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具里程碑事件
中国首发海外长期国债
10月21日,中国财政部代表团在伦敦与7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举行签字仪式,宣布成功发行10亿欧元和5亿美元的债券。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10年期长期欧元债券,发行额也是有史以来欧元债券发行中最高的。
中国此次发行债券的评级为BBB+/A2。由于市场对这笔债券的需求非常旺盛,导致牵头经办行在巡回推荐期间上调这两种债券的价格。
中国财政部官员认为此次发行取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欧洲的债券市场去年以来表现低迷,但此次投资者认购踊跃,欧元债券的认购总额超过发行面值总额的4倍,投资者不仅来自西欧国家,还有北欧。美元债券的认购额也超过发行面值总额的2.7倍,投资者主要来自亚洲等地区。其次,购债者中基金众多,这些基金多是着眼长期投资。本次发债还为今后中国到欧洲进行类似融资提供了参考。
银行人士表示,此次发行是一个里程碑,它为中国今后在国际资本市场继续发债融资提供了参考。
最受牵连的公司
中国两大保险公司身陷委托理财
中国最大的国有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披露,闽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经营。而公司在闽发证券的账户上值约4.46亿元的国债未能收回。
更早些时候,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经营汉唐证券,而中国财险在汉唐证券的账户上有3.565亿元的国债和5685万元的现金。为了把规模做大,证券公司不惜盲目扩大委托理财,给客户许以保底和高息,委托理财的形式多是以代客户购买国债的形式签合同,再用国债回购形式将资金套出转而炒股。
委托理财的黑洞,已经从上市公司蔓延到保险公司身上。本想将资金放在证券公司获得更大的收益,没想到证券公司出了问题,进而“连累”到保险公司的资金安全。
在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事件披露之后,一些市场人士对此表示出很大的担忧。由于目前披露出来的问题,均出在问题券商当中,那么,有没有爆发出来的危机或即将爆发出来的危机?业内人士由此担心,保险业可能还有更多的此类无法收回的资产尚未被披露。
对于保险公司资金委托理财的方式,有专家提出了质疑: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这两笔资金是否符合保险资金的现行投资渠道?
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比较狭窄,仅局限于《保险法》所规定的几种,如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资金运用形式,而且不得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保险公司进入证券市场便成为一种普遍期望的投资通路。只是在中国股市监管体系尚不规范和相关的监管规定尚未出台之际,是否还会有更多的保险公司身陷泥潭?
最积极的举措
国家保护私人储投收益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物权法草案作出规定:私人对其合法取得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国家保护私人储蓄,国家保护私人投资及其收益。这项草案完善了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物权法草案规定:私人对其依法取得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享有所有权,国家保护私人投资以及因投资获得的收益等。涉及保护私人财产的具体条款则包括:私人对其合法取得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国家保护私人储蓄;国家保护私人投资及其收益;国家保护私人财产的继承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投入到企业的,由出资人按照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百姓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十六大报告特别讲到: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而年初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也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中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在稳步的推进中。
最具个性的人
史美伦
史美伦结束了三年半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生涯,只身返回香港,背后是毁誉参半的评说。而香港却以百般的热情拥抱史美伦。10月,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委任史美伦为行政会议成员,成为香港政府的重要决策者之一,众多跨国公司纷纷盛邀她加盟为非执行董事。
对于史美伦,内地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业内人士赞扬她的专业水准却又指责她不谙国情。她的“执法、执法、再执法”,“监管、监管、再监管”的铿锵之语令不少券商心惊胆颤。
中国股市的起起伏伏,成为人们判断监管者功过的依据;而规范股市之路也因此而走走停停。史美伦在香港证监会的磨练使她在面临指责时毫不动摇,她的个性是那么的“鲜明”。
在中国证监会的任期内,史美伦参与提出了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准则;施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保荐人制度、发审委改革、建立退市机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每一步都显得踏实有力。她虽然已离去,但是中国股市走向规范、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已经不可能回头。所以她希望人们记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胜于一切。
而返回香港,史美伦的法律背景,从事金融和证券业多年以及历任香港和中央证监机构要职的经历,使香港人相信,史美伦会对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以作出重大贡献。而她在中央高层所培养出的宏观视野正是香港所缺乏和需要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