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话剧剧本《茶馆》更是极具北京口语风格的剧本典范。本文从《茶馆》中不同的词汇入手,通过分析老舍先生对不同类型词汇的运用来分析这部剧本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语言和词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舍 《茶馆》 语言词汇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舍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运用上有多方面的贡献,运用活生生的北京口语是其突出而独特的贡献之一,而《茶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范例。话剧剧本《茶馆》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口语风格向读者展现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老北京社会的底层人物。其中语言词汇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一部剧本的意义,而是成为各种词汇现象和词汇运用的最好范本。其中对于一些词性的运用甚至超过任何学者对其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茶馆》中不同词性的使用风格来解读《茶馆》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
一 动词的重叠运用
文字中的词汇源于人们日常说话中对于行为的描述。所以在经过规范和淘汰后,一些生活中口语化的词汇慢慢在文学作品中消失了。《茶馆》中的词语更加注重口语化语言风格的运用,其中对于动词的运用便是通过动词重叠这种更接近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而表现出小说中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鲜活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的语言习惯中,动词重叠分为两种形式,即“AA”和“A-A”式,在茶馆中的动词重叠中“AA”式占有更大的比例。这是因为“AA”式相对于“A-A”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文中的王利发说的一句“唐先生,您外边遛遛吧”其中的遛遛便是AA式的动词重叠。“遛遛”相对“遛一遛”更加随意和自由,更加能够表现出人物之间密切的关系。由于《茶馆》是一部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话剧,使用“AA”式的动词重叠无疑更加接近于剧本中人物的真实生活,所以作者在其中运用了上述的动词重叠格式。而“A-A”式的动词重叠往往运用在下级对上级或者卑对尊的人物关系上,如王利发对房东秦仲义说:“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这句话首先用“坐一坐”开头表明王利发对房东的忌惮和尊重,后半句用“坐坐”表明王利发和房东套近乎。一句话中不同的动词重叠用法,表明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动词重叠的用法不但用于表明人物之间由于地位差异和关系差异而造成的口气上的差异,还可以表示人物心态。例如,“你,你看看我是谁?”,“您等等”都表示人物在焦急状态下的语言习惯。而“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则又表明说话者轻蔑的态度。动词重叠是口语中常用的语言,能够表达人物多种丰富的心里活动和状态,但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却很少。《茶馆》由于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现状的小说,文中人物知识层次相对较低,所以,文中通过大量动词重叠地运用来表达人物更加丰富的心里活动和情感内容,以至于成了这部小说中重要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风格。这样的风格也使得作品中的语言生动,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 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
在《茶馆》中,形容词是被运用得最具多样性的词汇。文中的形容词被广泛用作定语形容词、谓语形容词、状语形容词等多种语法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文中的形容词在说明体和对白体中分别用于不同的语法结构。在说明体中,形容词通常被用作定语和状语;而在对白体中,形容词通常用作谓语。这是由于如果使用形容词作定语或者状语必然导致整个句子结构的变长,而《茶馆》又是话剧剧本,所有的对白需要演员在台上说出来,因此繁琐的定语和状语不宜于出现在对白体中。所以《茶馆》中的说明体通常用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来对说明的内容加以修饰和包装使得说明更加形象和具体,而用谓语形容词来做谓语使得对白更加简洁。对于说明体和对白体采用不同的形容词语法表明了老舍对于词汇运用的成熟功底和深刻思考。
第二,在定语形容词的使用上通常省略了“的”字,这同样是由于《茶馆》是话剧体裁的缘故,省略“的”字的形容词定语更加符合人们日常口语化的表达风格。在《茶馆》中如果需要使用“的”字的形容词定语,作者往往也会进行采用省略主语或者宾语这些中心词来进行处理,从而更加符合汉语的口语风格,例如,“想个文雅的,像‘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那种诗那么文雅的!”便是省略了其中的主语从而使得句子更加符合汉語口语表达风格。
第三,在状语形容词的使用上,老舍并没有用状语形容词来对人物动作进行过多的修饰,而是将状语形容词用在对人物形态和神态的修饰上。这是由于《茶馆》中主要靠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语言表达来刻画人物和推动主题的发展,人物动作的表现并不是很多。同时作者认为尽量减少对动作的修饰可以使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文中的状语形容词多用于表现人们的神态,如“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便是其中状语形容词的典型运用。
