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思维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1、蜜蜂给谁引路? 2、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3、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问题提出后,紧接着安排讨论,要求结合上下文想想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例如《科利亚的木匣》一文中,讲妈妈挖出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两个自然段,在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对比着进行分折。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科利亚记忆没有错误:十步已经尽力去挖,挖得深,挖得范围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找不到。这里记录了科利亚的思维过程,得到的便是“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断。科利亚经过自已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从科利亚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前面的交代,可以判断出他埋下木匣时的年龄。从中能够看出他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思维训练。
三、打破常规,多方位开发学生假设、联想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规,改变这种老师堂堂主动,学生课课被动的局势呢?经过实践,我们灵活运用了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假设、联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当时周围没有石块乌鸦应当怎样才能喝水呢?由于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出示了几幅画面来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水盆里掉在外面的洗衣服角儿还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则是一位小朋友将几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来了。针对以上几幅富有启发生的画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种喝水的方法:将瓶子推倒,让水流出来,衔来布条一头浸在瓶子里,另一头露在外面,让水流出来。可以衔来小树枝,小杂物等放入瓶子,让水流出来这样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启发生的画面加快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
老师的适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教学低年级《小猫种鱼》一文,“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的小鱼”。课文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思考想象的余地,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小猫种鱼能收到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动脑动嘴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提高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重视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体会,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语言、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具体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壮士 》时,讲到课文的结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想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续写这个故事。这种“再创想象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以及创造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表情或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结全阅读教学进行扩写、续写等片断练习,作文训练中的假想性作文,愿望性作文等,都可以借助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只要教师能够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1、蜜蜂给谁引路? 2、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3、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问题提出后,紧接着安排讨论,要求结合上下文想想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例如《科利亚的木匣》一文中,讲妈妈挖出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两个自然段,在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对比着进行分折。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科利亚记忆没有错误:十步已经尽力去挖,挖得深,挖得范围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找不到。这里记录了科利亚的思维过程,得到的便是“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断。科利亚经过自已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从科利亚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前面的交代,可以判断出他埋下木匣时的年龄。从中能够看出他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思维训练。
三、打破常规,多方位开发学生假设、联想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规,改变这种老师堂堂主动,学生课课被动的局势呢?经过实践,我们灵活运用了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假设、联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当时周围没有石块乌鸦应当怎样才能喝水呢?由于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出示了几幅画面来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水盆里掉在外面的洗衣服角儿还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则是一位小朋友将几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来了。针对以上几幅富有启发生的画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种喝水的方法:将瓶子推倒,让水流出来,衔来布条一头浸在瓶子里,另一头露在外面,让水流出来。可以衔来小树枝,小杂物等放入瓶子,让水流出来这样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启发生的画面加快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
老师的适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教学低年级《小猫种鱼》一文,“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的小鱼”。课文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思考想象的余地,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小猫种鱼能收到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动脑动嘴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提高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重视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体会,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语言、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具体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壮士 》时,讲到课文的结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想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续写这个故事。这种“再创想象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以及创造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表情或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结全阅读教学进行扩写、续写等片断练习,作文训练中的假想性作文,愿望性作文等,都可以借助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只要教师能够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