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IT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类教材编写模式,并以项目载体和行业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理念,从教材定位、教材内容选取、教材教法分析、教材配套资源建设等方面阐述项目驱动式高职IT类教材编写思路。
【关键词】项目载体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中圖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36-02
一、引言
教材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编写出满足IT行业发展需求,能够承载IT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高职IT类教材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IT类精品教材,但仍然满足不了IT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IT类教材,并与当前IT行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做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当前高职IT类教材存在以下的不足:
1.知识点全覆盖、知识碎片化。教材中罗列了大量专业知识点,尽管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顺序编排,也有相应的例子,但是所用的例子没有面向实际的项目应用,未能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2.缺少完整的项目实践案例。很多教材都有案例,但是案例不完整,或者出现前后衔接不到位或案例偏离行业的实际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3.教材缺少实际的行业工作情境,未能体现行业的工作过程或“生产”过程,这容易造成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教材定位分析
为了解决当前高职IT类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类教材编写思路,在编写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定位分析,否则容易导致所编写的教材脱离实际,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专业课程体系、行业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在高职的课程体系中,往往把课程按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专业拓展课等类别进行划分,为了使得教材能够更好地融入课程体系,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应确定属于哪个类别。
(二)行业工作过程分析。
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确定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处于工作过程的哪个环节,或者根据行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来确定教材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有:①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让学生“零距离”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②有利于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现代的生产意识;③使得教学的实施体现了工作与技术、社会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④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
(三)职业能力分析。
在熟悉行业的工作过程后,我们要明确所编写的教材所面向行业的职业岗位,并对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符合用人企业的“口味”。
四、教材内容的选取
教材的核心是教材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教材内容选取思路与做法(如图1-1所示):
1.行业调研。通过行业调研,让我们明确行业现状、行业的工程过程和行业的职业岗位。
2.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上一步所调研的职业岗位,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内容,然后根据工作内容分析形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3.选取项目载体。因为项目载体贯穿整本教材内容,所以这一步非常重要,项目应尽量用真实的项目或设计一个符合当前行业实际的项目,如果一个项目未能承载该课程的专业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选取多个项目,并将其整合到教材内容的编写中。
4.按照行业的工作过程划分项目模块。在本环节,应根据项目的实际划分项目模块,并把项目模块按照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编排。
5.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项目模块的划分情况,进一步分析与归纳,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编写时可根据实际嵌入工作任务书等相关文档。
6.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最后是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五、教材教法分析
我们通常认为,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的事,和教材没有关系,其实并不然,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如果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能融入教学方法,将能更好地为教学实施服务,提高教学效果。基于项目驱动的教材,建议融入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微课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于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小组教学法有利培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角色扮演法用于创设工作情境,增强学生凝聚力与参与度;微课教学法用于辅助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突破。
六、教材配套资源建设分析
编写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除了编写教材内容外,还要建设教材的配套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一本好的教材,不仅教材质量要好,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起到辅教促教、助学导学的作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材配套资源有:课件(PPT)、教材配套素材、教材项目源文件(源代码)、教学视频(微视频)、教材课程网站、项目文档、工作任务书、其它拓展资源等。
七、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类教材应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育教学理念,应有利于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教材应以项目载体贯穿整本教材内容,并根据项目载体实际和行业工作过程划分项目模块,并进一步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形成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0-31
[2]付正祥.高职教材改革设计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7):24-26
[3]陈琳,蒋艳红,李凡,王矗.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10):20-23
【关键词】项目载体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中圖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36-02
一、引言
教材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编写出满足IT行业发展需求,能够承载IT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高职IT类教材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IT类精品教材,但仍然满足不了IT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IT类教材,并与当前IT行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做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当前高职IT类教材存在以下的不足:
1.知识点全覆盖、知识碎片化。教材中罗列了大量专业知识点,尽管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顺序编排,也有相应的例子,但是所用的例子没有面向实际的项目应用,未能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2.缺少完整的项目实践案例。很多教材都有案例,但是案例不完整,或者出现前后衔接不到位或案例偏离行业的实际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3.教材缺少实际的行业工作情境,未能体现行业的工作过程或“生产”过程,这容易造成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教材定位分析
为了解决当前高职IT类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类教材编写思路,在编写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定位分析,否则容易导致所编写的教材脱离实际,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专业课程体系、行业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在高职的课程体系中,往往把课程按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专业拓展课等类别进行划分,为了使得教材能够更好地融入课程体系,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应确定属于哪个类别。
(二)行业工作过程分析。
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确定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处于工作过程的哪个环节,或者根据行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来确定教材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有:①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让学生“零距离”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②有利于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现代的生产意识;③使得教学的实施体现了工作与技术、社会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④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
(三)职业能力分析。
在熟悉行业的工作过程后,我们要明确所编写的教材所面向行业的职业岗位,并对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符合用人企业的“口味”。
四、教材内容的选取
教材的核心是教材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教材内容选取思路与做法(如图1-1所示):
1.行业调研。通过行业调研,让我们明确行业现状、行业的工程过程和行业的职业岗位。
2.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上一步所调研的职业岗位,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内容,然后根据工作内容分析形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3.选取项目载体。因为项目载体贯穿整本教材内容,所以这一步非常重要,项目应尽量用真实的项目或设计一个符合当前行业实际的项目,如果一个项目未能承载该课程的专业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选取多个项目,并将其整合到教材内容的编写中。
4.按照行业的工作过程划分项目模块。在本环节,应根据项目的实际划分项目模块,并把项目模块按照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编排。
5.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项目模块的划分情况,进一步分析与归纳,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编写时可根据实际嵌入工作任务书等相关文档。
6.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最后是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五、教材教法分析
我们通常认为,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的事,和教材没有关系,其实并不然,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如果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能融入教学方法,将能更好地为教学实施服务,提高教学效果。基于项目驱动的教材,建议融入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微课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于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小组教学法有利培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角色扮演法用于创设工作情境,增强学生凝聚力与参与度;微课教学法用于辅助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突破。
六、教材配套资源建设分析
编写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除了编写教材内容外,还要建设教材的配套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一本好的教材,不仅教材质量要好,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起到辅教促教、助学导学的作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材配套资源有:课件(PPT)、教材配套素材、教材项目源文件(源代码)、教学视频(微视频)、教材课程网站、项目文档、工作任务书、其它拓展资源等。
七、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类教材应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育教学理念,应有利于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教材应以项目载体贯穿整本教材内容,并根据项目载体实际和行业工作过程划分项目模块,并进一步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形成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0-31
[2]付正祥.高职教材改革设计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7):24-26
[3]陈琳,蒋艳红,李凡,王矗.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