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男孩青铜,女孩葵花,真挚淳朴的情感最终却敌不过命运的残酷。但苦难之下却是一颗颗善良纯净的心灵,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最自然最纯美的人性。
  关键词:童年;苦难;人性
  作者简介:王啊满(1998-),女,汉,江苏宿迁人,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陶磊(1979-),通讯作者,男,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一、《青铜葵花》的创作背景
  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将苦难、大美、至爱这三个,抒写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在接受专访时,曹文轩对他的新作颇为自得。他直言《青铜葵花》一样张扬着天下人间的真善美主题。
  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故事的画面中,文字纯净唯美,叙事简洁流畅,让人沉浸在一种高雅深远的意境当中,真挚的情感暖入每个人的内心。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纯净的人间真情,触动心弦震撼人心。除此之外,人道主义的光辉也通过一字一句闪耀在每一个角落。在作品中,苦难达到了一种极致深刻的状态,充满生机与情义的大爱升华到了书的尽头。无论是对苦难、真情,还是对美好人性的细致深刻的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源源不断清澈的暖流,湿润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洗涤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为我们在对追寻生命中永恒真善美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二、苦难下的童年与人性
  古今中外,自从有历史以来苦难的存在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发现他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它随时随地的就围绕在我们身边。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苦难的存在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领悟到人性的本质。
  在《青铜葵花》中,哥哥青铜孝顺懂事,乖巧聪明并且善良,是个哑巴,因为不能说话,没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和想法。但是他拥有很强的自尊心,有责任心会保护妹妹。妹妹葵花善良灵巧,乐于助人,七岁跟随爸爸来到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被接到青铜一家与哥哥一起在这片芦苇荡中生活,与青铜一起同甘共苦。这些苦难本不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在天灾人祸的世界里,青铜一家从未绝望过,他们在苦难的长河中挣扎着、奋斗着,面对房屋倒塌、灾年蝗虫、水灾、火灾,他们都以从容的姿态迎接着,以处事不惊和乐观的态度去克服。
  风风雨雨中,青铜葵花彼此帮扶支持着,但是小孩子的童年总是笼罩在大人的话语权和权威之下。童年是质朴而又脆弱的,与大自然间亲密无声的交流,伙伴之间平等快乐的交流玩耍。爸爸的死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青铜葵花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失去妹妹的青铜心如刀绞,他望着芦荡的尽头,居然开口说话,用平生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喊了一声:“葵花!”喊聲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尽管青铜失败了,但他对葵花的守候表明童年的话语权与地位以及自由一直都在被默默守护中,童年的梦想将不会消失,童年将一直会存在。
  曹文轩借《青铜葵花》叙述了对“苦难”的看法,诉说了对孩子应如何看待“苦难”的美好希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优雅风度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是在深刻认识“苦难”后,怀揣着对苦难、对生命的敬畏培养而来的,是身处困境时的永不言弃,是体验痛苦时的坚定沉著,是面对苦难时的波澜不惊,平静淡然。弗兰克尔在追逐生命的意义中多次指出:“如果人生有其意义,那么受苦也定有其意义……身临逆境,我们承受苦难的态度,我们保持勇敢、尊严、无私无畏的姿态是真正的内心世界的升华。”
  三、结语
  《青铜葵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在绝望的苦难背后,是意志的顽强,人心的温暖。前方的道路不可预知,险阻不可估量,这一道道看似不可突破的屏障,却在纯美的人性中渐渐融化,露出前方希望的曙光。人性中的真善美才是我们真正理应追寻与守护的。而与当今泛滥的享乐主义相比,这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参考文献:
  [1]钟力.曹文轩《青铜葵花》中的苦难意识探析[M].云南:《新西部》,2017.
  [2]袁晓松.曹文轩的苦难意识与弗兰克尔意义心理学的双重思考—评曹文轩的《青铜葵花》[M].内蒙古:《阴山学刊》,2011.
  [3]橘丽.解析曹文轩《青铜葵花》对童年本质的思考[M].河南:《芒种论坛》,2012.
