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天津港发展现状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也是目前国内码头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港口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货源以集装箱、原油及其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汽车、大型设备等为重点。天津港吞吐量持续快速提升:200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t,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t,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 000万TEU,综合排名全国第三、世界第五,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是天津港的运营主体,目前总资产超过850亿元,是国内首家拥有境内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的沿海港口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当前,天津港集团的主营业务涵盖港口装卸、国际物流、港口地产、综合服务等领域,其中港口装卸产业是天津港集团的支柱产业。2010年,天津港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75亿元,在全国港口企业中仅次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起点不高、自然条件并不出众的人工港口的经营者,天津港集团通过深入实践和不断探索,找到适应自身特点的经营和发展之路,成功实现行业地位和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
2 在产业经营基础上实施资本运营
经济发展遵循其特有的变化规律。一流的企业总是能够及时洞察经济运行的周期轨迹,在变化的环境中准确把握行业和自身发展在宏观经济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并顺应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基业常青。
过去10年,无论是我国经济还是我国港口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天津港更是利用短短9年时间连续跨越4个亿吨级台阶,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并成为天津市建设“两个中心”的核心载体,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天津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准确把握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果断实施深水化、专业化和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的一系列产业经营战略,使港口功能、规模等级、服务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在天津港不断提升港口规模等级、拓展港口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南疆散货码头、东突堤改造、北港池集装箱码头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设、改造和运营过程中,资本运营深入其中并发挥关键作用。
多年以来,通过土地和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方式,天津港集团盘活港口存量资产,并以此为“杠杆”撬动港口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港口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设资金,使天津港在经济增长的高峰期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天津港集团以资本为纽带,与世界一流的航运公司、码头运营商和著名货主企业建立联盟关系,为稳定自身货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两个上市公司为平台,天津港集团全面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成功上市使天津港集团先后从资本市场上直接、间接筹集资金逾100亿元用于港口经营性项目的建设,为港口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两地上市不仅为天津港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度,更为天津港集团引入先进的治理经验和管控模式,使其在高速成长过程中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持续推进决策科学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使天津港集团从传统国有企业迅速转变为遵循国际运营规则的优质港航企业。
3 布局四大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波动,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持续低迷,对我国的外贸及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受此影响,国内港口行业长达10年之久的高速增长期宣告结束,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周期。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竞争格局,天津港集团为巩固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继续运用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这一“法宝”。在产业经营领域,在现有四大产业的发展框架下,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延伸并完善产业链,全面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天津港集团颇具创新意义的举措。
在天津港集团的四大产业中,港口装卸业是其正处于发展成熟期的核心业务,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国际物流产业、港口地产业以及综合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处于成长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增值业务;综合服务业中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则处于引入期,是企业的“种子”业务。金融服务业对于天津港集团而言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其产业经营进入新层次的标志,更是其未来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首先,金融服务业能为天津港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有助于在全程物流链中为天津港集团的客户做好资金支持和服务,降低客户的营运成本和财务风险,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再次,金融服务业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盈利的重要业务单元,通过投资设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望实现投资资本的快速增值,进而推动股东回报的最大化。
在明确的战略定位下,天津港集团积极探索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努力在金融领域寻求新的价值回报。具体实施过程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研判,明确金融业务的发展目标、投资层级和实施步骤,全面提升金融业务决策能力,尤其是积极把握金融行业的内在特点和市场环境,密切跟踪金融市场与一流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时动态,持续推进相关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二是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结构优化,在统筹布局的基础上做好重点项目的投资安排,全面提升金融板块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总体盈利水平。加快资源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收益业务方向配置,对于不符合此类特点的既有财务型投资,可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选择适时退出。
三是密切关注风险,切实做好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的识别、测度和防范,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评审和管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投资原则,划定投资禁区,保证企业安全运营,稳健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衔接的有效模式,建立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提升金融板块的营运效率,充分利用金融产业对于外部资源的有效汲取和对集团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功能,助推集团各个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4 提升资本运营层次,扩展资本运营 空间
