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1844年—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清末著名商人。在动荡的晚清社会,他因能权力财富两手抓,在乱世中成为我国第一代实业家,被誉为“天下第一官商”。
在晚清时期的中国商界,有一个人曾经创下11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全国勘探总公司;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芦汉铁路;第一个内河航运公司;第一所工业大学——北洋大学;第一所正规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中国五所交通大学的前身);上海第一个私人图书馆;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这个人就是曾被称之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
盛宣怀于184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县龙溪。在清末,盛宣怀身兼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三重身份。荣华极盛之时,有人说他是“一手拿十六颗夜明珠”,指他所掌握的那些国家经营的洋务企业等单位,也是在说他有着左右国家经济的能力。
1870年,26岁的盛宣怀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开始发迹。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并委任他在上海办理轮船招商局。该企业于1873年正式营业,这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1875年,李鸿章又委任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他又开始插足矿业。1881年,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进入了电讯业。
在盛宣怀所掌握的诸多领域的权力和产业里面,最重要的应该是铁路。从1896年到1906年,盛宣怀担任清廷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共修铁路2100多公里,超过民国成立至民国二十年所修铁路总数。
盛宣怀一生的抱负,用李鸿章的话来说,就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但综合来看,盛宣怀的一生虽成功于此,却也是失败于此。能以官促商者,必也容易因官毁商,盛宣怀当然也不例外,但他好在能及时转向,找到另一根救命稻草。在甲午中日交战之后,靠山李鸿章倒台了,这样他的处境变得很不利,很多人要弹劾盛宣怀。但盛宣怀洞察时局,注意到政治优势转化到了张之洞这边,便抓住机会和张之洞做成了一笔交易。
当时张之洞所创湖北铁政局,经开销公项六百万两而无成效,部门切责。他正手足无措之时,盛宣怀来见,张之洞拿出两个给皇上的奏折给他看,其中一个是要弹劾他,一个则是要保举他。就这样,盛宣怀帮张之洞接下重整汉阳铁厂的重任,张之洞则帮他摆平弹劾一事,并保举他担任芦汉铁路督办大臣。张之洞以自己的政治优势换了一个经济砝码,而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生产的那些铁轨也不愁销路了。
这其实是因为盛宣怀和张之洞具有互补性,此时的清政府没钱办事,张之洞从中央拿不到钱,而盛宣怀钱财极多。二人通过交易各取所需,并完成了对全国路矿行业的垄断。
然而,时局的不平静,使得盛宣怀很难当好自己的官,当不好官,则经商就更难。在1911年,盛宣怀以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为自己以官经商的价值立场作了最好的注解。因为这一年,时任邮传部尚书和汉阳铁厂总经理的他发起了铁路收归国有运动。当时他面临着各地铁路自行商办的势头。如果这一行动得以成功,各个省你办一块我办一块,他的铁路和其他相关产业便被瓦解,汉阳铁厂的铁轨也将失去销路。
盛宣怀爱独断专行,这个时候,他试图以一贯的以官治商的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他要搞的铁路收归国有计划如果成功,那么汉阳铁厂的销路问题就解决了,但他自私的行为直接导致四川等地爆发反对铁路国有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便派湖广总督端方前往镇压。结果使得拥有强大的湖北新军的武汉军事空虚,半年前集合全党之力在广州起义尚且失败的革命党人,这一次仅凭很少的力量就在武汉首义成功。接着全国效仿,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民国建立,他的官商生涯也走到了头。
盛宣怀一生都在官场和商场之间辗转,有着在官僚和商人所具有的双重人格。在经商时,他先是官督商办,后来是官商合办,最后是商办。他的事迹有他的特殊性。因为在晚清时代,政治和经济是连成一块的,他的经商行为的背后多是政治力量的驱动,这固然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在依附权贵,甚至成为权贵阶层的过程中,盛宣怀这类人从商的不利因素是:无法克服的体制性障碍,无法得到法制保护的产权,以及社会舆论的普遍不同情。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能官财两旺,自有他超乎常人的能力,但他的最终失势,也让我们为之叹息。
