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营造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角活动;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0004-02
引 言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区角活动流于形式[1]。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园自2019年开始对小班课程进行调整,每天减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将上午10:00—10:40设为区角活动时间。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根据教学需求制作教具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幼儿游戏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如选区角、了解人数限制、不能随意在区域内乱跑、学会整理游戏材料等。看似简单的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开学第一天,笔者邀请幼儿家长充当活动的“教具”,让家长一对一地指导幼儿按规则开展区角活动。开学前,笔者将幼儿的学号、亲子活动规则及整个活动流程发送到家长群内,让家长先熟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带着孩子陆续入园,先引导孩子将红牌插入有学号的晨检袋,再教孩子到区角活动插卡袋中取出标有自己学号的黄牌,之后带着孩子熟悉活动室的布局,让孩子了解有哪些材料。家长可以先问孩子想要参与哪个区角活动,之后让孩子把黄牌插入相应区角袋中,并告诉孩子这一区域的规则,鼓励孩子玩游戏。游戏结束后,家长引导孩子将游戏材料放到指定位置。这一环节结束后,家长带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接着,笔者向家长介绍注意事项,要求家长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星期,每天入园先带孩子選择区角插卡,离园时将卡放回区角活动的插卡袋中。有了家长的配合,笔者班的区角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在三位教师的配合下也有序进行,顺利消除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将幼儿带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二、投放符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游戏区域材料
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有的幼儿较为依赖玩具,喜欢抱着玩具入睡。玩具汽车、玩具枪、奥特曼等深受男孩子的喜爱,美人鱼、毛绒玩具、小乐器等是女孩子的最爱。开学前,笔者将原先摆放在教室里的美容院、医院小屋的标牌撕下,将教室打造成玩具城,幼儿很喜欢这两间神秘的小屋。另外,娃娃家、美工区、语言区等在小班区域创设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此外,笔者班还增设了建构区和小餐厅,这样总共有七个区域,可满足班上31位幼儿的需求。笔者将每个区角的人数控制在4~6人,确保幼儿有序合作,避免发生打闹。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高质量游戏的根本,材料要有可操作性且能反复使用。开学前,笔者和叶老师在网上收集了许多小班美工区、益智区、小餐厅的材料,将图片和链接发到家长群里,并将家长分组,建议家长选择适合孩子的材料,这能在提高幼儿活动质量的同时,确保游戏材料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及需求。
三、观察幼儿游戏,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开学初,笔者在投放小餐厅材料时,将材料分类放入分类盒中,如肉蛋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刚入园的幼儿缺乏经验,在收拾材料时会将材料混在一起,导致第二天参与游戏的幼儿受到材料的干扰,游戏目的性不明确。于是,笔者在游戏前与幼儿展开讨论,向幼儿强调分类摆放材料,并带领幼儿认识分类盒上的标记。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强,很快便能正确对材料进行分类。一段时间后,只需笔者稍加提醒,幼儿便能分门别类地将材料摆放整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戏的针对性。
美工区的材料摆满了三个柜子,笔者班有几名幼儿十分喜欢这一区域的游戏,反反复复地进行了每一项操作,而且能够将材料摆放得十分整齐。在一次卫生大检查时,笔者发现,摆在柜子里的开放式操作材料,如水粉颜料、碟子、调色盘、图形积木等通通塞进了柜子里,一些材料还被藏了起来。原来,大部分幼儿对美工区游戏兴趣较低,只有看到特定材料,才会有参与兴趣。针对幼儿的问题,笔者引导幼儿重新整理材料,并对幼儿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美工区操作材料逐渐丰富,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逐渐变得浓厚,他们的创意越来越多。
