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职业人”视角看,中职毕业生不能达到企业用人要求,职业适应度较低。中职学校需要以职业适应为导向,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教育目标,通过家长、学校各部门、班主任、各相关任课教师以及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种有效途径相互联结,并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长期坚持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促使学生提升职业品质提高专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人;职业适应;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
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乐观,经营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缩减生产、裁减员工。人才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往往以合格职业人标准尤其是高技能作为最重要的招聘条件,这对中职学校发展非常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就是中职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基于目前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与中职生品质现状,笔者近年来以会计专业课与会计实训课堂为实践研究的主阵地,以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为教育教学目标,尝试了多种途径,对学生职业品质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一)职业与职业人的内涵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谋生与发展手段的工作。职业人,是指职业化了的人,是能够并愿意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承担这一岗位责任并因此获得相应报酬与自身发展的人。
(二)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克劳斯比认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的标准;石川馨认为:品质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基于此,合格职业人起码应具备如下品质:
从工作过程达标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为:掌握技能——具备端住饭碗的能力,具备能够按规定操作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并因此获得报酬的能力;责任意识——以承担责任的态度工作,并有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的意识;爱岗敬业——热爱敬重自己的工作,自觉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认真进取——严格遵守规范按规定的方法操作,并尽力做到最好;主动学习——用以熟练掌握规范与方法以及应对规范与方法的进步、更新;吃苦耐劳——愿意在工作劳累时坚持遵守规范与规定;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细化工作,有细节影响大局的意识。
从工作结果达标的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不同工作岗位的联系与合作也更紧密,要求职业人应具备如下品质: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获取对方合作与市场的前提;团队协作——是集体意识的体现,是获取帮助的前提;服务意识——对内,可以加快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受欢迎度,对外,可以实实在在获得市场;懂得感恩——是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等品质养成的感情基础。
二、中职毕业生品质与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职业适应状况及其与职业人品质标准的差距
南华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适应的中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省课题)多次对相关教师、家长、学生、当地知名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上岗后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职业定位不准,频繁跳槽;职业意识不强,岗位适应能力不够;职业技能不够,校企脱节。这说明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较低。
对照合格职业人的品质标准,中职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过硬、工作态度有问题,缺少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懂感恩、不愿吃苦、不肯学习等方面的职业品质问题。
(二)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品质不佳。学生中考落榜,往往是因为多年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多数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不主动关心子女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甚至有部分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放任自流。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关心,自我意识取代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享受意识取代了进取意识与吃苦意识,进入职校不久就表现出各种品质问题甚至是违纪。
2.专业技能不过硬。主要原因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问题较多;不少同学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消极自卑、厌学逃学等。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效果不佳;校企深度合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教师的业务实践都缺少最好的“练武场地”;不少家长在子女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在子女就读职校后也不关心其专业技能与学习成绩情况。
3.缺少专业职业岗位认知。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性格与品质等了解不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因为专业课枯燥难学而放弃学习。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品质与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紧密相关,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适应度。职业认知是否全面深入,会影响学生能否树立职业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提高技能与提升自身品质。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会影响职业认识的深度、职业目标的高度,因而影响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其中,学生原本品质不佳,职校期间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是导致毕业时职业适应度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职业品质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它需要联系专业职业岗位认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达到育人效果。
三、多途径相互联结对中职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现状
在现行的中考录取制度下,各职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视学生品质教育,强调德育为先,除了每学期开设德育课程以外,还举办一些讲座、比赛、趣味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评比等。学校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总体上,绝大多数家长不能主动关心子女在校的各种表现;学校各部门、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品质教育,处于相互独立各做各的状态,相互之间缺少日常性联系;各种活动总是短时间的,学生的品质提升不能持久,不良习惯很难改进;品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渗透较少,学生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品质教育;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之间,也缺少实质性与经常性的联系;此外,学校对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表现情况没有建立制度化的反馈制度,缺少可靠的反馈信息,导致在校生教育条件与教育措施方面的校企脱节。 (二)中职学校多种途径相互联结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学生是家长的希望,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职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品质在职校期间不能得到很大提升,毕业时将达不到合格职业人标准,导致职业适应度低下,甚至在家待业。学生的品质教育与习惯改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深入而持久。所以,中职学校急需以企业合格职业人品质为标准,通过家长、学校各部门、各相关教师以及企业等多种途径相互联结并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
