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学中不仅重视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
由于近几年各个学校都在扩招,我校生源也大不如前了.在这种形势下,借新课改的春风,我校数学组用两年时间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分组互助探究”的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实施.
一、营造良好的分组环境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传统的教室课桌安排采用“秧田式”,全部学生面向教师,这样的排列方式,暗示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教师讲解.通过采用方形聚集在一起的课桌安排形式,能使学生个体之间距离拉近,有利于学生面对面进行眼神交流和语言交流,促进合作与互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和习惯,其能力水平也各有高低.因此,分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分组互助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1.分组
每接一个新班级,必须先调查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与生之间是否存在暂时的排斥现象要有所了解.其次是根据男女比例、个性特征、学业成绩、能力强弱的差异进行均匀分组.这样便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小组人数
一般以6到7人为宜.因为小组人数只有达到一定的量,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观点和其他信息的量才相对大些.但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会造成管理上的不到位.
3.选好小组长,确定相应职责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由于组员的层次不同,能力也有大小,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比如,灌输团队合作意识、良性竞争意识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等,并定期进行角色转换.
三、教师编写好“导学案”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效地自主看书、讨论、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为了编写好“导学案”,备课组的老师每周都要集中教研2到3次,集大家的智慧,根据我校实际学情讨论、交流见解,轮流执笔编写导学案.教研时既要考虑每节课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应如何应对;还要考虑怎样让学困生在合作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以及他们所能承担的学习分量等.
四、课堂教学
教师先导出新课,后面基本按四个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约十分钟:小组互助探究.各组成员根据“导学案”,探究预习时标出的问题.实在没法弄清楚的问题,等第三个环节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第二个环节约八分钟: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由一个小组的代表归纳讲述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小组的导学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三个环节约十分钟:全班大讨论.展示过程中没解决的问题,有哪个组的同学知道的就主动起来回答.如果解答不完整的,则由教师来点评.第四个环节约十分钟:做练习题和小结.学生自主做练习题,有困难就主动请教本组成员或教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演,让其他组的成员来点评.最后由教师用两三分钟的时间点评、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课后的分组学习
课后,各组长及时对组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例如,检查作业和测试卷改错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或者自行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并且各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教学实践中,分组互助教学有利也有弊.毫无疑问,“分组互助探究”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也使优生学得更全面;若分组学习活动正常开展,教师监管到位,可以解决教学中因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够或不及时这一突出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分组学习与教学进度的矛盾.由于小组讨论和班级大讨论用时较多,难以控制,自然会影响教学进度,还经常挤用练习的时间,教学任务较难按时完成;二是课堂讨论时教师监控不到位,有些小组长能力又不够,控制不了本组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开小差,说闲话,依赖性强,总是组长那几个同学发言,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失去实效.
分组互助教学是自主式、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能克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种种误区,及时作好总结、评价和反思,采取相应的对策,分组互助探究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由于近几年各个学校都在扩招,我校生源也大不如前了.在这种形势下,借新课改的春风,我校数学组用两年时间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分组互助探究”的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实施.
一、营造良好的分组环境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传统的教室课桌安排采用“秧田式”,全部学生面向教师,这样的排列方式,暗示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教师讲解.通过采用方形聚集在一起的课桌安排形式,能使学生个体之间距离拉近,有利于学生面对面进行眼神交流和语言交流,促进合作与互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和习惯,其能力水平也各有高低.因此,分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分组互助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1.分组
每接一个新班级,必须先调查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与生之间是否存在暂时的排斥现象要有所了解.其次是根据男女比例、个性特征、学业成绩、能力强弱的差异进行均匀分组.这样便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小组人数
一般以6到7人为宜.因为小组人数只有达到一定的量,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观点和其他信息的量才相对大些.但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会造成管理上的不到位.
3.选好小组长,确定相应职责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由于组员的层次不同,能力也有大小,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比如,灌输团队合作意识、良性竞争意识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等,并定期进行角色转换.
三、教师编写好“导学案”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效地自主看书、讨论、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为了编写好“导学案”,备课组的老师每周都要集中教研2到3次,集大家的智慧,根据我校实际学情讨论、交流见解,轮流执笔编写导学案.教研时既要考虑每节课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应如何应对;还要考虑怎样让学困生在合作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以及他们所能承担的学习分量等.
四、课堂教学
教师先导出新课,后面基本按四个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约十分钟:小组互助探究.各组成员根据“导学案”,探究预习时标出的问题.实在没法弄清楚的问题,等第三个环节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第二个环节约八分钟: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由一个小组的代表归纳讲述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小组的导学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三个环节约十分钟:全班大讨论.展示过程中没解决的问题,有哪个组的同学知道的就主动起来回答.如果解答不完整的,则由教师来点评.第四个环节约十分钟:做练习题和小结.学生自主做练习题,有困难就主动请教本组成员或教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演,让其他组的成员来点评.最后由教师用两三分钟的时间点评、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课后的分组学习
课后,各组长及时对组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例如,检查作业和测试卷改错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或者自行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并且各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教学实践中,分组互助教学有利也有弊.毫无疑问,“分组互助探究”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也使优生学得更全面;若分组学习活动正常开展,教师监管到位,可以解决教学中因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够或不及时这一突出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分组学习与教学进度的矛盾.由于小组讨论和班级大讨论用时较多,难以控制,自然会影响教学进度,还经常挤用练习的时间,教学任务较难按时完成;二是课堂讨论时教师监控不到位,有些小组长能力又不够,控制不了本组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开小差,说闲话,依赖性强,总是组长那几个同学发言,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失去实效.
分组互助教学是自主式、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能克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种种误区,及时作好总结、评价和反思,采取相应的对策,分组互助探究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