对于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是《茶馆》中又一重要的语言词汇风格,作者仍然延续着对剧本口语化的写作风格。所以,无论作者对形容词进行如何运用,其口语化的风格仍然是其重要的主题思想。
三 量词的丰富运用
量词是汉语语言文化中重要的语言特征,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中量词丰富、发达,应用普遍,使用频率高,不同的方言还有不同的量词,但由于量词在语义选择上通常具有多样性,所以其情感色彩通常难以把握。《茶馆》中对于量词进行丰富的运用,包括了多种量词的用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量词案例样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通常情况下,可借用为量词的名词中,具有工具等意义的名词常被借用为动量词,具有使语言精炼的修辞效果,如“口”“拳”“仗”,但“喷一气”中的“气”不具有工具的意义;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等意义的名词可以借用为物量词,具有使语言生动可感的修辞效果,如“家”“身”“碗”等,但在《茶馆》中“号、路、步、样”这四例名词并不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的意义,却可以借用为物量词,成为《茶馆》中量词使用独特的地方。 第二,《茶馆》中一些由名词借用而来的量词仍然表现了其名词的意义乃至词性。例如,“常四爷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中的“膀子”便是由名词借用而来的一个量词,而在这个句子中量词“膀子”同样表现出其作为名词时的语义和词性表现出卖苦力者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将名词借用为量词一方面可以丰富量词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量词的表达内容。由于人们看到由名词借用而来的量词自然会联想到其名词的语义,所以作者在《茶馆》中对于名词的借用有意识地保留了其中原有的词义和词性,使得语言风格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和形象。
《茶馆》中对于量词的丰富使用并不是随意地滥用,而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地推敲之后的精心设计的,作者为了这些量词的表现而精心设计了语境乃至区域背景。所以,作品中的量词无论是由其他词性的词汇接待也好,还是本身使用也好都显得自然、生动、鲜明,表达出丰富的表现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儿化词的负载运用
儿化词是北京口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习惯,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儿化音不仅可以表示如小巧可爱等诸多色彩,还能够表达比喻等修辞情感。《茶馆》中对于儿化词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北京方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习惯,而是将其所能负载的情感和色彩完全地表达出来,具有以下风格。
第一,作品中的儿化词表现出了比喻的修辞色彩。通过前文的论述可知,老舍的《茶馆》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其化平凡为神奇的词汇运用功不可没。对于儿化词的运用在《茶馆》中已经能够成为作者表达比喻修辞的一种手段。例如,“……小丁宝在门口儿歪着头那么一站……”中的“门口儿”便是将门和口两种事物做了比喻象征。口是人们进食的主要器官,儿化的“口儿”便通常用作比喻同样具有作为进出东西的地方如门口儿、瓶口儿、胡同口儿等。
第二,作品中的儿化词可以将词语的语义抽象化。人们思维的发展历程是由具体而逐渐演变到抽象,所以相对于具体的表述,抽象的表达往往更加困难。老舍却通过对词语儿化的使用使得原来词语的语义达到了抽象化的效果。例如,“王利发就凭您,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手儿,去给他们蒸窝窝头?”在这里的手若是没有儿化则只能单纯表达人的手,儿化以后的“手儿”则可以抽象地表达人的技能。再如,“邹福远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的“根”本来是指植物的本源由于儿化成“根儿”所以抽象地表达事物的本源。
第三,作品中的儿化词丰富了原词语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儿化词最基本的用法,而在《茶馆》中老舍却通过大量儿化词的运用将这种用法的表现推向了极致。如文中“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表达了人物对于宠物喜爱的情感;“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表达事物相对小、少的情感;“不听话就撕成两半儿,倒好像是绑票儿撕票儿,不雅!”表达俏皮、轻松的情感;“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表达轻蔑、厌恶的情感。
《茶馆》中对儿化词的运用负载了更多的情感内容和象征含义,是对儿化词重要的整理和挖掘。
五 语气词的多样运用