盛宣怀(1844年—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清末著名商人。在动荡的晚清社会,他因能权力财富两手抓,在乱世中成为我国第一代实业家,被誉为“天下第一官商”。
在晚清时期的中国商界,有一个人曾经创下11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全国勘探总公司;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芦汉铁路;第一个内河航运公司;第一所工业大学——北洋大学;第一所正规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中国五所交通大学的前身);上海第一个私人图书馆;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这个人就是曾被称之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
盛宣怀于184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县龙溪。在清末,盛宣怀身兼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三重身份。荣华极盛之时,有人说他是“一手拿十六颗夜明珠”,指他所掌握的那些国家经营的洋务企业等单位,也是在说他有着左右国家经济的能力。
1870年,26岁的盛宣怀被李鸿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赏识开始发迹。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并委任他在上海办理轮船招商局。该企业于1873年正式营业,这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1875年,李鸿章又委任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他又开始插足矿业。1881年,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进入了电讯业。
在盛宣怀所掌握的诸多领域的权力和产业里面,最重要的应该是铁路。从1896年到1906年,盛宣怀担任清廷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共修铁路2100多公里,超过民国成立至民国二十年所修铁路总数。
盛宣怀一生的抱负,用李鸿章的话来说,就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但综合来看,盛宣怀的一生虽成功于此,却也是失败于此。能以官促商者,必也容易因官毁商,盛宣怀当然也不例外,但他好在能及时转向,找到另一根救命稻草。在甲午中日交战之后,靠山李鸿章倒台了,这样他的处境变得很不利,很多人要弹劾盛宣怀。但盛宣怀洞察时局,注意到政治优势转化到了张之洞这边,便抓住机会和张之洞做成了一笔交易。
当时张之洞所创湖北铁政局,经开销公项六百万两而无成效,部门切责。他正手足无措之时,盛宣怀来见,张之洞拿出两个给皇上的奏折给他看,其中一个是要弹劾他,一个则是要保举他。就这样,盛宣怀帮张之洞接下重整汉阳铁厂的重任,张之洞则帮他摆平弹劾一事,并保举他担任芦汉铁路督办大臣。张之洞以自己的政治优势换了一个经济砝码,而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生产的那些铁轨也不愁销路了。
这其实是因为盛宣怀和张之洞具有互补性,此时的清政府没钱办事,张之洞从中央拿不到钱,而盛宣怀钱财极多。二人通过交易各取所需,并完成了对全国路矿行业的垄断。
然而,时局的不平静,使得盛宣怀很难当好自己的官,当不好官,则经商就更难。在1911年,盛宣怀以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为自己以官经商的价值立场作了最好的注解。因为这一年,时任邮传部尚书和汉阳铁厂总经理的他发起了铁路收归国有运动。当时他面临着各地铁路自行商办的势头。如果这一行动得以成功,各个省你办一块我办一块,他的铁路和其他相关产业便被瓦解,汉阳铁厂的铁轨也将失去销路。
盛宣怀爱独断专行,这个时候,他试图以一贯的以官治商的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他要搞的铁路收归国有计划如果成功,那么汉阳铁厂的销路问题就解决了,但他自私的行为直接导致四川等地爆发反对铁路国有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便派湖广总督端方前往镇压。结果使得拥有强大的湖北新军的武汉军事空虚,半年前集合全党之力在广州起义尚且失败的革命党人,这一次仅凭很少的力量就在武汉首义成功。接着全国效仿,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民国建立,他的官商生涯也走到了头。
盛宣怀一生都在官场和商场之间辗转,有着在官僚和商人所具有的双重人格。在经商时,他先是官督商办,后来是官商合办,最后是商办。他的事迹有他的特殊性。因为在晚清时代,政治和经济是连成一块的,他的经商行为的背后多是政治力量的驱动,这固然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在依附权贵,甚至成为权贵阶层的过程中,盛宣怀这类人从商的不利因素是:无法克服的体制性障碍,无法得到法制保护的产权,以及社会舆论的普遍不同情。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能官财两旺,自有他超乎常人的能力,但他的最终失势,也让我们为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