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 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本文提出数学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多样化的几感受,分为四部分:
  一、引言
  二、注入生活资源,融入生活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使课外学习生活化。
  (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3、结论: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 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本文提出数学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多元化的几感受。
  1. 联系生活实际,注入生活资源,使课堂学习生活化
  1.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数学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的导入,我将一幕在超市里购物情景,一个顾客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顾客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说老板不懂数学,从而很好在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和体积时”时,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喝蒙牛牛奶,可蒙牛牛奶上瓶上写着的净含量是250ML,250ML是指体积还是容积……等是什么意思?在教学“平均数”时,总结我们班今次各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数不一致,自然地引出“平均数”。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每一个题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些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一定会很好,打破了死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情景一:运用刚才的情景,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老板10元3斤不卖,老板不会用除法计算:10÷3得数比3还多,就这要从而激进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出现了有小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例题中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现出数学就出现在身边。有些数学课题常常也会令学生费解。又如情景二“长方体的认识”,语言较严谨,数学术语多,陌生而又抽象,小学生会感到太遥远,难以理解,不如来得通俗化一些,把它改成“文具盒的形状”,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为新知识的讲授提供广阔的思维情境;情景三:在教学“可能性”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用2只红、黄、白三种色的乒乓球放在同一个袋子里,问学生,把每次摸一个球出来得到红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黄色的可能性是多少?得到白色的可能性是多少?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可能性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新知。情景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 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的“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是什么意思?(就是各脂肪占总量的3.3%;蛋白质占总量的2.9%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做练习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小明到超市里购买10支铅笔和5本笔记本共用去17.5元,已知第支铅笔的单价是0.5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元?针对这种类型题,先主学生自己演示一下,亲身经历一下这种情景,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2. 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情景,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在学完“长方体”以后,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长方体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药盒、魔术方、书桌、窗户、门……
  ②在教学“圆柱体”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圆柱体,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窗条上找,去操场红旗柱上找。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2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①在六年级复习课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后,可要求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个星期里最有意义的一天。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②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后,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可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在测量计算中,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2.3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于靖锋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荔枝,我妈妈与老板的对话:“老板,这些荔枝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说:“3块钱1斤”,妈妈又问:“10块钱3斤你卖不卖”;老板说不卖。妈妈嘻嘻地笑着对老板走开了……..。后来,妈妈问我,老板应不应卖给我们,我对妈妈说,老板不会做生意…….。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覃清霞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餐就小明一起去买金鱼,我们在店看着金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我买5条金鱼,小明买8条金鱼,我算了一下,原来小明比我多了买3条。也就是比我多37.5%。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覃日超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一半姐姐,我很不愿意给了2颗姐姐,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令课内外数学教学生活化,令课内外数学学习充满生机,真正地 让数学注入生活,让生活融进数学。
  
  参考文献
  [1]董宝良. 陶行知教育学说[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2]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华大地 ,流淌了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钤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剪纸是一种古老而富有传统的美术样式,将彩纸剪刻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或日用品等各种纹样,贴挂在居室的门、窗、墙及家具,用来美化环境,烘托气氛,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让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增进艺术修养,现在已将民间剪纸教学渗透到美术教学中,使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成
期刊
【摘要】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是拉开档次的题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结合英语阅读的目的和常见的阅读考题形式,利用教学和练习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聋生学习方式,强化聋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它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聋生面前,能起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性、直观性,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形态演变,帮助聋生牢固掌握字词  耳聋学生识字,掌握字形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阐明:新课程应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可是迫于考试压力,一些中学一线教师急于赶进度、搞测验,连化学实验也少有演示,几乎完全掩盖了化学学习中有趣的亮点。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听课口味变得“刁钻”,他们渴望的是课堂形式的互动新颖、课堂气氛的轻松活泼,渴望的是老师教学手段趣味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不少
期刊
【摘要】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人们在沟通交往过程中,词语和词组只是表达事物的简单概念,句子才是表达完整的意思。只有掌握了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不断的发展语言。句子教学的目标是:帮助聋生建立句子概念,使聋生懂得一句一句话是怎么说的,逐步懂得一句话中词语的逻辑顺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句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句子是立体的、活生生的,学习起来就会更容易。  【关键词】聋哑教育;信息技术;句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就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 转变观念,尝试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树
期刊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英语界的广泛认可。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英语教学,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词汇、习俗、教材、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化渗透。  (1)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深入词汇文化内涵教学。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指它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学生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题。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情趣;激发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着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情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期
期刊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运用;创新精神培养    英语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点难度。如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好处。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中也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1. 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