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g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审美能力处在萌芽水平,需要延伸和提高。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的专门活动之一,应被幼儿教师充分重视和利用。幼儿特别喜欢美术活动中的美术作品和色彩游戏,据此,本文分别从美术作品和色彩游戏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作品  色彩游戏  幼儿  审美能力
  一、在美术作品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作为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因为幼儿借助作品认识和感受着外部世界,舒展了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萌发着对创造兴趣。如何让幼儿感知作品、理解作品、喜欢作品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动手模仿和创造作品兴趣,是教师在作品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一)精心创设环境,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幼儿有受环境暗示的特点。要让他们创造美的作品产生积极性,应该先把他们置身于一个美术作品的环境和气氛,在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对画产生熟悉感、好奇心和模仿冲动。根据《纲要》要求,教师应该用新的理念创设环境,使走廊、楼道、活动室墙面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整个幼儿园挂有绘画作品;活动室环境摆放着幼儿自由制作和表达的绘画与手工制品;各走廊摆放工艺美术作品、石头画、纱网画、布贴画等。教师还根据主题、季节的变化及时更新这些做作品。这样的环境布置让幼儿随时随地可观察美术作品,结果是他们增加了美术知识和经验,并形成一种观察美的习惯,养成生活中对美的一种习惯需求和依赖情感,并在次基础上萌生好奇和模仿冲动,推动他们积极参与亲手创造绘画作品的各种活动。
  (二)积极引导认知,培养幼儿认识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积极感受和参与来发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欣赏活动-"阿福 "中,我们将泥塑阿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男娃女娃“如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别从造型、色彩、动态及制作材料上进行观察比较,感受民间艺术作品阿福的形象,感受服装的图案美、色彩美等特点,此外还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阿福所包含的象征意义,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美,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认识美的能力。
  (三)展示幼儿作品,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幼儿自己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幼儿相互学习借签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哪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幼儿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寻找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努力超越自我,在与同伴的作品比较时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二、在色彩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幼儿感受世界的色彩美,丰富幼儿的色彩表象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都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它们是培养幼儿色彩美感的重要资源。清晨的朝霞,日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其色彩是各不相同;鸟儿的羽毛,野兽的皮毛,昆虫的外衣,也是色彩斑斓各有千秋。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大自然的景物会变成各种不同的色调,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社会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漂亮而且造型、款式优美。我们完全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和发现色彩,观察色彩,临摹色彩。
  (二)引导幼儿科学认识颜色和组色
  幼儿生性好动,整天都喜欢沉浸在游戏活动中。色彩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更容易构建其美感。大班的游戏是以混色游戏的认知为主,在《色彩变变变》的游戏中,教师先教大家认识各种颜色,然后鼓励幼儿自行选择颜色进行混色,产生出各种魔幻变的色彩变化,由此激发出幼儿对色彩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每个人运用不同的操作技巧,使用的水分浓淡不一,调出的颜色还呈现出深浅、明暗、强弱的变化。教师再引导幼儿将色系相近的靠在一起,排出渐层色。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认识了颜色、颜色之间的关系、颜色产生和变化的奇妙过程,加深了对色彩的理解,提高了对色彩美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出对色彩美的浓厚兴趣。
  (三)发挥幼儿游戏活动的主体性,培养色彩美的表达能力
  幼儿作为主体参与色彩的调配,当调配出新的颜色时,自己有一种魔术师的成就感,对带给他成功体验的色彩会有更大的兴趣,在享受自己已有成果的同时,对其他运用色彩开展的活动又形成强烈期待。颜色的神奇变化还吸引一些旁观的儿童,让他们都跃跃欲试想要要来表现一把。在吹画活动中,幼儿将两种颜色吹到一起相混时产生了新的颜色,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好奇,都争先恐后想要来吹。吹过的儿童又想试一试将其他两种颜色吹在一起。可见,儿童的亲自操作,可以激发他们表达色彩美的强烈欲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儿童学会了操作技能,由此锻炼了表达美的能力。在《颜色的感觉》活动中,教师以八张四季与各色系的插画和孩子一起分享颜色的感觉,然后让孩子思考自己喜欢的色系,并且描绘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色彩的温度感觉。如热烈明快的色彩是热情喜庆或温暖,灰暗阴冷的色彩场是忧伤。再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下的颜色的运用技巧,让幼儿学会生活中的色彩表达。
  结语
  总之,美术活动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喜欢美术活动中的美术作品和色彩游戏,教师就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充分挖掘美术作品和色彩游戏中的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这种尊重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策略,也必定会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方面产生一定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丘洪艳.创意美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02).
  [2]武菊霞.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3(14).
  [3]方琛.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
  [4]毕萤.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1(02)
其他文献
历练枯荣得失事,方显英雄本色美;先是耕耘后收成,五彩斑斓总是真。丰富多元的大学生活,它既是步向社会的良好前奏,又是人生之旅的真实开端。自进入大学校园以来,在自觉适应和品尝酸甜苦辣之后,我日益变得成熟起来、傲骨起来、自信起来,由此逐步地廓清人生目标,也越发激起了不甘落后、勇于拼搏和敢为人先的豪气。      一是积极转换角色,主动适应环境,努力处理好工学关系。刚踏入高校大门,我同许多人一样,对大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深入访谈、问卷(预)调查、家长(电话)访谈等形式,对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梳理了不同要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同时以大量文献为基础,从学校、学院以及新生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该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教育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研     一、调研背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
期刊
【摘要】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变化最激烈,逆反心理强,判断是非的标准会有偏差,加之走进技校的学生都是升大学无望、考高中不成的学生,在世人眼中他们无论品行还是学识,都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缺少目标,这也就成为他们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其中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缺点又会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不爱劳动、懒于学习;心理年
期刊
【Abstract】Nathaniel Hawthorne was an American famous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He is also famous for his outstanding use of symbolism in his works, and also his themes around Puritanism, origin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我们会不自觉地读出文中的下一个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有些题目虽然看不太明白,但是凭直觉也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好像有一个隐形的绳索在牵引着我们,这是因为语感在起作用。语感强的人,阅读文章或者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够快速的了解其内容,判断其正误,从而能做出合理的反应。  【关键词】语感 重要性 培养     一、语感的概念和重要性   语感, sense of langu
期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为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和市场经济的机遇,通过高校扩招的手段来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随着国家招收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队伍中。伴随着“考研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盲目考研。那么盲目考研到底值不值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我做了一份考研调查表,包括专业班级、大学期间是否准备考
期刊
【摘要】显微镜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最基本的实验工具,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本文从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习题考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显微镜;结构;使用;习题考查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一般使用的显微镜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能把物体放大几百倍至上千倍(普通的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3~5倍),一般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如下:   镜 座——稳定镜身
期刊
【摘要】《黄鹤楼》这是一首颇受盛誉的七言律诗。它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情,它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关键词】教学;黄鹤楼;分析;内容;特点         《黄鹤楼》这是一首颇受盛誉的七言律诗。它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一、思想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而把握阅读教学的要领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情境,二是设计任务,三是组织讨论,这是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高度融合的基本步骤。  【关键词】语文课;阅读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范围是无界可定的,但阅读的过程却大致相同。教师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地阅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阅读教学给予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与年龄相符的内容丰富、易于接受和表演的教学素材。《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学习英语同样如此,也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对于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