四、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途径与措施
(一)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与职业品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认知
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状况,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标,驱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1.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渗透职业理想教育,同时设法引导学生把理想转换成远期目标。学生有了目标,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并倾注极大的学习热情。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学习《基础会计》第一章,先介绍会计工种在世界各国的地位与薪资行情,让学生自觉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然后介绍会计职业发展线路,引导学生尽快树立会计职业的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在讲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一节时,详细讲解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考试科目,从业后会计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具备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热情服务等职业品质。引导并帮助学生思考自身有哪些不良品质与习惯,应如何提升自己。
2.在学生学会了一两项专业技能时,要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例如:学生学会了填制记账凭证时,就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假节日跟随父母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车间科室部门构成,了解财务部门岗位分工与相应职责,了解工作程序与其他部门或车间的工作衔接等,然后设法去财务部门实习。让学生能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职业的工作领域、经济地位、工作主要内容与会计工作程序。
3.在寒暑假之前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参观人才市场或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以及对应聘者的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学习目标,改掉不良习惯,自觉养成相关职业品质。
(二)实训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职业品质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1.把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职业认知,使之树立责任意识。承担责任是爱岗敬业的最好体现,是彰显职业品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实施实训教学时,模拟企业财务科进行分组教学,并实行“科长”负责制,组内其他同学按会计岗位分工,制单、出纳、记账、复核等按需轮换。每日实习结束前或某项目实习结束时,进行组内评比和各组相互评比,评比书写规范性、做账准确性、计算准而快、会计资料管理完整而整齐等。通过评比,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对本专业职业的认知,愿意主动承担责任,逐渐树立了品质意识。
2.实训教学过程中强调职业品质与技能的对应性、与职业适应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受到如果不具备某几个职业品质将不能很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从而真心接受品质教育。在珠算考级实训课上把办事迅速、耐心细致的品质与珠算普通五级的计算技能对应;会计业务综合实习时把责任意识、吃苦耐劳、进取精神与“财务科长”(组长)资格对应;严谨踏实、诚实守信与税务会计技能对应等。
3.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课堂,与品质教育相结合,营造职业品质教育环境。在会计实习室的墙上粘贴或者在黑板两端写上诸如:“服务在手中,质量在心中”、“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自信快乐”、“严谨踏实”,“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按时纳税不折不扣”、“劳者多能”等。企业文化的标语可以定期更换,让学生认识接受更多的企业文化,以达到引领、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
4.把积分制管理制度引入实训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管理。积分制管理主要是以积分来衡量学生在实训时的课堂行为表现,反映学生的综合行为,通过积分奖罚制度达到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编制课堂加分减分表格及时记录每位学生的习惯改进与品质养成以及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情况,通过积分排名,促使实训期间不良习惯得以改进,良好品质慢慢养成。同时通过对每组学生的均分进行评比,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三)取得班主任大力支持,经常与之沟通联系,使品质教育能够深入持久
品质养成需要时间,不能间歇,所以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实训之前,笔者向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整体情况与特殊学生个体情况,做好学生接受品质教育的动员,取得每位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并与之联系;在实训过程中,经常与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更多的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同时班主任也经常抽空来实训课堂关注学生实训态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班会课等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实训结束,利用班会课,对实训课堂学生接受品质教育进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由班主任亲自发放奖品;实训结束之后,班主任继续关注学生表现是否坚持养成好习惯,并及时沟通与记录。
(四)取得家长真心支持,盘点学生不良习惯并要求改正
任何习惯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品质,笔者编制了“习惯盘点与改进措施”的表格,要求学生针对企业对员工的品质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在父母的帮助下认真填写,以便逐条改掉坏习惯。每周五要求学生把每日填写的“学生习惯改进与品质提升周报表”带给家长,家长回执时填写子女在家表现情况与家长期望,周一带给任课老师。老师需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确保教育效果。
五、结 语
通过近年来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不少坏习惯已经改掉,会计技能提高很快,很有成就感,要在下一次实训中更加努力,取得更多的积分。但是笔者研究的范围仅是会计专业学生,就全校而言,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以职业适应为导向,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教育目标的中职学生品质教育,将会产生规模效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需要集合各部门、班主任、相关任课老师、家长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信息建立学生成长信息库,全面掌握学生的品质教育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学校还需要建立日常性联系制度,确保及时更新信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扎扎实实地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并且多方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毕业生达到合格职业人标准。
参考文献:
[1] 黄年娟.中职学生职业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J].商情,
2010,(1).
