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 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本文提出数学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多样化的几感受,分为四部分:
一、引言
二、注入生活资源,融入生活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使课外学习生活化。
(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3、结论: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 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本文提出数学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多元化的几感受。
1. 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数学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的导入,我将一幕在超市里购物情景,一个顾客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顾客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说老板不懂数学,从而很好在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和体积时”时,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喝蒙牛牛奶,可蒙牛牛奶上瓶上写着的净含量是250ML,250ML是指体积还是容积……等是什么意思?在教学“平均数”时,总结我们班今次各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数不一致,自然地引出“平均数”。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每一个题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些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一定会很好,打破了死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情景一:运用刚才的情景,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老板10元3斤不卖,老板不会用除法计算:10÷3得数比3还多,就这要从而激进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出现了有小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例题中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现出数学就出现在身边。有些数学课题常常也会令学生费解。又如情景二“长方体的认识”,语言较严谨,数学术语多,陌生而又抽象,小学生会感到太遥远,难以理解,不如来得通俗化一些,把它改成“文具盒的形状”,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为新知识的讲授提供广阔的思维情境;情景三:在教学“可能性”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用2只红、黄、白三种色的乒乓球放在同一个袋子里,问学生,把每次摸一个球出来得到红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黄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白色的可能性是多少?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可能性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新知。情景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 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的“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是什么意思?(就是各脂肪占总量的3.3%;蛋白质占总量的2.9%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做练习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小明到超市里购买10支铅笔和5本笔记本共用去17.5元,已知第支铅笔的单价是0.5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元?针对这种类型题,先主学生自己演示一下,亲身经历一下这种情景,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2. 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在学完“长方体”以后,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长方体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药盒、魔术方、书桌、窗户、门……
②在教学“圆柱体”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圆柱体,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窗条上找,去操场红旗柱上找。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①在六年级复习课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后,可要求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个星期里最有意义的一天。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②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后,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可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在测量计算中,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2.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于靖锋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荔枝,我妈妈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妈妈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妈妈嘻嘻地笑着对老板走开了……..。后来,妈妈问我,老板应不应卖给我们,我对妈妈说,老板不会做生意…….。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覃清霞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餐就小明一起去买金鱼,我们在店看着金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我买5条金鱼,小明买8条金鱼,我算了一下,原来小明比我多了买3条。也就是比我多37.5%。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覃日超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一半姐姐,我很不愿意给了2颗姐姐,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令课内外数学教学生活化,令课内外数学学习充满生机,真正地 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参考文献
[1]董宝良. 陶行知教育学说[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2]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引言
二、注入生活资源,融入生活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使课外学习生活化。
(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3、结论: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 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本文提出数学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多元化的几感受。
1. 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数学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的导入,我将一幕在超市里购物情景,一个顾客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顾客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说老板不懂数学,从而很好在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和体积时”时,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喝蒙牛牛奶,可蒙牛牛奶上瓶上写着的净含量是250ML,250ML是指体积还是容积……等是什么意思?在教学“平均数”时,总结我们班今次各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数不一致,自然地引出“平均数”。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每一个题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些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一定会很好,打破了死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情景一:运用刚才的情景,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老板10元3斤不卖,老板不会用除法计算:10÷3得数比3还多,就这要从而激进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出现了有小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例题中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现出数学就出现在身边。有些数学课题常常也会令学生费解。又如情景二“长方体的认识”,语言较严谨,数学术语多,陌生而又抽象,小学生会感到太遥远,难以理解,不如来得通俗化一些,把它改成“文具盒的形状”,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为新知识的讲授提供广阔的思维情境;情景三:在教学“可能性”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用2只红、黄、白三种色的乒乓球放在同一个袋子里,问学生,把每次摸一个球出来得到红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黄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白色的可能性是多少?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可能性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新知。情景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 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的“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是什么意思?(就是各脂肪占总量的3.3%;蛋白质占总量的2.9%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做练习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小明到超市里购买10支铅笔和5本笔记本共用去17.5元,已知第支铅笔的单价是0.5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元?针对这种类型题,先主学生自己演示一下,亲身经历一下这种情景,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2. 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在学完“长方体”以后,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长方体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药盒、魔术方、书桌、窗户、门……
②在教学“圆柱体”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圆柱体,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窗条上找,去操场红旗柱上找。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①在六年级复习课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后,可要求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个星期里最有意义的一天。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②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后,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可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在测量计算中,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2.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于靖锋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荔枝,我妈妈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妈妈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妈妈嘻嘻地笑着对老板走开了……..。后来,妈妈问我,老板应不应卖给我们,我对妈妈说,老板不会做生意…….。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覃清霞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餐就小明一起去买金鱼,我们在店看着金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我买5条金鱼,小明买8条金鱼,我算了一下,原来小明比我多了买3条。也就是比我多37.5%。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覃日超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一半姐姐,我很不愿意给了2颗姐姐,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令课内外数学教学生活化,令课内外数学学习充满生机,真正地 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参考文献
[1]董宝良. 陶行知教育学说[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2]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