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司频繁在美国遭遇挫折。
例如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认为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设备可能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因此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禁止美国电信运营商采购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又如三一集团的关联公司在美兴建风电场,地基都已打好,但CFIUS认为有碍美国国家安全,提交报告给奥巴马总统建议否决,奥巴马下令三一关联公司拆除设备走人。再如美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A123,本已决定向万向集团出售80%的股份,但其在国会压力下将这些资产出售给了一家美国公司。
这些事情显然让当事中国公司很沮丧,因为在各行各业,美国几乎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市场;同时这也令中国公司愤怒,因为无论国会还是CFIUS,都没拿出像样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指控。因此,华为认为众院报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阻碍竞争、阻挠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三一更是以违法违宪为名,将CFIUS和奥巴马总统告到了美国法院。
这些事情在中国国内也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是其加强贸易和产业保护的借口,奥巴马此举是为选举拉票,中国公司遭遇了歧视性待遇。他们因此建议,中国政府应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启动对思科、苹果、微软公司的安全审查,将美国公司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样的解读固然解气,但未必勾勒了真实、完整的图景,中国政府果真照此思路行事,恐怕与前些时候某些人士鼓动对日开打经济战一样,最终只能收获巨大的“双输”。
我们当然不是要肯定美国议员和CFIUS做得对,而是希望提醒中国公众和当事公司,无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还是对美国市场,我们需要有更为客观且全面的认识,否则就容易采取小赢大输、短期赢长期输的不理智行动。
首先,国家安全审查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美国有,欧洲有,中国也有。从历史数据来看,CFIUS是美国一个跨部门的政府机构,立场基本中立,不受党派影响。1988年至2010年这23年间,外国企业共向CFIUS通报了1997个投资项目。CFIUS启动审查程序的有121个,占6%;被CFIUS否决的有70个,占3.5%。金融危机爆发后,审查比例迅速提高,2009年至2010年审查比例达38%,否决率也高达12%。
即使如此,数据也未显示出中国企业受到了格外严厉的对待。2010年,35个投资项目受到CFIUS审查,为23年来之最。其中来自中国的有六个,四个通过,两个否决。被否决的项目一个涉及稀有矿产,一个涉及光纤通信设备。CFIUS当年顶住了国会和行业协会的压力,坚持不对鞍钢在密西西比州的投资启动安全审查。
传统上,事关军工、能源、高科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是CFIUS的审查重点。而2010年通过审查的项目,三个是能源,一个是高科技。事实上,连续几年,中国对美投资都在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这个势头仍在延续之中。
其次,自由贸易仍是美国的主流思想和政策选择,对于选举期间少数政客的过激言行,我们不必过于当真。《华尔街日报》在上个月的一篇社论中指出:“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保护主义者赢过白宫宝座。”这的确是美国的历史现实。数十年来,美国均是全球头号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和资本流入国,同时也是全球头号贸易逆差国。这其中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因素,更与美国根深蒂固的自由贸易理念直接相关。
因此,中国不要轻言“反制”。且不说我们有无实力反制,比如,美国可以没有华为,中国可不可以没有微软?即使我们有这个实力,也不应轻易开启贸易战。
当今世界,中国是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整体而言,美国的市场开放度要比中国高得多,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高过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说中日开打贸易战对中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中美开打贸易战的结果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所以,携手维护已不牢固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
对那些因安全审查因素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正确的做法,首先是坚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无法放弃。其次要适应“美国特色”,学会用美国人的方式跟美国人打交道。美国人重程序、讲法治,因此三一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就是很好的尝试。
另外,美国是多元社会,美国媒体尤其主流媒体是重事实信证据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种多元结构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透明也是美国社会的特色,“如果你告诉人们你有不能说的秘密,人们自然就会假設你在做坏事”,这句概括普通美国人心态的话,尤其值得华为这样过度内敛、形象封闭的中国公司参考。
最后,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更多的是政治制度和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中国企业对这一点要有足够认识。否则,因“不公”而产生的挫折感,可能令原本有机会的中国企业,错失在美国长远发展的机会。
