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基于对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内在关系的认识,调研保定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保定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34
提高新農村建设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然而,保定市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仍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乡村优质人力资源外流、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改善。为此,如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保定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对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调查研究保定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保定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保定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以期对推进保定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关系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共同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是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工业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的高度发展,通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征收纳税来带农业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开拓空间。二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关系[1]。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发展中小城镇,因而为新农村建设积聚生产要素,推动城市化建设重心下移,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虽然会在一定程度地增加农村返乡人口,但限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现代化农业水平的发展,必然农村人口中“出”的比例仍然很高,推动城市化发展。三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我国现代化的两个方面,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往城镇转移,而工业化是指农业劳动力往非农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支持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2 保定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保定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城市化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新农村建设欠缺职业农民
新农村的建设势必需要人力、财力的聚集,而城镇化的发展,又使人才等优质资源向城市聚拢[2]。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才、资金的良性循环已近乎中断,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整体水平能力的欠缺是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虽然依靠政府的帮助,不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等相关活动,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此,提高职业农民数量,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技能水平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制约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
2.2 新农村建设科技水平含量较低
农业科技含量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科技水平不足,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规模效益不够高,产业培育和形成滞后于全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3]。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发展缓慢,抗灾能力不强。
2.3 城镇化发展未突出区位产业优势
一方面随着保定市不断在周边设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城市周边的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河北省旅发大会的开展,使得涞源、涞水、易县的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然而,保定市并未充分利用区位经济优势,发挥周围城镇群以及主干公路沿线的城镇特色产业。
2.4 新型城镇化减少优质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而保定市人多地少情况严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优质耕地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而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保定市的优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意识到土地资源锐减的严重性。
2.5 城市化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所有人共同的美好愿景。然而,工业排放废水、居民生活垃圾、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超标等现象将严重影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部分村镇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生产流程中部分环节并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而村镇干部对该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相关配套措施又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农村的村容村貌并未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3 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促进。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保定市的区位、资源、产业特点,本文提出以下三种主要的模式选择。
第一,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利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虽然保定市属于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系统的辐射作用。但随着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市区周边工业园区的开发,使得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延伸,城市的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因此,城市的扩张辐射在带动周边郊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生产要素向周边村镇的聚集,推进新农村建设[4]。
第二,利用区位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但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是弱质性产业,同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定市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市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精准农业[5]。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推进三产融合,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效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更是有利推动了保定市新农村建设。
第三,以优质资源为抓手,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另一有效途径是通过开发地区优质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经济。保定市县区拥有数量较多,而部分县区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如易县、顺平、阜平、涞源等。发挥农业多功能效应,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优质资源带动经济,以服务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4 结语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是现实的迫切需求。如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做好规划,通过各种模式发展经济,消除城乡差距。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运用产业支撑,加快城乡建设。
参考文献
[1]曾燕南.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策略选择--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4):94-97.
[2]徐光平.“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1,32(8):156-160.
[3]张艳.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4]孙正林.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求是学刊,2008,35(1):66-70.
[5]陳亮,杨静.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与我国农民权益保障[J].教学与研究,2011(3):38-4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34
提高新農村建设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然而,保定市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仍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乡村优质人力资源外流、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改善。为此,如何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保定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对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调查研究保定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保定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保定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以期对推进保定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关系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共同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是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工业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的高度发展,通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征收纳税来带农业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开拓空间。二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关系[1]。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发展中小城镇,因而为新农村建设积聚生产要素,推动城市化建设重心下移,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虽然会在一定程度地增加农村返乡人口,但限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现代化农业水平的发展,必然农村人口中“出”的比例仍然很高,推动城市化发展。三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我国现代化的两个方面,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往城镇转移,而工业化是指农业劳动力往非农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支持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2 保定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保定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城市化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新农村建设欠缺职业农民
新农村的建设势必需要人力、财力的聚集,而城镇化的发展,又使人才等优质资源向城市聚拢[2]。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才、资金的良性循环已近乎中断,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整体水平能力的欠缺是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虽然依靠政府的帮助,不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等相关活动,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此,提高职业农民数量,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技能水平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制约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
2.2 新农村建设科技水平含量较低
农业科技含量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科技水平不足,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规模效益不够高,产业培育和形成滞后于全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3]。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发展缓慢,抗灾能力不强。
2.3 城镇化发展未突出区位产业优势
一方面随着保定市不断在周边设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城市周边的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河北省旅发大会的开展,使得涞源、涞水、易县的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然而,保定市并未充分利用区位经济优势,发挥周围城镇群以及主干公路沿线的城镇特色产业。
2.4 新型城镇化减少优质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而保定市人多地少情况严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优质耕地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而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保定市的优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意识到土地资源锐减的严重性。
2.5 城市化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所有人共同的美好愿景。然而,工业排放废水、居民生活垃圾、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超标等现象将严重影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部分村镇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生产流程中部分环节并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而村镇干部对该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相关配套措施又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农村的村容村貌并未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3 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促进。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保定市的区位、资源、产业特点,本文提出以下三种主要的模式选择。
第一,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利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虽然保定市属于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系统的辐射作用。但随着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市区周边工业园区的开发,使得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延伸,城市的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因此,城市的扩张辐射在带动周边郊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生产要素向周边村镇的聚集,推进新农村建设[4]。
第二,利用区位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但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是弱质性产业,同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定市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市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精准农业[5]。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推进三产融合,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效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更是有利推动了保定市新农村建设。
第三,以优质资源为抓手,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另一有效途径是通过开发地区优质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经济。保定市县区拥有数量较多,而部分县区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如易县、顺平、阜平、涞源等。发挥农业多功能效应,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优质资源带动经济,以服务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4 结语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是现实的迫切需求。如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做好规划,通过各种模式发展经济,消除城乡差距。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运用产业支撑,加快城乡建设。
参考文献
[1]曾燕南.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策略选择--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4):94-97.
[2]徐光平.“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1,32(8):156-160.
[3]张艳.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4]孙正林.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求是学刊,2008,35(1):66-70.
[5]陳亮,杨静.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与我国农民权益保障[J].教学与研究,2011(3):38-4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