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基地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3年“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徐州高级中学不断建设、完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实验基地,营造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探索了依托课程基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路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课程基地;特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70-02
  【作者简介】黄伟,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江苏徐州,221009)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作为区域推进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探索,正走向学校学习场域建构,形成一种新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设计,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其意义在于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2013年徐州高级中学“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以汉画像石为切入点,利用徐州的汉文化优势,以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基础,通过学校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基地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完善,持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先后编写了《汉画像石艺术解读》等校本课程读本,开设了“汉画像石艺术解读”“汉画像石拓片制作”“汉代三绝”“汉代古乐舞”“汉代车马文化与制作”等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多样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一、搭建课程载体,开发“真”课程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校本课程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所以校本课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才能成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载体,才能是“真”课程。当前的校本课程多属于“卖方市场”,无论是课程的立项还是课程的具体实施,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长久下来,学生学习热情衰退,学习能力不能得到真正提高,校本课程也就成了“伪”课程。
  我们一直以来崇尚“让学生过一种完整的校园生活”,我们主张学生快乐地学习,艺术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课程立项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在开发课程前期我们首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征求意见,以学生兴趣需求、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确定校本课程开设的范围。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给学生留出选课时间,让学生在网上自主选课,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再组班上课。而上课的地点也多安排在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功能教室,如“汉画像石艺术解读”就在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里上课,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重视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包括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也包括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与学校督导评价)。加强校本课程的动态管理,对于评价低的课程,学校采取限时整改直至取消的手段。
  二、提供实验平台,打造“好”课程
  校本课程应该立足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走进学生生命的课程。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立足学校特色,涉及国学、哲学、历史、艺术、体育、信息、科技等多个层面,课程实施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尽量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发展”过程中体验成功,提高能力。
  我校的“汉代车马文化与制作”课程利用先进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让学生利用电脑软件进行汉车马3D建模,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零件,再进行黏合、拼装,下一步学校将采购3D打印机直接打印。这一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不仅了解汉代文化知识,还接触了材料力学、热学、化学和物理等学科,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学术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完善课程建模,形成“新”课程
  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的主题来源可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类型可以是单一学科课程或综合课程。无论选择什么课程内容,都需要从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出发,将现有课程基础与开发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不断试验改进,彰显特色,发掘优势,逐步形成以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重点,以相关课程为支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型架构。
  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遵循“认识欣赏—深入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流程,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建构教学模型。让学生了解汉画像石的相关知识,对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和赏析,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应用相关知识,传承和创新这一文化形态。(我校课程基地校本课程的具体建构,请见文末表1。)
  四、提供体验平台,构筑成功课程
  成功的校本课程应该让学生从行为体验到内心体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事物,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意识,形成优良品质,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一名参加过“汉画像石拓片制作”课程的学生说:“原以为拓片制作就是‘复印’一幅图,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这是一个悉心研磨、耐心操作的创作过程,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点一点地成形,一点一滴的喜悦在心中汇聚,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还有一位学生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慢慢体味到汉代文化的美丽,深深为家乡的汉文化感到骄傲。”
  在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特色课程基地为发展平台,紧紧围绕课程基地建设开展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汉文化中艺术、体育、历史、政治、文学通过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达到综合教育的目的。为探究学习提供实验平台,形成有本土文化的资源,有学校基地特色的课程。当然,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要精心设计开发、细致落实完善、耐心监管修正,课程才有生命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斌.课程基地领跑高中学习的革命——关于开创高中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3(09).
  [2]文云全.发展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关键——例谈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架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5(04).
其他文献
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思考,到钱学森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人类对思维的探索不断发展。促进人的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新课题。  一、思维的本质  1.多门学科对思维的研究。  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化,许多其他学科相继独立。心理学把思维当作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揭示人的思维规律,重点关注思维在个体身上的发生、思维在人的各个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智思;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62-01  1.语文课堂 智慧学习。  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语文课堂异彩纷呈。静心冥想,依然觉得少了些什么。例如,文言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至于文章里应该重视的深刻意蕴却忽视了;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整体感知、内容梳理,但深层次的理解、灵动
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逐步降低、消除学生的心理阻抗、自然温润的过程,是兼具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过程。在倡导价值观教育的今
【摘 要】语文教学的概念、目标以及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核心价值目标,积极实现核心价值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益,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追求;写作能力;阅读教学  【文献标志码】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55-02  【作者简
【摘 要】江苏省丰县中学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课程基地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不论是课程基地的选题,还是课程基地体现的教育理念,或是课程基地呈现的丰富资源与多样的课程,都给人以美的印象。  【关键词】资源整合;课程基地;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3-0070-02  应江苏省丰县中学的邀请,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作为该课程基地
运用扫描电镜对烧结金刚石钻头加工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壁表面进行微观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纤维复合材料磨削钻孔过程中的纤维破坏机理和磨削表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玻璃
江苏省洪泽中学的文学社团课程基地建设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即"巧妙结合,全面发展"。学校通过环境、活动与教材的结合,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全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全优化计算了1,1′-二甲基-5,5′-偶氮四唑(1,1′-DM-5,5′-AT)和2,2′-二甲基-5,5′-偶氮四唑(2,2′-DM-5,5′-AT)的构型,并对其结构特征、分子轨道
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防护性能,已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轻型装甲车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弹头侵彻靶板的物理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模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