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架子鼓在电声乐队中的作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架子鼓随着爵士音乐的兴起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因其具有统领节奏、承接旋律、表演性、情感宣泄等作用,在电声乐队中占有核心地位,架子鼓不仅让音乐的演奏具有力量,也提升了音乐的整体魅力。
  架子鼓是电声音乐的核心乐器,在整个乐器家族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架子鼓敲打过程节奏明晰,能够让整首音乐韵味十足,其敲打过程具备的爆发性广受年轻人的喜爱,架子鼓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主要探讨电声乐队中的架子鼓作用。
  一、架子鼓的起源
  爵士鼓是架子鼓的原型,爵士指的是黑人乐手的名字而非英国皇室的爵位。架子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基本单元是鼓。1890年,美国舞台乐队鼓手为了能通过自由表达节奏的方式表现节奏感,抛开传统的鼓谱,使用了军乐队中的低音大鼓和小鼓,采取“双击”演奏技巧,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即兴演奏。
  19世纪的拉格泰姆时代,鼓手们通过左右手配合进行低音与切音演奏,目的是将鼓的演奏带入到舞台。1920年爵士乐盛行,鼓手们在节奏上、演奏技巧上不断创新,鼓手常常以独奏的方式吸取众人的目光。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鼓手们不断努力通过“振秦”“定音鼓”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击鼓技巧。鼓的演奏在1935年达到巅峰,在乐曲演奏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以鼓为主角的表演形式。任何一场舞台表演几乎都会出现爵士鼓独奏。传统的、守旧的鼓手被淘汰,新的演奏形式与演奏技巧不断地推陈出新,更有知名鼓手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乐队来演奏鼓曲。随着摇滚音乐的流行,双低音地鼓在爵士乐队中被普遍使用,筒鼓数量增加到7个甚至更多。鼓的独奏被推崇,鼓手们右手锤击大铜钹(Ride-Cymbal)维持节奏的稳定,脚踩镲(High-Hat)保持空拍,左手用棒击打小鼓,获得次重音,右脚踩踏大鼓获得重音,有时还会通过打击鼓的边框或皮面获得相应音色。
  20世纪中叶,随着摇滚乐在美国的兴起,架子鼓凭借其节奏的多变性和鼓手超凡的技术,成为摇滚音乐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音乐品味也在不断提高,架子鼓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力量感、节奏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
  二、架子鼓的演奏技巧
  以低音谱(即F谱)作为记谱方式的架子鼓,对于其构成的大鼓、小鼓等配件乐器有严格的要求,架子鼓的不同乐器对应五线谱的五条线与四个区间,例如,16寸的落地鼓就应以第二间为标准。架子鼓演奏者一般根据表演需求确定音高。在架子鼓的演奏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很多问题,例如,要具备正确的击打小鼓的持槌动作,保持正确的击奏,持槌动作需要双手的各个手指放在要求的位置上,保持各个手指的合作,将击鼓动作瞬间完成,且在演奏过程中要留有充分弹性和演奏上乐器的共振。
  而在右脚踏击大鼓演奏方面,要形成循环踏击工作,或剧烈演奏时将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加强打击力度。架子鼓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当熟练掌握踩镲踏奏法、嗵鼓击奏法和持棒法。例如,架子鼓演奏中的持棒方法分为直腕、标准和扣腕,定音鼓等乐器在演奏过程中持棒要求是双手手指持棒在三分之一处,两手应保持棒的平衡与对称,确保力量集中到一点进行敲打,人们将这种方法称为直腕式。而持棒标准式则应用在小军鼓等乐器上,扣腕式则要求在架子鼓、马林巴琴等乐器上。这些持棒方式的熟练应用都需要演奏者具有灵活的手腕与手指,所以架子鼓的演奏者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锻炼手臂、手腕或手指的运动,从自身素质下功夫,提升架子鼓的演奏技术。
  三、电声乐队中架子鼓的作用
  架子鼓作为电声乐队中乐器的核心,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领节奏
  架子鼓主要以突出节奏为主,通过节奏来形成音乐,抒发感情,从而达到听众与演奏者的共鸣。而电声乐队的水平依赖于鼓手的水平与电声乐队中成员的配合程度。由于电声乐多以流行或摇滚乐为主的风格特点,这对于一首乐曲的节奏感掌握提出了很高要求。架子鼓凭借其带动节奏的特性,通过稳定电声音乐节奏与其他乐手相配合,提升乐曲的综合水平。因为架子鼓音色的辨识度极高,普通民众很容易辨别出来,架子鼓鼓手很容易通过节奏的轻重缓急诠释乐曲情感,加强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因为架子鼓与其他乐器相比在演奏过程中能以表现节奏、速度、力度为主,因此在渲染氛围时也赋予音乐更广的艺术形象,人们可以将之形象地比为一个乐团的指挥者。
  (二)旋律承接
  架子鼓是节奏类乐器,带给听众稳定的节奏感,但也属于和声乐器。在乐队演奏中,或是承接旋律或是铺垫或是加花,架子鼓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一起合奏,丰富的演奏形式能有效提升表演效果。架子鼓的鼓点通常出现在一场演奏的前半部分和中间部门,着重对旋律的承接。架子鼓填充夹花技巧的应用不仅使演奏产生强烈感染力,也使音乐情感的改变更加和谐。例如,在音乐的前期,使用架子鼓让音乐更加自然平滑;在音乐中期,利用架子鼓的演奏进行音乐的过渡与转折;在音乐的结尾,利用其强烈的冲击感激发出巨大的感染力。
  (三)表演性
  电声音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视觉上的一种行为艺术。架子鼓的演奏過程中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这体现了演奏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掌控。观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统一,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演奏者通过架子鼓的演绎,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架子鼓的演奏也能提升舞台效果。演奏者通过豪迈、洒脱、温柔、爆发性、精炼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情感,释放音乐的魅力。
  (四)感情宣泄
  架子鼓音色多是重低音,极易造成冲击感、震撼力,用鼓点引导旋律的走向,表达乐曲中情感的变化,进而提升演奏效果。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的核心点就是寻找与观众的共鸣,激发出观众心底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被大众所接受。例如,乐曲《光辉岁月》演奏过程中,前奏部门加入架子鼓的鼓点,让音乐更加流畅,也让听众的情感随着鼓点迸发。