《茶馆》是一部口语风格非常鲜明的经典剧本,其中对于语气词的运用和前文所述的词汇一样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整理,几乎包括了语气词中所有的用法和情感。语气词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学者都对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总结和分类,但《茶馆》中的语气词比任何学者所整理和总结的都要丰富,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吧、呢、啦”三个字,下面本文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对于“吧”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不肯定、疑惑的情感以及消减说话口气的作用。在表达不肯定或者疑惑的情感时,“吧”字通常被用在疑问句中。例如,“这号生意又不小吧?”便是表示说话人物由于猜测而导致的不确定和疑惑的情感色彩。而在表达消减说话口气时,“吧”字通常被用在陈述句和祈使句中。如“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便是通过添加“吧”字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由强硬转变为软弱。
第二,对于“呢”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疑问、肯定、感叹的情感。表达疑问时通常被用在疑问句中,并且包括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以及正反问句。表达肯定时则通常用于说话人物对自己的陈述,如“凑巧,我正想搬家呢。”表达感叹时往往又带有略微夸张的情感,如“洋东西可真是漂亮呢”。
第三,对于“啦”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情感。由于“啦”是由“了”和“啊”两个字的语音和情感合并而成,所以在表述上述四种情感时显得自然、顺畅,并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天不早啦”这句话便可以分解成“天不早了”和“天不早啦啊”两种语气。所以,“啦”字在情感的表达上比上述的“吧”和“呢”更加具有内涵和情感,甚至可以表达更多语气情感的复合。例如,“不卖妞妞啦?”便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语气情感。
六 结语
《茶馆》是一部对各种词性的词汇运用非常丰富、全面的文学作品,是学习者对词性用法学习的最好范本。本文以这部作品中对动词、形容词、量词、儿化词和语气词多种风格的运用为研究内容,从语言词汇角度分析了作品中特有的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语言词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文军:《〈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北京口語的运用》,《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
[2] 尤晓娟:《论〈茶馆〉的语言艺术》,《电影评介》,2007年第12期。
[3] 徐晓燕:《浅析汉语直接言语交际风格》,《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 黄洁:《言语风格的性别差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12期。
[5] 刘东方:《现代语言学意义上老舍的白话语言观》,《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英君,女,1969—,辽宁建平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关键词:老舍 《茶馆》 语言词汇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舍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运用上有多方面的贡献,运用活生生的北京口语是其突出而独特的贡献之一,而《茶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范例。话剧剧本《茶馆》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口语风格向读者展现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老北京社会的底层人物。其中语言词汇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一部剧本的意义,而是成为各种词汇现象和词汇运用的最好范本。其中对于一些词性的运用甚至超过任何学者对其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茶馆》中不同词性的使用风格来解读《茶馆》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
一 动词的重叠运用
文字中的词汇源于人们日常说话中对于行为的描述。所以在经过规范和淘汰后,一些生活中口语化的词汇慢慢在文学作品中消失了。《茶馆》中的词语更加注重口语化语言风格的运用,其中对于动词的运用便是通过动词重叠这种更接近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而表现出小说中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鲜活的语言风格。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的语言习惯中,动词重叠分为两种形式,即“AA”和“A-A”式,在茶馆中的动词重叠中“AA”式占有更大的比例。这是因为“AA”式相对于“A-A”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文中的王利发说的一句“唐先生,您外边遛遛吧”其中的遛遛便是AA式的动词重叠。“遛遛”相对“遛一遛”更加随意和自由,更加能够表现出人物之间密切的关系。由于《茶馆》是一部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话剧,使用“AA”式的动词重叠无疑更加接近于剧本中人物的真实生活,所以作者在其中运用了上述的动词重叠格式。而“A-A”式的动词重叠往往运用在下级对上级或者卑对尊的人物关系上,如王利发对房东秦仲义说:“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这句话首先用“坐一坐”开头表明王利发对房东的忌惮和尊重,后半句用“坐坐”表明王利发和房东套近乎。