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经历一个先适应的过程,由于高中数学无论从难度上还是学习要求上都要比初中阶段的数学更高一层,从学习方法上讲,学生还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以听教师的讲为主,教师布置什么任务学生就完成什么任务,这与高中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领悟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自己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很大的距离。再者,由于学生身体的发育经历高峰期,这一阶段学生情绪极易出现
一、高中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出现下列一些认识:
1.数学难学,但是为了高考,还得拼命去学习。这种态度其实是受到利益驱动的结果,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这样去做,因此有这样态度的学生虽说学习数学是比较努力的,但却是被动的,因为他把学习数学仅仅当成获取人生阶段性价值目标的一种工具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就从学习数学中得不到真正的学习乐趣,从而影响个人数学素养的提高。
2.数学太难,可望而不可即,能学多少算多少。这是典型畏难思想的表现,由于受到外界对学习数学过于偏激的看法,使得学生一看到数学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数学难学,并且离自己的成功太遥远,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应有的信心,从一开始就失去了进取得原动力,代之以随遇而安的自我安慰,能学多少算多少,完全是一种应付的心理,这就谈不到数学学习的质量问题。
3.数学学习是理科学生的事,学习文科就没有必要去认真对待。数学是理科,文科学生为什么要学呢,似乎没有必要。这种错误认识与我们对学科的认识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包括我们的许多教师,都认为数学属于理科,这样导致学习文科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数学做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是我们要掌握的一种基础知识,并非有文理科之分,只是要求不一样罢了。有了这种认识,使得文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把它当成包袱,从而影响了高考成绩的提高。
二、矫正偏差认识的途径
面对高中生学习中对数学存在地的各种不正确认识,我们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并努力去矫正。
1.化解畏难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普遍畏难情绪,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弄清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化解学生由于学习数学困难而带来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点一滴抓起,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情绪变化与状态的改变,利用我们学习数学的经历来影响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数学并不困难,要对自己有信心,并不断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认识,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数学并没有文理之分,要矫正这种认识上的偏见,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把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联系起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学习中的方法知道,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从更深一层次去认识数学,知道数学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也必将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对它的学习,同时,告诉学生,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有用的,从另一个侧面教育学生甩掉学习的思想包袱,改变对数学高深莫测的认识,改变学习的态度,并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注重过程教育,培养效率意识。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去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搞清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才会学得轻松,学得透彻,因此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去注重数学知识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率是重要的,它不但牵涉到我们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关系到我们以后办事的效率,对一个人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数学的功能也就在于此。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思路,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数学教育。
4.注重学生自觉习惯的培养,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去不断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有些问题并不是已有的,如果我们不琢磨自己去解决,那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很危险的,而学生时代,特别是高中时代,一个人能力的形成也正处于上升时期,这时候正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与形成稳定时期。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素质,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引导得当,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效果自然良好。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让学生去创造什么,对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新的看法、认识,解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新的解法,学习当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可以视为学习的创新成果,在不断地的鼓励与培养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
(河北省藁城市第二中学)
一、高中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出现下列一些认识:
1.数学难学,但是为了高考,还得拼命去学习。这种态度其实是受到利益驱动的结果,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这样去做,因此有这样态度的学生虽说学习数学是比较努力的,但却是被动的,因为他把学习数学仅仅当成获取人生阶段性价值目标的一种工具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就从学习数学中得不到真正的学习乐趣,从而影响个人数学素养的提高。
2.数学太难,可望而不可即,能学多少算多少。这是典型畏难思想的表现,由于受到外界对学习数学过于偏激的看法,使得学生一看到数学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数学难学,并且离自己的成功太遥远,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应有的信心,从一开始就失去了进取得原动力,代之以随遇而安的自我安慰,能学多少算多少,完全是一种应付的心理,这就谈不到数学学习的质量问题。
3.数学学习是理科学生的事,学习文科就没有必要去认真对待。数学是理科,文科学生为什么要学呢,似乎没有必要。这种错误认识与我们对学科的认识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包括我们的许多教师,都认为数学属于理科,这样导致学习文科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数学做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是我们要掌握的一种基础知识,并非有文理科之分,只是要求不一样罢了。有了这种认识,使得文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把它当成包袱,从而影响了高考成绩的提高。
二、矫正偏差认识的途径
面对高中生学习中对数学存在地的各种不正确认识,我们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并努力去矫正。
1.化解畏难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普遍畏难情绪,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弄清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化解学生由于学习数学困难而带来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点一滴抓起,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情绪变化与状态的改变,利用我们学习数学的经历来影响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数学并不困难,要对自己有信心,并不断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认识,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数学并没有文理之分,要矫正这种认识上的偏见,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把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联系起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学习中的方法知道,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从更深一层次去认识数学,知道数学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也必将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对它的学习,同时,告诉学生,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有用的,从另一个侧面教育学生甩掉学习的思想包袱,改变对数学高深莫测的认识,改变学习的态度,并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注重过程教育,培养效率意识。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去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搞清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才会学得轻松,学得透彻,因此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去注重数学知识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率是重要的,它不但牵涉到我们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关系到我们以后办事的效率,对一个人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数学的功能也就在于此。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思路,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数学教育。
4.注重学生自觉习惯的培养,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去不断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有些问题并不是已有的,如果我们不琢磨自己去解决,那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很危险的,而学生时代,特别是高中时代,一个人能力的形成也正处于上升时期,这时候正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与形成稳定时期。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素质,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引导得当,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效果自然良好。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让学生去创造什么,对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新的看法、认识,解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新的解法,学习当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可以视为学习的创新成果,在不断地的鼓励与培养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
(河北省藁城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