  四、结语
  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架子鼓将依靠其特有的节奏掌控性,出现在更多的音乐演奏过程中,更将凭借其独特的感情渲染力成为大众所热爱的鼓点乐器。
  (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
  作者简介:鲁析(1986-),男,江苏徐州人,本科,三级演奏,研究方向:乐器、打击乐。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无数的文艺青年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渐渐梳理出审美的思绪,回顾中华五千年的美学历程,可谓百花齐放。其中,频繁出现的六个词不断影响着我的美学视角:境界、俗、节奏、道法自然、儒家思想和天人合一。  第一个词,境界。境界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创造精神,我们骨子里习惯于如“悟性”思考、“境界”环境、“生命”精神这样的美学范畴。其中,境界在我国古代的园林、雕像、绘画、陶瓷中都有着极致的展现。如北京
期刊
全世界现有70亿人口,分属2 000多个不同的民族。目前世界民族统计显示,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民族总体数目却呈下降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渐趋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人口数量骤减,大民族人口数量趋多。这种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并不断蔓延。法国人类学教授于硕、人类学研究者赵式庆编写的《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为读者了解中国北方小民族鄂伦春族提供了一次不同意义的分享与田野体验。  目前学界口述史大多通过
期刊
许慎《说文解字》曰:“易,蜥蜴,守宫也,象形。”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易见于花也,是为知常达变,象出于天,易而道动。  世阿弥《风姿花传》曰:“山谷明月光,流萤皆彷徨。”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矣。彼日薄雾垣根,父着旧时素淄长袍于身,竟化一赤焰花象,恍然炫目之至、华灿生姿。众人尽迷,遍寻亦无得其踪。后有二垂髫小儿缘城东通海镜湖戏,霎时野马尘埃气息相吹
期刊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的自由意志一词在其道德哲学思想中构成了其非常核心的概念。围绕意志与自由,康德对于道德、至善和法则有许多关键性的论述,构成了其实践理性的主体内容,通过对意志的界定,对法则的定义,澄清了自由意志与自由意志的自律的特点,进而初步窥探康德视角下的理性的崇高性。  在《实践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两书中,康德对于何为自由与自由意志展开了详细的论证。可以说,围绕“自由”与“自由
期刊
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的河南,其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在赵宋以前,河南在政坛、文坛等各界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但是自赵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变迁,河南文化逐步走向没落,风光不再。因此,在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与思考是目前河南文学走出困境、走向复兴发展的需要。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夏朝到宋朝,河南一直被作为中国的
期刊
红山文化是史前先民智慧的结晶,其玉器丰富的造型特征充分显示了远古先人的信仰和崇拜。本文分析玉器在红山文化中的重要性,从玉器的神化、图腾传说、墓葬礼制几个方面来研究“以玉为尊”的红山文化。  一、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文化,以辽河流域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是
期刊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满洲缘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化,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其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于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  后来,佛古伦生下一个男孩,
期刊
美国文学家爱伦·坡以惊世骇俗的诗歌风格为世界文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对诗歌之美的探索与追求的基础上,他着重强调了音乐与诗歌的密切关系。细观坡诗歌中的各类意象,结合坡对诗歌音乐性的独特思考,本文旨在以原型批评理论中的“玛纳”原型为纵向轴,考察其运用诗歌音乐意象所营造的不同类型的听觉效果,并以具体诗篇为例分析其意象产生的潜在心理原型。  凭借天才般的奇思妙想,爱伦·坡摘掉“叮当诗人”的帽子,稳坐了世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中的音乐文化与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对人们的生活与礼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民族音乐学在不断发展中,学者们逐渐拓展农村或异域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外的视野。田野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乡村,城市音乐文化走入学者的视野中。本文基于此研究背景下,从城市音乐视角对民俗文化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民俗信仰文化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民族音乐学与城市音乐缘起  相较于民族音
期刊
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现今对非物質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铜鼓客家山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而铜鼓客家山歌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艺术,铜鼓客家山歌记录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间的爱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从口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