例如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认为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设备可能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因此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禁止美国电信运营商采购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又如三一集团的关联公司在美兴建风电场,地基都已打好,但CFIUS认为有碍美国国家安全,提交报告给奥巴马总统建议否决,奥巴马下令三一关联公司拆除设备走人。再如美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A123,本已决定向万向集团出售80%的股份,但其在国会压力下将这些资产出售给了一家美国公司。
这些事情显然让当事中国公司很沮丧,因为在各行各业,美国几乎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市场;同时这也令中国公司愤怒,因为无论国会还是CFIUS,都没拿出像样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指控。因此,华为认为众院报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阻碍竞争、阻挠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三一更是以违法违宪为名,将CFIUS和奥巴马总统告到了美国法院。
这些事情在中国国内也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是其加强贸易和产业保护的借口,奥巴马此举是为选举拉票,中国公司遭遇了歧视性待遇。他们因此建议,中国政府应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启动对思科、苹果、微软公司的安全审查,将美国公司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样的解读固然解气,但未必勾勒了真实、完整的图景,中国政府果真照此思路行事,恐怕与前些时候某些人士鼓动对日开打经济战一样,最终只能收获巨大的“双输”。
我们当然不是要肯定美国议员和CFIUS做得对,而是希望提醒中国公众和当事公司,无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还是对美国市场,我们需要有更为客观且全面的认识,否则就容易采取小赢大输、短期赢长期输的不理智行动。
首先,国家安全审查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美国有,欧洲有,中国也有。从历史数据来看,CFIUS是美国一个跨部门的政府机构,立场基本中立,不受党派影响。1988年至2010年这23年间,外国企业共向CFIUS通报了1997个投资项目。CFIUS启动审查程序的有121个,占6%;被CFIUS否决的有70个,占3.5%。金融危机爆发后,审查比例迅速提高,2009年至2010年审查比例达38%,否决率也高达12%。
即使如此,数据也未显示出中国企业受到了格外严厉的对待。2010年,35个投资项目受到CFIUS审查,为23年来之最。其中来自中国的有六个,四个通过,两个否决。被否决的项目一个涉及稀有矿产,一个涉及光纤通信设备。CFIUS当年顶住了国会和行业协会的压力,坚持不对鞍钢在密西西比州的投资启动安全审查。
传统上,事关军工、能源、高科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是CFIUS的审查重点。而2010年通过审查的项目,三个是能源,一个是高科技。事实上,连续几年,中国对美投资都在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这个势头仍在延续之中。
其次,自由贸易仍是美国的主流思想和政策选择,对于选举期间少数政客的过激言行,我们不必过于当真。《华尔街日报》在上个月的一篇社论中指出:“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保护主义者赢过白宫宝座。”这的确是美国的历史现实。数十年来,美国均是全球头号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和资本流入国,同时也是全球头号贸易逆差国。这其中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因素,更与美国根深蒂固的自由贸易理念直接相关。
因此,中国不要轻言“反制”。且不说我们有无实力反制,比如,美国可以没有华为,中国可不可以没有微软?即使我们有这个实力,也不应轻易开启贸易战。
当今世界,中国是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整体而言,美国的市场开放度要比中国高得多,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高过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说中日开打贸易战对中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中美开打贸易战的结果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所以,携手维护已不牢固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
对那些因安全审查因素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正确的做法,首先是坚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无法放弃。其次要适应“美国特色”,学会用美国人的方式跟美国人打交道。美国人重程序、讲法治,因此三一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就是很好的尝试。
另外,美国是多元社会,美国媒体尤其主流媒体是重事实信证据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种多元结构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透明也是美国社会的特色,“如果你告诉人们你有不能说的秘密,人们自然就会假設你在做坏事”,这句概括普通美国人心态的话,尤其值得华为这样过度内敛、形象封闭的中国公司参考。
最后,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更多的是政治制度和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中国企业对这一点要有足够认识。否则,因“不公”而产生的挫折感,可能令原本有机会的中国企业,错失在美国长远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