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教育功能,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阐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320093-0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大学生在的业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学生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活动。随着高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再是高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她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教育功能。从其效果上看,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方面与体育课在功能上并驾齐驱,其内容不受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约束,其活动形式别具一格,其功能相对独立,且无可替代,对调节学生感情和心理的平衡,也起到直接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大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传递人类体育文化。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外脱节是高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完整的高校体育教育应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偶合,课外与课内活动同等重要。课外体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为学生提供具有较高自主权和较大自由度的学习和锻炼环境,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目的不明确
各级领导普遍存在重竞赛,轻群体,对课外体育活动投入少,关心不够,课外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不足,每年投入课外体育活动的经费屈指可数,使很多有益的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并且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各系工作的综合评价机制。
(三)宣传、教育得少
学生没能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自身身体状况还能够适应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健康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数是凭兴趣和爱好,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增强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场地器材缺乏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体育设施更为相对减少。受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制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不同需要得不到应有满足,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五)缺乏活动组织与指导
虽然大学生经过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体育教育,但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还是习惯于在教师辅导和组织下进行运动,缺乏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意识,而且一定数量的学生仍然没有形成自我锻炼习惯。
(六)管理形式及课外活动内容传统化
目前高校管理形式及课外活动内容来看,依然走着传统模式的老路,如形式老套、方法教条、流于形式等,使得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效果和质量不高,既不能调动广大同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对策
(一)健全合理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现阶段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应该是:体育部或是体育教研室,具体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可根据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制定政策性制度与文件提供参考依据,并与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共同遵照制定的制度与文件配合开展工作,体育部在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首先,体育部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更多地争取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关心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只有紧紧依靠各部门的合力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长期、有序、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
在体育部指导下,建立各单项俱乐部。体育单项俱乐部的建立必须组织健全、章程完善、活动定时。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担任指导,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器材,要把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还可开展技术、裁判培训讲座,也可由俱乐部承办一些校、系的比赛。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裁判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热情的参与者和观众,再加上有教师参与指导,俱乐部的活动开展会更健康,更有效果,也充分发挥学生各团队的作用,形成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局面。
(三)培养体育骨干参与组织管理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骨干。一方面要求他们体育运动水平要高,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求文化课专业成绩优良,作风正派,有一个组织能力,对同学有亲和力,能体会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起到教师无法起到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在平时注意发现和选择有威望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给予关心指导,有针对性传授体育基本知识、体育竞赛规则和保健卫生知识,使他们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积极宣传强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四)健全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离不开场地和器材,良好的运动场地设施和充足的运动器材将直接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因此,要健全体育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管理。适当增加保管室运动器材借还和运动场地的开放时间,便于学生利用早上、晚上和周末进行课外锻炼,这一举措可以缓解场地、器材不足与时间的冲突。
(五)建立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将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各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部应建立健全评价各系体育活动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有各系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次数、系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校运会成绩等,以此来促进各系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廷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2]杜雷,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2).
[3]刘大海、马强、尹俊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胥凡、曹秀玲,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简介:
黄秋玲,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320093-0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外,大学生在的业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学生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活动。随着高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再是高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她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教育功能。从其效果上看,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方面与体育课在功能上并驾齐驱,其内容不受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约束,其活动形式别具一格,其功能相对独立,且无可替代,对调节学生感情和心理的平衡,也起到直接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大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传递人类体育文化。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外脱节是高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完整的高校体育教育应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偶合,课外与课内活动同等重要。课外体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为学生提供具有较高自主权和较大自由度的学习和锻炼环境,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目的不明确
各级领导普遍存在重竞赛,轻群体,对课外体育活动投入少,关心不够,课外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不足,每年投入课外体育活动的经费屈指可数,使很多有益的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并且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各系工作的综合评价机制。
(三)宣传、教育得少
学生没能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自身身体状况还能够适应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健康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数是凭兴趣和爱好,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增强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场地器材缺乏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体育设施更为相对减少。受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制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不同需要得不到应有满足,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五)缺乏活动组织与指导
虽然大学生经过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体育教育,但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还是习惯于在教师辅导和组织下进行运动,缺乏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意识,而且一定数量的学生仍然没有形成自我锻炼习惯。
(六)管理形式及课外活动内容传统化
目前高校管理形式及课外活动内容来看,依然走着传统模式的老路,如形式老套、方法教条、流于形式等,使得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效果和质量不高,既不能调动广大同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对策
(一)健全合理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现阶段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应该是:体育部或是体育教研室,具体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可根据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制定政策性制度与文件提供参考依据,并与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共同遵照制定的制度与文件配合开展工作,体育部在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首先,体育部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更多地争取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关心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只有紧紧依靠各部门的合力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长期、有序、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
在体育部指导下,建立各单项俱乐部。体育单项俱乐部的建立必须组织健全、章程完善、活动定时。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担任指导,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器材,要把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还可开展技术、裁判培训讲座,也可由俱乐部承办一些校、系的比赛。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裁判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热情的参与者和观众,再加上有教师参与指导,俱乐部的活动开展会更健康,更有效果,也充分发挥学生各团队的作用,形成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局面。
(三)培养体育骨干参与组织管理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骨干。一方面要求他们体育运动水平要高,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求文化课专业成绩优良,作风正派,有一个组织能力,对同学有亲和力,能体会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起到教师无法起到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在平时注意发现和选择有威望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给予关心指导,有针对性传授体育基本知识、体育竞赛规则和保健卫生知识,使他们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积极宣传强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四)健全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离不开场地和器材,良好的运动场地设施和充足的运动器材将直接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因此,要健全体育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管理。适当增加保管室运动器材借还和运动场地的开放时间,便于学生利用早上、晚上和周末进行课外锻炼,这一举措可以缓解场地、器材不足与时间的冲突。
(五)建立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将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各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部应建立健全评价各系体育活动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有各系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次数、系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校运会成绩等,以此来促进各系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廷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2]杜雷,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2).
[3]刘大海、马强、尹俊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胥凡、曹秀玲,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简介:
黄秋玲,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