意态度,要和蔼可亲,语气平和。而在幼儿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时,就要表扬他、鼓励他。有这么一个5岁的小孩,原来的时候很乐于去幼儿园,每天早早地就催促父母送他去学校,显得非常活跃,后来有一天,他不愿去学校了,任凭父母怎么开导、劝诱都不动,还放声大哭,最后他父母终于知道了原因,他说: “老师不喜欢我!”原来是这孩子太活跃了,每次老师提问时他都抢着回答问题,把全班同学都盖过了,而且声音很大,老师烦他了。就说“XX,你到一边去!不许你回答!”每一个人都需要表扬和鼓励,更何况是一个幼儿呢?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交流工具,幼儿时期的语言表达更为重要。我们要多方寻找,找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多说话,使用正规语言。幼儿是从听话中学会说话的,不管他们是否听懂,教师都要坚持经常对他们说话,并使用正规语言,不能使用不通顺的语句,或者一句话里重复的字眼,给幼儿一种错误的示范,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幼儿园里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要求: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指时,教师要及时说出他们的需要——“你是不是想要……”如此重复几次,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再接着就是要让他们说出完整的句子。教师要注意倾听孩子讲话,让他们感觉到被注意、被重视,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倾听时,发现幼儿有表达不出来的意思,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引导,或者替他们说出来,同时要及时纠正他们发音不准或者说得不对的地方,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需要的还是要“润物细无声”,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物场景,编排一些节目或者故事,给幼儿做示范,引导他们使用语言表达,即多听多说。
二、扩展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对新奇的东西、环境,往往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可以恰当地添置新玩具,教师给他们讲名称、讲习性和讲些概念。比如里和外、空和满、明和暗、高和低等等。可以给他们讲颜色、形状、质地、因果关系等。孩子户外运动时,他们快乐,他们扫兴,他们的各种感觉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更正。在进行户外情景活动时,在幼儿接近大自然、接近社会、接近周闱环境中,让幼儿观察各种事物,可获得多种感官的刺激,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能激活幼儿的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增强他们的兴趣,使幼儿爱说、敢说、乐说,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带幼儿到公园里玩,公园里的情景:青青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火红的太阳、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等。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让他们比赛谁能说完整,谁能用更准确更优美的语言,说出一段更贴切的话来。孩子的兴趣一来,口就乐于开了,小嘴更甜了,这时教师就是最好的语言评说员了。
三、多开展师生共读
幼兒园里可以统一订购一些少儿读物。教师要多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一边看一边讲解故事,一边让幼儿自由表达、自由发挥。教师要绘声绘色地讲,孩子便会受到感染,情趣盎然地听,有时还会忍不住插话、提问等。讲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图案讲出来,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然后教师再把故事串讲起来,根据情况可以再让孩子重复一遍。也可以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找到相应的图画。多次对应,能增加理解,助于表达。老师教幼儿读儿歌也是比较好的语言训练方式,因为儿歌句子短,有韵律,念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幼儿喜欢节奏、韵律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乐于读,从而有较多的语言积累。
四、多向幼儿提问
在师生相处中,教师要多向幼儿提问,因为提问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比如生活中:“你需要水果吗?”“你有什么不舒服吗?”“你感觉肚子饿是不吗?”等;玩乐中:“这个球是圆的吗?”“这个是什么玩具?”“你从滑梯上滑下来时害怕吗?”等;共读中:“龟兔赛跑中,谁跑得快?”“这幅图中,蝗什么东西?”等,经过多次重复,形成联系,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就会加速发展。让幼儿随心所欲联想,讲出充满童趣的故事来,就是教师对孩子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
五、多多表扬和鼓励
著名的理论家斯金纳认为:“人是要在表扬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前进的。”可见表扬的重要性。在得到表扬、鼓励的情况下,幼儿的心情愉快,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增强,极有利于他们的再学习。幼儿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但要特别注意态度,要和蔼可亲,语气平和。而在幼儿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时,就要表扬他、鼓励他。有这么一个5岁的小孩,原来的时候很乐于去幼儿园,每天早早地就催促父母送他去学校,显得非常活跃,后来有一天,他不愿去学校了,任凭父母怎么开导、劝诱都不动,还放声大哭,最后他父母终于知道了原因,他说: “老师不喜欢我!”原来是这孩子太活跃了,每次老师提问时他都抢着回答问题,把全班同学都盖过了,而且声音很大,老师烦他了。就说“XX,你到一边去!不许你回答!”每一个人都需要表扬和鼓励,更何况是一个幼儿呢?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交流工具,幼儿时期的语言表达更为重要。我们要多方寻找,找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