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工作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脱节,综合素质缺乏,就业能力不足。本文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作为学生工作系统人员,如何配合教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08—0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虽然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在低年级学生中还广泛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然而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虽然进行了职业生涯指导,但是由于学生自己对社会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可实施性;很多学生表示,仅仅靠临近毕业时开的一两节“面试技巧”指导课对他们求职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还是显得茫然无措。
  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综合素质缺乏,就业的能力不足,仅靠几门理论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学生工作系统人员,如何配合正常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关键指标
  根据近年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具体可分为三个纬度十五项关键指标:第一个纬度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包含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信息管理和运用、思考和解决问题、持续学习的能力五项指标。第二个纬度是职业适应性,包括理性自我、职业自我规划和管理、承担责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自我效能五项指标。第三个纬度是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认知和判断能力、良好表达能力、沟通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能力五项指标。
  2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就业能力的三个维度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专业素质和能力差
  2.1.1 专业知识欠扎实,实践能力差。当前大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功底欠扎实,技能不精通。一方面由于高校教育缺乏“市场导向”,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生产实际,另一方面,学生实践机会少,专业技能不精通。
  2.1.2 创新意识不足。有特长的学生逐渐增多,但创新意识不足。随着80、90后学生迈进大学的校门,有特长的学生比例在不断提升,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特长项目主要是文体,而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相对较少,再加上大学创新教育的相对滞后,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1.3 持续学习能力差。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关联缺乏思考和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2.2 缺乏职业适应性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的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高校在努力建立健全就业教育体系,但只是重视相关知识传授而对实际能力的训练不足;学生只重视求职技巧等的学习,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就业目标定位等能力的提升,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对职业的期望过高,缺乏基本的求职能力,缺乏系统的就业所需要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不会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
  2.3 基本素质和能力低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学生基本是从课程教学和书本中学习,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协作能力” 普遍弱化,不能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用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面试环节就可能被淘汰。
  3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3.1 低年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步比较晚,都是到大三、大四才开始接触专业课程,这样不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很多学生甚至到了大三还不明白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用来做什么,将来的职业会是什么,因为对自己的专业都不了解,更不要提专业兴趣的培养。
  在新生中开展专业导论课,班级引进专业导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导师见面会等,介绍专业的科普知识,将来的就业方向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应该鼓励低年级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实验室,开设实验室第二课堂,参与科学研究,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在实际过程中掌握如何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增强专业概念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3.2 高年级学生的培养
  在高年级中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创新实验课题的申报等等,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校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经费和政策上的扶持,依托校内外资源优势,搭建学校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在学生社区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我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学生创业团队,以宝石营销为主,提供宝石鉴定等服务,在校园建立了宝石专业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与市场相结合,培养了创新创业的强烈欲望。我校冶金与能源学院创业团队的环保项目也进驻了创业实践基地,采用活性炭对空气进化,吸引了广大师生,使学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提高职业适应性
  加强职业生涯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生涯发展指导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发展,内容应包括:大学一年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前景和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二年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大学三年级,进行应聘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和交流,如何写好求职信和提高面试技巧等;大学四年级,对毕业生就业实践进行指导,及时了解、解决他们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最后注意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在加强生涯发展指导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积极寻找自己兴趣与本专业(职业)的契合点。在新生入学时笔者了解到学习材料专业的学生中有部分同学高考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并不是本专业,这些学生中有一些要求要转专业,而达不到转专业要求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也非常差。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人职匹配”。
  笔者认为如果自己的兴趣脱离职业市场,或者说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培养专业兴趣,或寻找自己兴趣与专业(职业)的契合点。以材料专业两名同学为例:A同学一直喜欢玩计算机,高考报考的志愿也是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落选,进入材料专业。在学习好专业的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本科毕业后,考上研究生,开始做计算机模拟材料界面的专业研究,并很快出了成果;与此同时,B同学也不喜欢本专业,比较热衷于经济管理学,于是荒废了本专业的学习。本科毕业B同学也没有取到学位证,他希望转考经济管理学硕士,但因为文理科跨度较大,考了三年也没有考上,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试想,如果B同学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结合起来,既有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必定是企业欢迎的人才。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合理的自我概念,构建合理的能力和技能结构。如果抛开实际,盲目寻求自己的兴趣,兴趣也只会成为“心趣”。
  3.4 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正常的教学实践环节外,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例如我院利用寒假开展了“贫困生课外实践学术课题调查”活动,由经济困难学生组成调查团队,就“家乡大学生村官”、“家乡教师工作情况”、“家乡新农村建设”、“贫困生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社团力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社团活动在内容上的广泛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实践舞台,无疑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等使大学生能很好锻炼表达能力;“三下乡”等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应用,实践阅历得以丰富,而且创造机会,使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进一步开拓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此外,社团活动加强了其成员间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培养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海英.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与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9,3:216—217.
  2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09,5(9):78—79
  3高杨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8):73—75
  4张锐,关绍康等.注重基础建设 强化实践创新 提高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2006,8(4):5—7.
  5黄光许.当前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09(3):103.
  6宋跃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139—140.
  7付明英,罗凯等.学生社团对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2009,9(216):109—110.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形象生动、灵活敏捷等特点。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面对二十一世纪,而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可以肩负这一重任的,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用多媒体技术优化
期刊
摘要:创新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化学化工学院以创先争优和迎评促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转型、提升、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建设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目标任务,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注重创新,通过“五联”措施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和谐校园建设夯实了组织基础。  关键词:五联;创新;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
期刊
摘要:如何做好高校中各种学生组织的团队建设,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在学生团队建设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传递积极期望以培养成员的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切实避免消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团队建设;积极期望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不是停留在过去,就是产生了诸多误解。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包括部署“文化兴国”的战略;规范中国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的机制,旨在通
期刊
摘要:当前新形势下,就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又是就业困难人员中的主体。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如今的就业形势给予一定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07—03  近些年来由于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大学生就业制
期刊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时事引导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辅导员自身工作性质和思想上的忽视等原因,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堂实效性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几个新途径探讨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形势与政策;问题;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出有一枝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农村中职学校对计算机的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看法:一是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提
期刊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普及率越来越高,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等多方面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渠道,因此,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时代下利用微博这个载体开展大学生活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
期刊
摘 要: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确定的四项经常性工作之一。具体实践中,效能监察工作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效能监察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选题立项结合实际不紧密、发现问题整改效果不好、成果评审标准制定困难、成果巩固困难等。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要紧贴经营实际、强化问题整改、规范成果评审标准、加强效能监察后续监督管理,努力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科学性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们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开始关注高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文章分析了政治学理论所具有的公民教育功能以及对政治合法性这一政治学的重要概念的借鉴与延伸,得出:加强政治学理论的学习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有着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政治学理论;公民教育;政治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