其他文献
将人类的谎言与狡诈  酣畅淋漓地伪装后  巧妙嫁祸给了钓杆  水依阳喜笑盈盈  满世界的悲哀  全都聚集在了一线  一钩之上  蚯蚓扭曲的痛苦  手感受到了,鱼也一样  漂的快感达到了高潮  眼睛里满是贪婪  欲望的背后将是陷井  鱼痛苦地飞翔  就这样困在了网中央  离开水的日子  感觉阳光真的很是无情  油锅已然在灶台上望眼欲穿  或煎或烹  雖死不瞑目  还好  能够有滋有味地死去
你遗忘在这人世的一把  旧吉他  不声不响  似乎也不再悲伤和  孤单  雨季已经过去  危险的河流  一道闪电绝望的伤疤  “死亡是通向生门的唯一途径”  它悄悄地逼近少女像羽毛滑落沼澤  近乎完美 一种召唤  来自广漠天空  舍生赴死  风像芦苇一样地奔跑  风吹过乌裕尔河  像吹过一只短暂停顿的  丹顶鹤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开放基金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数字时代ACG亚文化在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中的编码方式,项目编号:2017xkq006。  摘 要:近年来,ACG亚文化的受众群体和新兴的90后观影群体产生了大面积的重合,在资本促使下,中国商业电影开始吸收ACG亚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从镜头语言、叙事结构和精神内核层面,将其纳入到传统商业电影的框架中来。这其中就涉及到ACG元
本文是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俄罗斯侨民文学的话语空间——精英情结与大众写作”( SCWY14-26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对《士官生》的情节构建、人物塑造、言语叙事、题材选用等四个方面进行矛盾性的探索性分析,直观展示了作家的精英情结与写作大众化的结合与体现,并从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和人生经历三个方面分析出了精英性与大众性结合的原因。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里  每一寸光阴  都是搬运是非的天使  我必须停下想象  野草一样活着  就像正在死去的这棵  平凡的世界  我沉默的驱壳  长出了一丛丛罂粟  洁白的花,洁白的毒  它们的颜色正如平凡的纯粹  野草连着野草,青青黄黄  青青的是寂靜,黄黄的是寂寞  它们连平凡都不说  这是个迷,也是一种病  不,它们预言了世界  “跪着生和跪着死纠缠在一起”  说起来会让人心碎
摘 要: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的主要形式,能够通过读者的参与来感悟作品的价值。而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并体会需要翻译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翻译。作品《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国内目前存在两个汉译的版本,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译者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背景,因此在表现和创作译文时都加入了
摘 要:電影与摇滚的“碰撞”是一个互利双赢的结果。电影因为有了摇滚乐的嫁接而显得影像空间及视听元素得到了更大的拓宽,许多摇滚明星开始在影视作品中担任角色或者涉及相关音乐的演奏,得以吸引了更多的乐迷围观;摇滚乐则借助电影前所未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将其影响范围扩展到最大化的可能,某些曲目更是因为大银幕的广而告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本文以《紫醉金迷》为例对摇滚电影的绚丽浮华做一番大胆阐释。  关键词:迷幻摇滚
摘 要:沈从文塑造了众多湘西年轻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的整体数量庞杂,品行性情各异,生活背景相迥,但本文认为,此群体的命途遭际实际也是具备相似性与重叠性的,因为相当数量的湘西年轻女性都酝酿萌发出了出逃意识,并各自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实践。出走和外逃,这一从原本的生活圈围中跳脱而出的独行其是的特殊行为现象,本是不具常见性的,但其却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出现了不止一次,以至于就此成为了年轻女性的典型归宿。  因此
摘下夕阳做钓钩,  钓得星光和月升,  水潤莲馨扰不了,  金风又劝酒一盅。
詩意般的词语都给了你  祈求  别淋湿孱弱的一丝骄傲  你永远都不懂的矜持  柳树  滴落的苦涩  被记忆卷进舌底  延伸 无语  彩虹是虚幻之敌  一头连着梦一头牵着欣喜  加些蜜  点点滴滴  膨胀整个雨季  潮湿且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