[2] 宿春礼,邢群麟.赢在人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 周治.好员工这样工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关键词:职业人;职业适应;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
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乐观,经营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缩减生产、裁减员工。人才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往往以合格职业人标准尤其是高技能作为最重要的招聘条件,这对中职学校发展非常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就是中职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基于目前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与中职生品质现状,笔者近年来以会计专业课与会计实训课堂为实践研究的主阵地,以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为教育教学目标,尝试了多种途径,对学生职业品质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一)职业与职业人的内涵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谋生与发展手段的工作。职业人,是指职业化了的人,是能够并愿意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承担这一岗位责任并因此获得相应报酬与自身发展的人。
(二)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克劳斯比认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的标准;石川馨认为:品质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基于此,合格职业人起码应具备如下品质:
从工作过程达标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为:掌握技能——具备端住饭碗的能力,具备能够按规定操作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并因此获得报酬的能力;责任意识——以承担责任的态度工作,并有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的意识;爱岗敬业——热爱敬重自己的工作,自觉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认真进取——严格遵守规范按规定的方法操作,并尽力做到最好;主动学习——用以熟练掌握规范与方法以及应对规范与方法的进步、更新;吃苦耐劳——愿意在工作劳累时坚持遵守规范与规定;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细化工作,有细节影响大局的意识。
从工作结果达标的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不同工作岗位的联系与合作也更紧密,要求职业人应具备如下品质: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获取对方合作与市场的前提;团队协作——是集体意识的体现,是获取帮助的前提;服务意识——对内,可以加快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受欢迎度,对外,可以实实在在获得市场;懂得感恩——是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等品质养成的感情基础。
二、中职毕业生品质与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职业适应状况及其与职业人品质标准的差距
南华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适应的中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省课题)多次对相关教师、家长、学生、当地知名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上岗后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职业定位不准,频繁跳槽;职业意识不强,岗位适应能力不够;职业技能不够,校企脱节。这说明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较低。
对照合格职业人的品质标准,中职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过硬、工作态度有问题,缺少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懂感恩、不愿吃苦、不肯学习等方面的职业品质问题。
(二)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品质不佳。学生中考落榜,往往是因为多年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多数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不主动关心子女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甚至有部分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放任自流。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关心,自我意识取代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享受意识取代了进取意识与吃苦意识,进入职校不久就表现出各种品质问题甚至是违纪。
2.专业技能不过硬。主要原因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问题较多;不少同学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消极自卑、厌学逃学等。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效果不佳;校企深度合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教师的业务实践都缺少最好的“练武场地”;不少家长在子女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在子女就读职校后也不关心其专业技能与学习成绩情况。
3.缺少专业职业岗位认知。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性格与品质等了解不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因为专业课枯燥难学而放弃学习。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品质与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紧密相关,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适应度。职业认知是否全面深入,会影响学生能否树立职业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提高技能与提升自身品质。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会影响职业认识的深度、职业目标的高度,因而影响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其中,学生原本品质不佳,职校期间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是导致毕业时职业适应度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职业品质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它需要联系专业职业岗位认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达到育人效果。
三、多途径相互联结对中职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现状
在现行的中考录取制度下,各职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视学生品质教育,强调德育为先,除了每学期开设德育课程以外,还举办一些讲座、比赛、趣味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评比等。学校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总体上,绝大多数家长不能主动关心子女在校的各种表现;学校各部门、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品质教育,处于相互独立各做各的状态,相互之间缺少日常性联系;各种活动总是短时间的,学生的品质提升不能持久,不良习惯很难改进;品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渗透较少,学生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品质教育;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之间,也缺少实质性与经常性的联系;此外,学校对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表现情况没有建立制度化的反馈制度,缺少可靠的反馈信息,导致在校生教育条件与教育措施方面的校企脱节。 (二)中职学校多种途径相互联结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学生是家长的希望,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职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品质在职校期间不能得到很大提升,毕业时将达不到合格职业人标准,导致职业适应度低下,甚至在家待业。学生的品质教育与习惯改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深入而持久。所以,中职学校急需以企业合格职业人品质为标准,通过家长、学校各部门、各相关教师以及企业等多种途径相互联结并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