产业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资本运营则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在做好产业经营的基础上,天津港集团应进一步拓展资本运营空间,提升资本运营层次,使之成为推动港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真正有效地做好资本运营,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依法合规,规范运作。天津港集团已是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其实施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只有符合市场规范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只有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空间开展更为有效的资本运营活动。
二是围绕战略,服务产业。天津港集团开展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紧密围绕自身的战略目标、产业布局和经营方针开展。脱离产业经营的资本运营活动不仅无助于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甚至有可能招致新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三是稳健实施,风险可控。资本运营是高风险活动,不当的投融资和资本扩张可能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因此,天津港集团应当推进稳健可控的资本运营活动,既要保证资本的增值性,又要保证资本的安全性。
四是循序渐进,把握节奏。企业的资本规模应当与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只有规模适度,才能真正获得规模优势,并且避免因管理层级的增加而加大信息成本和管理风险。
下一阶段天津港集团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向如下:
一是以两个上市公司为平台,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积极培育优质资产,并择机以适当方式注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经济资源的转换效率,加速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企业获取持续变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市值管理,建立有效的市值管理机制。资本市场的全流通使上市公司财富的体现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净资产,而是市值。市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上市企业未来通过资本这一“杠杆”实现兼并收购和扩张的能力。市值的大小取决于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发展空间的预期。因此,天津港集团在做好产业经营、提升盈利能力、创造内在投资价值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按市场化的运行规则规范公司运营,优化治理结构,整合公司资源,树立盈利能力强、产权清晰、治理完善、决策高效、信誉良好的公众形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溢价,扩大市值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本运营效率。
三是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改善管理效率和服务功能。对于一些长期效益不佳、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带来实质性经济效益的企业予以特别处理,切实保障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一些业务相近、资源分散的企业要进行整合,以提升管理效率,保持竞争优势。
从天津港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其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进程中,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并举的经营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產业经营必须以资本利润率为核心,在成熟模式下实现规模的扩张,在创新模式中实现产业的升级;资本运营必须以产业经营为基础,实现企业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尽管对于金融资本的运营是集团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捷径,但开展金融业务必须立足企业,着眼行业,同时注意结构优化、节奏控制、时机选择和风险防范。
(作者单位: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计财部)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也是目前国内码头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港口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货源以集装箱、原油及其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汽车、大型设备等为重点。天津港吞吐量持续快速提升:200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t,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t,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 000万TEU,综合排名全国第三、世界第五,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是天津港的运营主体,目前总资产超过850亿元,是国内首家拥有境内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的沿海港口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当前,天津港集团的主营业务涵盖港口装卸、国际物流、港口地产、综合服务等领域,其中港口装卸产业是天津港集团的支柱产业。2010年,天津港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75亿元,在全国港口企业中仅次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起点不高、自然条件并不出众的人工港口的经营者,天津港集团通过深入实践和不断探索,找到适应自身特点的经营和发展之路,成功实现行业地位和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
2 在产业经营基础上实施资本运营
经济发展遵循其特有的变化规律。一流的企业总是能够及时洞察经济运行的周期轨迹,在变化的环境中准确把握行业和自身发展在宏观经济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并顺应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基业常青。
过去10年,无论是我国经济还是我国港口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天津港更是利用短短9年时间连续跨越4个亿吨级台阶,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并成为天津市建设“两个中心”的核心载体,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天津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准确把握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果断实施深水化、专业化和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的一系列产业经营战略,使港口功能、规模等级、服务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在天津港不断提升港口规模等级、拓展港口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南疆散货码头、东突堤改造、北港池集装箱码头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设、改造和运营过程中,资本运营深入其中并发挥关键作用。
多年以来,通过土地和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方式,天津港集团盘活港口存量资产,并以此为“杠杆”撬动港口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港口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设资金,使天津港在经济增长的高峰期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天津港集团以资本为纽带,与世界一流的航运公司、码头运营商和著名货主企业建立联盟关系,为稳定自身货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两个上市公司为平台,天津港集团全面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成功上市使天津港集团先后从资本市场上直接、间接筹集资金逾100亿元用于港口经营性项目的建设,为港口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两地上市不仅为天津港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度,更为天津港集团引入先进的治理经验和管控模式,使其在高速成长过程中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持续推进决策科学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使天津港集团从传统国有企业迅速转变为遵循国际运营规则的优质港航企业。