一句话中不同的动词重叠用法,表明了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动词重叠的用法不但用于表明人物之间由于地位差异和关系差异而造成的口气上的差异,还可以表示人物心态。例如,“你,你看看我是谁?”,“您等等”都表示人物在焦急状态下的语言习惯。而“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则又表明说话者轻蔑的态度。动词重叠是口语中常用的语言,能够表达人物多种丰富的心里活动和状态,但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却很少。《茶馆》由于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现状的小说,文中人物知识层次相对较低,所以,文中通过大量动词重叠地运用来表达人物更加丰富的心里活动和情感内容,以至于成了这部小说中重要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风格。这样的风格也使得作品中的语言生动,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 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
在《茶馆》中,形容词是被运用得最具多样性的词汇。文中的形容词被广泛用作定语形容词、谓语形容词、状语形容词等多种语法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文中的形容词在说明体和对白体中分别用于不同的语法结构。在说明体中,形容词通常被用作定语和状语;而在对白体中,形容词通常用作谓语。这是由于如果使用形容词作定语或者状语必然导致整个句子结构的变长,而《茶馆》又是话剧剧本,所有的对白需要演员在台上说出来,因此繁琐的定语和状语不宜于出现在对白体中。所以《茶馆》中的说明体通常用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来对说明的内容加以修饰和包装使得说明更加形象和具体,而用谓语形容词来做谓语使得对白更加简洁。对于说明体和对白体采用不同的形容词语法表明了老舍对于词汇运用的成熟功底和深刻思考。
第二,在定语形容词的使用上通常省略了“的”字,这同样是由于《茶馆》是话剧体裁的缘故,省略“的”字的形容词定语更加符合人们日常口语化的表达风格。在《茶馆》中如果需要使用“的”字的形容词定语,作者往往也会进行采用省略主语或者宾语这些中心词来进行处理,从而更加符合汉语的口语风格,例如,“想个文雅的,像‘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那种诗那么文雅的!”便是省略了其中的主语从而使得句子更加符合汉語口语表达风格。
第三,在状语形容词的使用上,老舍并没有用状语形容词来对人物动作进行过多的修饰,而是将状语形容词用在对人物形态和神态的修饰上。这是由于《茶馆》中主要靠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语言表达来刻画人物和推动主题的发展,人物动作的表现并不是很多。同时作者认为尽量减少对动作的修饰可以使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文中的状语形容词多用于表现人们的神态,如“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便是其中状语形容词的典型运用。
对于形容词多元化的运用是《茶馆》中又一重要的语言词汇风格,作者仍然延续着对剧本口语化的写作风格。所以,无论作者对形容词进行如何运用,其口语化的风格仍然是其重要的主题思想。
三 量词的丰富运用
量词是汉语语言文化中重要的语言特征,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中量词丰富、发达,应用普遍,使用频率高,不同的方言还有不同的量词,但由于量词在语义选择上通常具有多样性,所以其情感色彩通常难以把握。《茶馆》中对于量词进行丰富的运用,包括了多种量词的用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量词案例样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通常情况下,可借用为量词的名词中,具有工具等意义的名词常被借用为动量词,具有使语言精炼的修辞效果,如“口”“拳”“仗”,但“喷一气”中的“气”不具有工具的意义;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等意义的名词可以借用为物量词,具有使语言生动可感的修辞效果,如“家”“身”“碗”等,但在《茶馆》中“号、路、步、样”这四例名词并不具有负载、包裹、容纳的意义,却可以借用为物量词,成为《茶馆》中量词使用独特的地方。 第二,《茶馆》中一些由名词借用而来的量词仍然表现了其名词的意义乃至词性。例如,“常四爷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中的“膀子”便是由名词借用而来的一个量词,而在这个句子中量词“膀子”同样表现出其作为名词时的语义和词性表现出卖苦力者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将名词借用为量词一方面可以丰富量词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量词的表达内容。由于人们看到由名词借用而来的量词自然会联想到其名词的语义,所以作者在《茶馆》中对于名词的借用有意识地保留了其中原有的词义和词性,使得语言风格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和形象。
《茶馆》中对于量词的丰富使用并不是随意地滥用,而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地推敲之后的精心设计的,作者为了这些量词的表现而精心设计了语境乃至区域背景。所以,作品中的量词无论是由其他词性的词汇接待也好,还是本身使用也好都显得自然、生动、鲜明,表达出丰富的表现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儿化词的负载运用
儿化词是北京口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习惯,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儿化音不仅可以表示如小巧可爱等诸多色彩,还能够表达比喻等修辞情感。《茶馆》中对于儿化词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北京方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习惯,而是将其所能负载的情感和色彩完全地表达出来,具有以下风格。
