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常青的。”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一轮的实验,其成果初见成效。本期,我们邀请到一线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教研员以及学生共同谈课改,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群策群力。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反思这一轮的高中课程实施,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成为课改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难题一旦得到破解,素质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1:应试压力过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建议: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规范办学行为
当前的高中教学体系,仍然体现以高考为龙头,以学科纸笔测试为单一方式,以成绩排名论质量。单一的考试评价使课程和教学被限制在所要考的知识和技能之内,而考试“高要求”进一步导致了教学“高要求”,教师有意无意地拔高了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要想使减负真正取得实效,观念更新是前提,考试评价是导向,提高效率是核心,规范办学行为是保障。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用考试改革来引导课程改革,加大高考的改革步伐,使之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进一步探索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积极尝试档案袋评价、solo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课程标准,一方面要进行更加精确的描述和界定,提高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准确把握,减少有意或无意的拔高行为;另一方面要把学校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问题2: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均衡
建议: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加强校本课程评价
目前,我市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普遍存在重视国家课程轻视校本课程,重视高考课程轻视非高考课程的现象,完整的课程体系仍未建立。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的时候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提高课程领导力,制定对学校课程目标、设置、内容、实施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统筹利用,挖掘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学科拓展、跨学科综合、职校合作、院校合作、居校合作等多种途径,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可考虑建立区域课程资源中心,将各校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安排。我们必须认识到突破学科界限、突破校园界限是未来课程创新的重要方向。由于校本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实施校本课程评价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完善的重要保障。
问题3:教师对新课改仍然不适应
建议:从源头抓起、分类培训
加速提高教师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从教师结构调整、培养、培训、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考虑到课程结构的变化,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实施课程开发。呼吁师范院校尽快完善与新课程教师需求相协调的教师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教研方式,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项目研究等方式,建立多主体、跨时空、高效率的扁平化网络教研,提高教研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常青的。”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一轮的实验,其成果初见成效。本期,我们邀请到一线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教研员以及学生共同谈课改,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群策群力。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反思这一轮的高中课程实施,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成为课改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难题一旦得到破解,素质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1:应试压力过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建议: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规范办学行为
当前的高中教学体系,仍然体现以高考为龙头,以学科纸笔测试为单一方式,以成绩排名论质量。单一的考试评价使课程和教学被限制在所要考的知识和技能之内,而考试“高要求”进一步导致了教学“高要求”,教师有意无意地拔高了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要想使减负真正取得实效,观念更新是前提,考试评价是导向,提高效率是核心,规范办学行为是保障。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用考试改革来引导课程改革,加大高考的改革步伐,使之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进一步探索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积极尝试档案袋评价、solo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课程标准,一方面要进行更加精确的描述和界定,提高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准确把握,减少有意或无意的拔高行为;另一方面要把学校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问题2: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均衡
建议: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加强校本课程评价
目前,我市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普遍存在重视国家课程轻视校本课程,重视高考课程轻视非高考课程的现象,完整的课程体系仍未建立。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的时候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提高课程领导力,制定对学校课程目标、设置、内容、实施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统筹利用,挖掘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学科拓展、跨学科综合、职校合作、院校合作、居校合作等多种途径,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可考虑建立区域课程资源中心,将各校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安排。我们必须认识到突破学科界限、突破校园界限是未来课程创新的重要方向。由于校本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实施校本课程评价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完善的重要保障。
问题3:教师对新课改仍然不适应
建议:从源头抓起、分类培训
加速提高教师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从教师结构调整、培养、培训、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考虑到课程结构的变化,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实施课程开发。呼吁师范院校尽快完善与新课程教师需求相协调的教师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教研方式,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项目研究等方式,建立多主体、跨时空、高效率的扁平化网络教研,提高教研的有效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