3 布局四大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波动,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持续低迷,对我国的外贸及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受此影响,国内港口行业长达10年之久的高速增长期宣告结束,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周期。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竞争格局,天津港集团为巩固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继续运用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这一“法宝”。在产业经营领域,在现有四大产业的发展框架下,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延伸并完善产业链,全面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天津港集团颇具创新意义的举措。
在天津港集团的四大产业中,港口装卸业是其正处于发展成熟期的核心业务,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国际物流产业、港口地产业以及综合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处于成长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增值业务;综合服务业中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则处于引入期,是企业的“种子”业务。金融服务业对于天津港集团而言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其产业经营进入新层次的标志,更是其未来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首先,金融服务业能为天津港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有助于在全程物流链中为天津港集团的客户做好资金支持和服务,降低客户的营运成本和财务风险,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再次,金融服务业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盈利的重要业务单元,通过投资设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望实现投资资本的快速增值,进而推动股东回报的最大化。
在明确的战略定位下,天津港集团积极探索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努力在金融领域寻求新的价值回报。具体实施过程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研判,明确金融业务的发展目标、投资层级和实施步骤,全面提升金融业务决策能力,尤其是积极把握金融行业的内在特点和市场环境,密切跟踪金融市场与一流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时动态,持续推进相关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二是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结构优化,在统筹布局的基础上做好重点项目的投资安排,全面提升金融板块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总体盈利水平。加快资源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收益业务方向配置,对于不符合此类特点的既有财务型投资,可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选择适时退出。
三是密切关注风险,切实做好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的识别、测度和防范,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评审和管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投资原则,划定投资禁区,保证企业安全运营,稳健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衔接的有效模式,建立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提升金融板块的营运效率,充分利用金融产业对于外部资源的有效汲取和对集团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功能,助推集团各个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4 提升资本运营层次,扩展资本运营 空间
产业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资本运营则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在做好产业经营的基础上,天津港集团应进一步拓展资本运营空间,提升资本运营层次,使之成为推动港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真正有效地做好资本运营,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依法合规,规范运作。天津港集团已是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其实施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只有符合市场规范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只有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空间开展更为有效的资本运营活动。
二是围绕战略,服务产业。天津港集团开展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紧密围绕自身的战略目标、产业布局和经营方针开展。脱离产业经营的资本运营活动不仅无助于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甚至有可能招致新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三是稳健实施,风险可控。资本运营是高风险活动,不当的投融资和资本扩张可能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因此,天津港集团应当推进稳健可控的资本运营活动,既要保证资本的增值性,又要保证资本的安全性。
四是循序渐进,把握节奏。企业的资本规模应当与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只有规模适度,才能真正获得规模优势,并且避免因管理层级的增加而加大信息成本和管理风险。
下一阶段天津港集团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向如下:
一是以两个上市公司为平台,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积极培育优质资产,并择机以适当方式注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经济资源的转换效率,加速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企业获取持续变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市值管理,建立有效的市值管理机制。资本市场的全流通使上市公司财富的体现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净资产,而是市值。市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上市企业未来通过资本这一“杠杆”实现兼并收购和扩张的能力。市值的大小取决于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发展空间的预期。因此,天津港集团在做好产业经营、提升盈利能力、创造内在投资价值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按市场化的运行规则规范公司运营,优化治理结构,整合公司资源,树立盈利能力强、产权清晰、治理完善、决策高效、信誉良好的公众形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溢价,扩大市值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本运营效率。
三是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改善管理效率和服务功能。对于一些长期效益不佳、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带来实质性经济效益的企业予以特别处理,切实保障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一些业务相近、资源分散的企业要进行整合,以提升管理效率,保持竞争优势。
从天津港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其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进程中,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并举的经营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產业经营必须以资本利润率为核心,在成熟模式下实现规模的扩张,在创新模式中实现产业的升级;资本运营必须以产业经营为基础,实现企业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尽管对于金融资本的运营是集团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捷径,但开展金融业务必须立足企业,着眼行业,同时注意结构优化、节奏控制、时机选择和风险防范。
(作者单位: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计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