第一,作品中的儿化词表现出了比喻的修辞色彩。通过前文的论述可知,老舍的《茶馆》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其化平凡为神奇的词汇运用功不可没。对于儿化词的运用在《茶馆》中已经能够成为作者表达比喻修辞的一种手段。例如,“……小丁宝在门口儿歪着头那么一站……”中的“门口儿”便是将门和口两种事物做了比喻象征。口是人们进食的主要器官,儿化的“口儿”便通常用作比喻同样具有作为进出东西的地方如门口儿、瓶口儿、胡同口儿等。
第二,作品中的儿化词可以将词语的语义抽象化。人们思维的发展历程是由具体而逐渐演变到抽象,所以相对于具体的表述,抽象的表达往往更加困难。老舍却通过对词语儿化的使用使得原来词语的语义达到了抽象化的效果。例如,“王利发就凭您,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手儿,去给他们蒸窝窝头?”在这里的手若是没有儿化则只能单纯表达人的手,儿化以后的“手儿”则可以抽象地表达人的技能。再如,“邹福远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的“根”本来是指植物的本源由于儿化成“根儿”所以抽象地表达事物的本源。
第三,作品中的儿化词丰富了原词语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儿化词最基本的用法,而在《茶馆》中老舍却通过大量儿化词的运用将这种用法的表现推向了极致。如文中“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表达了人物对于宠物喜爱的情感;“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表达事物相对小、少的情感;“不听话就撕成两半儿,倒好像是绑票儿撕票儿,不雅!”表达俏皮、轻松的情感;“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表达轻蔑、厌恶的情感。
《茶馆》中对儿化词的运用负载了更多的情感内容和象征含义,是对儿化词重要的整理和挖掘。
五 语气词的多样运用
《茶馆》是一部口语风格非常鲜明的经典剧本,其中对于语气词的运用和前文所述的词汇一样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整理,几乎包括了语气词中所有的用法和情感。语气词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学者都对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总结和分类,但《茶馆》中的语气词比任何学者所整理和总结的都要丰富,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吧、呢、啦”三个字,下面本文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对于“吧”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不肯定、疑惑的情感以及消减说话口气的作用。在表达不肯定或者疑惑的情感时,“吧”字通常被用在疑问句中。例如,“这号生意又不小吧?”便是表示说话人物由于猜测而导致的不确定和疑惑的情感色彩。而在表达消减说话口气时,“吧”字通常被用在陈述句和祈使句中。如“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便是通过添加“吧”字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由强硬转变为软弱。
第二,对于“呢”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疑问、肯定、感叹的情感。表达疑问时通常被用在疑问句中,并且包括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以及正反问句。表达肯定时则通常用于说话人物对自己的陈述,如“凑巧,我正想搬家呢。”表达感叹时往往又带有略微夸张的情感,如“洋东西可真是漂亮呢”。
第三,对于“啦”字的使用,《茶馆》中用其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情感。由于“啦”是由“了”和“啊”两个字的语音和情感合并而成,所以在表述上述四种情感时显得自然、顺畅,并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天不早啦”这句话便可以分解成“天不早了”和“天不早啦啊”两种语气。所以,“啦”字在情感的表达上比上述的“吧”和“呢”更加具有内涵和情感,甚至可以表达更多语气情感的复合。例如,“不卖妞妞啦?”便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语气情感。
六 结语
《茶馆》是一部对各种词性的词汇运用非常丰富、全面的文学作品,是学习者对词性用法学习的最好范本。本文以这部作品中对动词、形容词、量词、儿化词和语气词多种风格的运用为研究内容,从语言词汇角度分析了作品中特有的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语言词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文军:《〈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北京口語的运用》,《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
[2] 尤晓娟:《论〈茶馆〉的语言艺术》,《电影评介》,2007年第12期。
[3] 徐晓燕:《浅析汉语直接言语交际风格》,《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 黄洁:《言语风格的性别差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12期。
[5] 刘东方:《现代语言学意义上老舍的白话语言观》,《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英君,女,1969—,辽宁建平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