四、中职学生职业品质教育途径与措施
(一)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与职业品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认知
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状况,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认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标,驱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1.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渗透职业理想教育,同时设法引导学生把理想转换成远期目标。学生有了目标,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并倾注极大的学习热情。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学习《基础会计》第一章,先介绍会计工种在世界各国的地位与薪资行情,让学生自觉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然后介绍会计职业发展线路,引导学生尽快树立会计职业的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在讲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一节时,详细讲解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考试科目,从业后会计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具备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热情服务等职业品质。引导并帮助学生思考自身有哪些不良品质与习惯,应如何提升自己。
2.在学生学会了一两项专业技能时,要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例如:学生学会了填制记账凭证时,就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假节日跟随父母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车间科室部门构成,了解财务部门岗位分工与相应职责,了解工作程序与其他部门或车间的工作衔接等,然后设法去财务部门实习。让学生能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职业的工作领域、经济地位、工作主要内容与会计工作程序。
3.在寒暑假之前布置社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参观人才市场或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以及对应聘者的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学习目标,改掉不良习惯,自觉养成相关职业品质。
(二)实训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职业品质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1.把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职业认知,使之树立责任意识。承担责任是爱岗敬业的最好体现,是彰显职业品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实施实训教学时,模拟企业财务科进行分组教学,并实行“科长”负责制,组内其他同学按会计岗位分工,制单、出纳、记账、复核等按需轮换。每日实习结束前或某项目实习结束时,进行组内评比和各组相互评比,评比书写规范性、做账准确性、计算准而快、会计资料管理完整而整齐等。通过评比,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对本专业职业的认知,愿意主动承担责任,逐渐树立了品质意识。
2.实训教学过程中强调职业品质与技能的对应性、与职业适应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受到如果不具备某几个职业品质将不能很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从而真心接受品质教育。在珠算考级实训课上把办事迅速、耐心细致的品质与珠算普通五级的计算技能对应;会计业务综合实习时把责任意识、吃苦耐劳、进取精神与“财务科长”(组长)资格对应;严谨踏实、诚实守信与税务会计技能对应等。
3.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课堂,与品质教育相结合,营造职业品质教育环境。在会计实习室的墙上粘贴或者在黑板两端写上诸如:“服务在手中,质量在心中”、“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自信快乐”、“严谨踏实”,“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按时纳税不折不扣”、“劳者多能”等。企业文化的标语可以定期更换,让学生认识接受更多的企业文化,以达到引领、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
4.把积分制管理制度引入实训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管理。积分制管理主要是以积分来衡量学生在实训时的课堂行为表现,反映学生的综合行为,通过积分奖罚制度达到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编制课堂加分减分表格及时记录每位学生的习惯改进与品质养成以及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情况,通过积分排名,促使实训期间不良习惯得以改进,良好品质慢慢养成。同时通过对每组学生的均分进行评比,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三)取得班主任大力支持,经常与之沟通联系,使品质教育能够深入持久
品质养成需要时间,不能间歇,所以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实训之前,笔者向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整体情况与特殊学生个体情况,做好学生接受品质教育的动员,取得每位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并与之联系;在实训过程中,经常与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更多的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同时班主任也经常抽空来实训课堂关注学生实训态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班会课等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实训结束,利用班会课,对实训课堂学生接受品质教育进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由班主任亲自发放奖品;实训结束之后,班主任继续关注学生表现是否坚持养成好习惯,并及时沟通与记录。
(四)取得家长真心支持,盘点学生不良习惯并要求改正
任何习惯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品质,笔者编制了“习惯盘点与改进措施”的表格,要求学生针对企业对员工的品质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在父母的帮助下认真填写,以便逐条改掉坏习惯。每周五要求学生把每日填写的“学生习惯改进与品质提升周报表”带给家长,家长回执时填写子女在家表现情况与家长期望,周一带给任课老师。老师需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确保教育效果。
五、结 语
通过近年来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不少坏习惯已经改掉,会计技能提高很快,很有成就感,要在下一次实训中更加努力,取得更多的积分。但是笔者研究的范围仅是会计专业学生,就全校而言,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以职业适应为导向,以培养合格职业人为教育目标的中职学生品质教育,将会产生规模效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需要集合各部门、班主任、相关任课老师、家长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信息建立学生成长信息库,全面掌握学生的品质教育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学校还需要建立日常性联系制度,确保及时更新信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扎扎实实地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教育,并且多方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毕业生达到合格职业人标准。
参考文献:
[1] 黄年娟.中职学生职业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J].商情,
2010,(1).
[2] 宿春礼,邢群麟.赢在人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 周治.好员工这样工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