娃娃家热闹了一阵子后也变得冷清,有一次,两名女孩子走入娃娃家,并没有去照顾宝宝,而是在旁边拼了一张小桌子,并将娃娃家的食物摆在桌上,面对面坐下来开始聊天。笔者突然发现,娃娃家的小床挤占了幼儿的游戏空间,于是游戏结束后,笔者和幼儿一起,将几张小床拼成了一组长沙发,只保留一张小床,拼搭的桌子成了茶几,这样便有了家的氛围。第二天一早,笔者拿来针线,把两个床套缝成了两个漂亮的沙发垫,温馨的小家吸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位幼儿走入娃娃家,都能有新的创意,一位男孩儿愉快地玩着娃娃,说爸爸上班去了;到卧室兜兜转转后又开心地回到娃娃家,说爸爸下班了。一位女孩儿抱着她的娃娃着急地说:“我的娃娃生病了要吃药了……”作为教师,我们要观察、倾听,不断调整或增添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如今,幼儿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区角,并投入游戏中,听到早操音乐后能迅速相互提醒,收拾整理材料。第一节集体活动结束后,幼儿又有序地走入自己选择的区角,专注于自己的游戏。
四、重视阅读区的创设和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我班设有一个固定的书架,能摆放30多本书,方便幼儿选择和取放。幼儿在入园前,每人至少要带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摆在书架上。图书的种类繁多,有动物百科、经典故事、绘本等。在阅读区,我们摆放了一张粉色的小方桌(四周有护角),四个带软垫的小方凳,方便幼儿静心阅读书籍。但幼儿的阅读兴趣不高,很少有幼儿自主选择到阅读区阅读。于是,笔者利用餐前或餐后的时间,引导幼儿阅读书籍,并组织幼儿进行改编表演,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主动到阅读区借阅书籍,并能结合自身经验猜测故事情节。其中,书架上的动物小百科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十分喜欢小动物,在翻阅这些书籍后,他们能够准确说出动物的名字,还想要了解动物的习性。笔者也十分喜欢小动物,于是一边向幼儿介绍小动物的习性,一边画出小动物,在笔者的带领下,幼儿也开始在白板上涂涂画画。此时,边阅读边绘画的想法自然融入幼儿心灵,于是笔者在阅读区增设了一面阅读墙,在这里,幼儿能够边读边画,从而对阅读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五、加强整合,优化区域空間和区域材料
经过几个月的自主选择游戏,幼儿熟悉了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但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兴趣有所降低。如今,功能齐全的小餐厅冷冷清清,娃娃家的娃娃也随意丢在地上。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他们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生活区域完整的“家”,从而感受大家庭的热闹与温暖。因此,笔者将小餐厅搬进了娃娃家,将原来与娃娃家相邻的玩具城移至原来的小餐厅区域。此时的娃娃家空间扩大了一倍,有了厨房、客厅、卧室,幼儿进入娃娃家,便能回想起家庭生活,从此娃娃家更名为“我的家”。幼儿走入这一区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客人。家里的“爸爸妈妈”一个做饭,一个洗碗,“弟弟”负责招待“客人”,“姐姐”在一边打扮布娃娃。在游戏过程中,一家人热烈地交流着。笔者用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当游戏结束时,幼儿便快速收拾,恢复家的原貌。整合后的区域——“我的家”成了笔者班的亮点,每天都有惊喜和新发现。随后,笔者将画画融入阅读区,使阅读墙实现美术与阅读的整合。区域的两两整合优化了区域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为灵活,想象更为丰富,交流更为自然、顺畅。
课程上的科学小实验激发了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海绵宝宝”“彩虹糖”“磁铁钓鱼”等实验器材代替了原本益智区的部分材料。在旁边观察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提出问题、提高活动难度,保证活动的目的性和质量。在美术课程“欣赏糖纸”后,美工区的包糖果也从原来收集的现成糖纸变为幼儿自己设计糖纸。集体教学泥工活动“兔子”“鸭子”后,幼儿更主动地从借助工具和模型塑造物品变为徒手捏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教学与区域的整合和区域材料的优化,让幼儿探索更有主动性,操作更加多样化。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因幼儿的热情投入而不断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幼儿玩得开心、玩得专注、玩得持久,并在玩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聂其伟.幼儿园区角活动:符合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J].教育界,2021(01):85-86.
