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们常抱怨听不懂,教师则认为学生底子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对文言文知识产生兴趣,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点。对于中职学校,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人文情感非常关键。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知文言文的重要性,感知文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教学情感
  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诗文中的一些佳作,大多是文辞优美、简单易懂的大家名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欣赏价值,值得国人认真学习研究。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好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还能积淀古代文化。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从学来讲,作为学习主体,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尤其职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平时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感不强。有些学生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有排斥、畏惧心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古今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这需要时间来历练。同时,现实生活与文本内容之间存在差距,文言文被理解成为艰深晦涩的文字壁垒。从教来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想通过对文言文字简单的翻译、浅显的理解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实属杯水车薪。这样的灌输弱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被无情抛弃。加之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恰当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导致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职文言文的优点在于篇目稳定、难度适中、知识点固定、语法规律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老师抱怨“对牛弹琴”呢?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呢?
  1.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意义
  文言文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大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文字宝库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先哲们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都在这些千锤百炼、文采飞扬的文字中得以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要遵循作者的思路,明确教学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职校学生文化底子薄,没耐心,语文教师更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易于接受文言文知识。
  中职学校语文“大纲”要求:“要熟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110个)和文言虚词(12个)……理解词句含义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可见,职校文言文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依笔者看,文言文实际就是一种人文教育,要把人文情怀和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的相互配合。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有文化、有情操、有修养的人。
  2.注重培养语感注重现代意识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离开了语感,说和写都显得苍白。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阅读至关重要。“言为心声”,语言就是情感。教学时,教师一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引导学生注重通过句子节奏的划分来进行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反复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二是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如当前流行的“唱吧”等APP软件,让学生对文本提前进行感知,在学习《兰亭集序》时,要求学生自行录制音频文件,聆听自己的声音,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老师再做总结点评,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通过新型媒介轻松享受学习。
  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赋予古老的语言以新的时代内涵,站在现代人角度来诠释古文,古人的一些价值观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这样学生与古文间的距离被拉近,古人的思想情操和人生感悟为学生所体会。如:在学习爱情诗《静女》时,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古代男子约会自己喜爱的女子的那种心情,古时候恋人间相互爱慕会馈赠信物“彤管”和“荑草”,现代人也会赠送玫瑰等礼物给心仪的人,让学生在古今穿越中体会爱情的永恒和坚贞,感受主人公纯真而热烈的感情。事实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无论古今从未改变。
  3.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情感
  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法。职校的文言文教学:一是要根据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一些容易理解且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文章进行重点解读,夯实基础。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文声影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积极性,亲自体验和直观感受往往能加深印象。三是要注重文言文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结合。要将文言文教学较好地融入语文实践课,多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如《赤壁之战》《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等名篇人物众多、情节扣人心弦、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各人物形象特点,再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主旨,概括中心内容。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阅读兴趣得以稳定,文言文素养无形中得以提升。
  4.提高文化底蕴,注重行为示范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较强的文言文诵读能力。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学生要读,老师更要读。字正腔圆的朗读,是一种示范;声情并茂的诵读,是一种感染。文言文的韵味是通过吟诵来体会的,语感是通过吟诵积累的,倾听老师标准的吟诵,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
  汉语言文字的精髓通过语感集中体现,文言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意梳理、简单的内容总结,而是要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让学生从古人的文字中读出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如何自觉进步与自我提升。学习《赤壁赋》时,可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快意和“哀吾生之须臾”的悲苦。学习《琵琶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美妙意境中,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压抑隐痛中,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眼花缭乱”中,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意无穷中,去感慨琵琶女的悲惨身世,进而体会作者感叹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怀。
  (2)具有古代文化知识素养。教师不是万能的,一样需要积累和思考,需要在大千世界中悉心观察,用心沉淀,将传统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们。文言文涉及政治、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作品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具备扎实深厚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和理解。
  (3)有丰富的文言文教学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丰富的情感去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跟随老师去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操,文言文课堂才能活起来。有些教师在學生不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适得其反,语文学科的“韵味”无从谈起。要使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把文言文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教师只有注重“情理相通”,才能形成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审美人格。
  三、小结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牢笼,走向另一片广阔的天地。文言文教学在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服务。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指要针对职教特点,针对学生认知的具体水平来进行教学与反思。笔者认为,职校教师要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里,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审美,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文学修养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经典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情操和价值审美一旦根植于学生内心,将成为学生们一辈子可用的精神财富,放大到大的时代背景下看,语文教学还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和中心环节。课程库建设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学分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概念短语理论支撑出发,将之应用于中职生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扩点成句、情境想象、总结启示等方法细述概念短语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概念短语能提
近期,安达市展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主动承担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安达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召开会议调度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安达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为主题的系列创建活动,由学校负责人亲自挂帅,带领中层干部、党员、教职工、學生,每周定期赴挂点社区参与创建工作。  学校不仅在师生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知识学习和文明礼仪教育,更利用微信公眾号、QQ群等平台宣
全球化时代的工匠精神从伦理角度来看,在强调自身精益求精的同时,应更加强调运作资本的主体如何学会敬畏资本、对资本负责,从而避免资本的“恶”,发挥资本“善”的功能,使它承载道德与良知、责任与担当,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伦理之基。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从传统意义上看,工匠精神是指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及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也就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
翻转课堂从形式上可以概括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师生课上共同研讨。但在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背后,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来解决以下这些问题: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爱不爱
导生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文章结合当今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阐述了导生制的渊源、内涵与意义,分析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