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探讨免疫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通过R、SPSS软件计算两组中22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免疫细胞比例的差异,计算前列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下载数据集GSE62872,得到样本共424例,包含正常前列腺组织160例、前列腺癌组织264例,每例样
【机 构】
: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河北省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诊疗中心 河北省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研究所 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一科,石家庄 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探讨免疫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通过R、SPSS软件计算两组中22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免疫细胞比例的差异,计算前列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下载数据集GSE62872,得到样本共424例,包含正常前列腺组织160例、前列腺癌组织264例,每例样本均检测mRNA 20 228个,数据校正后使用反卷积算法得到22种免疫细胞的比例数据,采用P<0.01筛选样本,得到正常前列腺组织63例、前列腺癌组织5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浸润水平较高的免疫细胞包括:CD8+ T细胞[(23.48±6.16)%]、浆细胞[(18.46±5.74)%]、单核细胞[(12.15±3.82)%]、活化的NK细胞[(11.11±2.97)%]。构成比相关系数较大的免疫细胞包括:CD8+ T细胞与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r=-0.609,P<0.01),M0型巨噬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r=-0.596,P<0.01)。相比于正常组织,M1型巨噬细胞及未活化树突细胞浸润程度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3,P=0.005;Z=-2.129,P=0.033)。
结论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主要以CD8+ T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活化的NK细胞为主,M0型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下主要向M2型分化,可能参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为寻找潜在免疫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是病毒学中一种常见现象。在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流感病毒、HIV等病毒的感染机制研究和疫苗研发使用过程中,均发现了ADE。由于预存的特异性抗体或亚中和滴度的抗体可增强病毒感染性,导致病情加重,疫苗接种产生的抗
目的探究肛拭子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OVID-19确诊患者,在入院时采集咽拭子、痰液、血液和肛拭子检测2019-nCoV核酸;依据不同标本核酸阴阳性分组比较临床特征和血液学指标;选取15例肛拭子核酸阳性患者追踪分析其不同标本核酸转阴时间。结果与肛拭子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淋巴细胞(LYM)和较高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且重症比例更高。咽
目的在1例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慢性HIV-1感染者(DRVI01)血浆样本中,分析潜在的中和抗体特异性。方法查找已知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DRVI01来源不同时间点的膜蛋白序列。对存在频繁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回复突变,比较突变前后的假病毒与自体血浆中和敏感性的差异,推测可能存在的bNAbs。结果在DRVI01来源的6个时间点155条膜蛋白序列中,查找存在频繁
COVID-19自暴发以来,已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在已上市的药品中寻求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成为一种选择。环孢素A可通过作用于亲环蛋白抑制病毒复制。氯喹/羟氯喹可通过干扰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末端糖基化来阻碍病毒-受体的结合。托珠单抗通过与sIL-6R和mIL-6R结合抑制其介导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因子风暴。本文
报道1例回肠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合并骨骼肌T细胞单克隆性增生,特别是对骨骼肌病变做了相关描述。股外侧肌活检示肌束膜高度增生、小血管增生;肌周筋膜及肌束内T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肌纤维并围绕血管壁,分子病理示T细胞受体β克隆性基因重排,但Ki-67阳性指数不高且临床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证据。回肠穿孔处肠壁内见免疫母细胞样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变腺叶、肿瘤数量、TNM分期、包膜浸润、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手术方式、血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且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个方面。自噬作为细胞应激时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的基本生理现象,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HCC中也不例外,自噬可通过上述分子机制参与HCC的发生发展。现就近年来自噬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77例、胃癌患者108例、单纯肝炎患者40例、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54名,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GP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采用透明头枕和真空袋头枕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透明头枕固定)与研究组(真空袋头枕固定),每组20例。在直线加速器治疗过程中,利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获取每例患者10次的配准图像数据。分析两组线性摆位误差和旋转摆位误差。结果研究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