作者简介:戴红仙(1972.11—),女,安徽绩溪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县级“骨干教师”“模范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两次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多次参加省级课题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角活动;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0004-02
引 言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区角活动流于形式[1]。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园自2019年开始对小班课程进行调整,每天减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将上午10:00—10:40设为区角活动时间。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根据教学需求制作教具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幼儿游戏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如选区角、了解人数限制、不能随意在区域内乱跑、学会整理游戏材料等。看似简单的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开学第一天,笔者邀请幼儿家长充当活动的“教具”,让家长一对一地指导幼儿按规则开展区角活动。开学前,笔者将幼儿的学号、亲子活动规则及整个活动流程发送到家长群内,让家长先熟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带着孩子陆续入园,先引导孩子将红牌插入有学号的晨检袋,再教孩子到区角活动插卡袋中取出标有自己学号的黄牌,之后带着孩子熟悉活动室的布局,让孩子了解有哪些材料。家长可以先问孩子想要参与哪个区角活动,之后让孩子把黄牌插入相应区角袋中,并告诉孩子这一区域的规则,鼓励孩子玩游戏。游戏结束后,家长引导孩子将游戏材料放到指定位置。这一环节结束后,家长带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接着,笔者向家长介绍注意事项,要求家长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星期,每天入园先带孩子選择区角插卡,离园时将卡放回区角活动的插卡袋中。有了家长的配合,笔者班的区角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在三位教师的配合下也有序进行,顺利消除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将幼儿带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二、投放符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游戏区域材料
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有的幼儿较为依赖玩具,喜欢抱着玩具入睡。玩具汽车、玩具枪、奥特曼等深受男孩子的喜爱,美人鱼、毛绒玩具、小乐器等是女孩子的最爱。开学前,笔者将原先摆放在教室里的美容院、医院小屋的标牌撕下,将教室打造成玩具城,幼儿很喜欢这两间神秘的小屋。另外,娃娃家、美工区、语言区等在小班区域创设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此外,笔者班还增设了建构区和小餐厅,这样总共有七个区域,可满足班上31位幼儿的需求。笔者将每个区角的人数控制在4~6人,确保幼儿有序合作,避免发生打闹。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高质量游戏的根本,材料要有可操作性且能反复使用。开学前,笔者和叶老师在网上收集了许多小班美工区、益智区、小餐厅的材料,将图片和链接发到家长群里,并将家长分组,建议家长选择适合孩子的材料,这能在提高幼儿活动质量的同时,确保游戏材料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及需求。
三、观察幼儿游戏,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开学初,笔者在投放小餐厅材料时,将材料分类放入分类盒中,如肉蛋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刚入园的幼儿缺乏经验,在收拾材料时会将材料混在一起,导致第二天参与游戏的幼儿受到材料的干扰,游戏目的性不明确。于是,笔者在游戏前与幼儿展开讨论,向幼儿强调分类摆放材料,并带领幼儿认识分类盒上的标记。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强,很快便能正确对材料进行分类。一段时间后,只需笔者稍加提醒,幼儿便能分门别类地将材料摆放整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戏的针对性。
