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思维下的语文诗歌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qi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上的创新,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必然走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群文思想的指导下讲解诗词,可以事半功倍,将古典文化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歌教学;思维;组织方式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批评语文教学“
  少、慢、差、费”。时隔多年,阅读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四个问题依然存在。语文学科越来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我国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借着群文阅读的东风,希望语文教学直上青云。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擴大学生思想视野,拓宽情感感受的范围,进而扭转阅读“碎片化”的倾向,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歌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短小精炼、词约义丰的诗歌,是许多学生前行路上的大老虎。诗歌年代久远,学生阅历尚浅,导致学生对诗歌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笔者甚爱诗词,每每遇到总会补充许多,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开始接触群文阅读,运用群文思维,初见成效,学生慢慢爱上诗词。
  一、 以诗诂诗,知人论诗
  诗歌是压缩的散文,是诗人情感的容器。十几岁的中学生经历少理解力有限,难以读懂诗人一时一地的真情流露,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更像是诗人情感长河中的一小段溪流,若要真的读透彻,那就需要瞻前顾后,接左连右。比如说讲解《诉衷情》。
  这首词由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到感慨华发满头、身老沧州的无奈,情感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实难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同时讲解了《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三首诗和《诉衷情》写作时间相近,情感相通。且每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恰好可以补述陆游生平,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从三首简单的诗歌入手读懂陆游,再去解《诉衷情》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还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律诗用典故,含哲理,首联追忆贬谪生涯,一笔带过;颔联念及故友,感慨人世沧桑;颈联以景写理,表现强大的不屈和乐观;尾联向好友致谢,点题。讲解这首诗时我增加了刘禹锡另外两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简述三首诗历史背景,让学生站在刘禹锡的角度读诗,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刘禹锡的豪。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他都坚持自我,与世周旋,与人周旋,与命运周旋,做本真的我,永不改英雄本色。他的豪不同于李白的狂放,苏轼的旷达,辛弃疾悲情,他更像是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
  这种“以诗诂诗,知人论诗”的群文教学方式,能实现由一到多,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目的,同时使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刻的理解,站在诗人的生活背景下解读诗人,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而喜欢诗人,爱上诗词。
  二、 分门别类话诗词
  诗歌的难解在于时代久远,幽微难传,而可以理解在于情感的共同性,虽然时代在变,但人类共同的感情是不会变的。叶嘉莹先生曾总结《古诗十九首》为“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事实上这样的情感不只存在于《古诗十九首》,谁没有经历生离?谁能避开死别?谁能一生顺遂?谁见月圆无缺?所以古往今来,人类的情感如同一条不断的河流,从宽袍大袖的古人心底一直流淌到时尚摩登的现代人心头,这种共通性是诗歌分类的感情前提,接下来我举例说明。
  送别诗中的思乡怀亲、羁旅之忧、漂泊之苦、离别之愁、殷殷嘱托、美好祝愿、伤人自伤,如《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边塞诗中的报国之意、厌战之情、思乡怀人、大好风光、向往和平、金戈铁马、建功立业、忠君报国,如《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长相思·山一程》等;怀古诗中的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王朝兴废、繁华逝去、历史沧桑、自然永恒、英雄不再、仰慕缅怀、同情惋惜、赞颂讽刺、怀才不遇、年华逝去、壮志未酬、功业未就、总结教训、抨击现实、表达担忧,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赤壁》等。
  另外,还可以分田园诗、哲理诗、叙事诗、乱离诗、爱情诗等等。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分门别类,有利于加深学生记忆。
  需要补充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框尽所有诗歌,我们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有一部分可以同属于几类,比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既是爱国诗、边塞诗又是思乡诗,既写景又抒情;而又有一部分诗歌无法分类,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系列,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政治隐喻主题、爱情主题、理想诗等等,种种观点不一而足;还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锦瑟》,所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间锦瑟诗”,这种专家学者都难以厘清的诗歌,我们一线教师自然不好分门别类。但是这么美的诗歌却也不能错过,此时就需要全方位了解诗人,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我们讲授诗歌的目的不是用老师的思想绑架学生的思想而应该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以诗诂诗是把诗读多,通过多首诗透彻了解一个诗人,以一个诗人作为突破口,了解一类人,陆游是南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诗人,读懂了陆游就像是打开了了解南宋诗人的一扇窗子,对高中阶段学习辛弃疾的词也有很大的帮助。
  分门别类是把诗读少,把诗歌按照思想内容分类,较之单篇课文的阅读,不仅仅是节省了时间,它使学生对“同类”事物获得更宽的阅读视野,通过对多文本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丰富对这类事物的认识,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S].中国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俊波,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培养小学生语言感知力,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日后学好语文大有益处。然而,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有限以及阅读材料和阅读途径单一等,以下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条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全面提高小学生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然而随着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前辈成功的教育实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很多研究成果也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研究。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 前言  “学于思,源于疑”是
摘 要:语文新课标要求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顾及一部分人,忽略掉另一部分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新课标的的核心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回避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要推进分层教学。素质教育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分层教学。笔者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