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的目的首要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可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成分,跟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关联。但纵观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一、在观念上,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不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由透过现象到认识变化的实质上来,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时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自主性可言;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曾观察过乃至自己动手做过的化学实验,在脑海罩留下的仅是一片空自,毫无印象;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对付实验问题,往往“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求应付,走过场,未曾动手,就已经按课本所述,先填好实验报告的“正确结论”。
二、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仅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②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动,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是设计好的,时间是已定的,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指令进行,学生做实验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去尝试,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三、强调实验技篚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把化学实验仅仅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且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重结果、轻过程,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事实上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不断提高。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同时由于结论与书本所叙的或理论所推测的完全一致,教师无须为此做更多的解释,学生因而失去了许多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机会。
四、化学实验内容的“学术化”,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现阶段的化学教学“学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化学实验趋于“学术化”,在内容取舍、难易控制上较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且内容陈旧,没有“绿色化学‘微型实验’”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实验。不是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己知的,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而事实上化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已广泛深刻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属于“目标取向”评价,一般采用单一的书面形式评价,它已很难与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相适应,其弊端日益明显。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和习惯,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实做实验的习惯。在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对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重视不够:在评价形式和方法上,过分注重量化方法。以便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情况打分数,定等级,缺少质性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将学生排除在评价的主体之外,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一、在观念上,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不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由透过现象到认识变化的实质上来,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时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自主性可言;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曾观察过乃至自己动手做过的化学实验,在脑海罩留下的仅是一片空自,毫无印象;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对付实验问题,往往“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求应付,走过场,未曾动手,就已经按课本所述,先填好实验报告的“正确结论”。
二、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仅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②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动,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是设计好的,时间是已定的,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指令进行,学生做实验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去尝试,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三、强调实验技篚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把化学实验仅仅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且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重结果、轻过程,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事实上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不断提高。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同时由于结论与书本所叙的或理论所推测的完全一致,教师无须为此做更多的解释,学生因而失去了许多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机会。
四、化学实验内容的“学术化”,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现阶段的化学教学“学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化学实验趋于“学术化”,在内容取舍、难易控制上较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且内容陈旧,没有“绿色化学‘微型实验’”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实验。不是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己知的,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而事实上化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已广泛深刻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属于“目标取向”评价,一般采用单一的书面形式评价,它已很难与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相适应,其弊端日益明显。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和习惯,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实做实验的习惯。在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对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重视不够:在评价形式和方法上,过分注重量化方法。以便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情况打分数,定等级,缺少质性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将学生排除在评价的主体之外,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