美工区的材料摆满了三个柜子,笔者班有几名幼儿十分喜欢这一区域的游戏,反反复复地进行了每一项操作,而且能够将材料摆放得十分整齐。在一次卫生大检查时,笔者发现,摆在柜子里的开放式操作材料,如水粉颜料、碟子、调色盘、图形积木等通通塞进了柜子里,一些材料还被藏了起来。原来,大部分幼儿对美工区游戏兴趣较低,只有看到特定材料,才会有参与兴趣。针对幼儿的问题,笔者引导幼儿重新整理材料,并对幼儿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美工区操作材料逐渐丰富,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逐渐变得浓厚,他们的创意越来越多。
娃娃家热闹了一阵子后也变得冷清,有一次,两名女孩子走入娃娃家,并没有去照顾宝宝,而是在旁边拼了一张小桌子,并将娃娃家的食物摆在桌上,面对面坐下来开始聊天。笔者突然发现,娃娃家的小床挤占了幼儿的游戏空间,于是游戏结束后,笔者和幼儿一起,将几张小床拼成了一组长沙发,只保留一张小床,拼搭的桌子成了茶几,这样便有了家的氛围。第二天一早,笔者拿来针线,把两个床套缝成了两个漂亮的沙发垫,温馨的小家吸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位幼儿走入娃娃家,都能有新的创意,一位男孩儿愉快地玩着娃娃,说爸爸上班去了;到卧室兜兜转转后又开心地回到娃娃家,说爸爸下班了。一位女孩儿抱着她的娃娃着急地说:“我的娃娃生病了要吃药了……”作为教师,我们要观察、倾听,不断调整或增添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如今,幼儿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区角,并投入游戏中,听到早操音乐后能迅速相互提醒,收拾整理材料。第一节集体活动结束后,幼儿又有序地走入自己选择的区角,专注于自己的游戏。
四、重视阅读区的创设和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我班设有一个固定的书架,能摆放30多本书,方便幼儿选择和取放。幼儿在入园前,每人至少要带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摆在书架上。图书的种类繁多,有动物百科、经典故事、绘本等。在阅读区,我们摆放了一张粉色的小方桌(四周有护角),四个带软垫的小方凳,方便幼儿静心阅读书籍。但幼儿的阅读兴趣不高,很少有幼儿自主选择到阅读区阅读。于是,笔者利用餐前或餐后的时间,引导幼儿阅读书籍,并组织幼儿进行改编表演,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主动到阅读区借阅书籍,并能结合自身经验猜测故事情节。其中,书架上的动物小百科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十分喜欢小动物,在翻阅这些书籍后,他们能够准确说出动物的名字,还想要了解动物的习性。笔者也十分喜欢小动物,于是一边向幼儿介绍小动物的习性,一边画出小动物,在笔者的带领下,幼儿也开始在白板上涂涂画画。此时,边阅读边绘画的想法自然融入幼儿心灵,于是笔者在阅读区增设了一面阅读墙,在这里,幼儿能够边读边画,从而对阅读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五、加强整合,优化区域空間和区域材料
经过几个月的自主选择游戏,幼儿熟悉了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但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兴趣有所降低。如今,功能齐全的小餐厅冷冷清清,娃娃家的娃娃也随意丢在地上。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他们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生活区域完整的“家”,从而感受大家庭的热闹与温暖。因此,笔者将小餐厅搬进了娃娃家,将原来与娃娃家相邻的玩具城移至原来的小餐厅区域。此时的娃娃家空间扩大了一倍,有了厨房、客厅、卧室,幼儿进入娃娃家,便能回想起家庭生活,从此娃娃家更名为“我的家”。幼儿走入这一区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客人。家里的“爸爸妈妈”一个做饭,一个洗碗,“弟弟”负责招待“客人”,“姐姐”在一边打扮布娃娃。在游戏过程中,一家人热烈地交流着。笔者用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当游戏结束时,幼儿便快速收拾,恢复家的原貌。整合后的区域——“我的家”成了笔者班的亮点,每天都有惊喜和新发现。随后,笔者将画画融入阅读区,使阅读墙实现美术与阅读的整合。区域的两两整合优化了区域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为灵活,想象更为丰富,交流更为自然、顺畅。
课程上的科学小实验激发了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海绵宝宝”“彩虹糖”“磁铁钓鱼”等实验器材代替了原本益智区的部分材料。在旁边观察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提出问题、提高活动难度,保证活动的目的性和质量。在美术课程“欣赏糖纸”后,美工区的包糖果也从原来收集的现成糖纸变为幼儿自己设计糖纸。集体教学泥工活动“兔子”“鸭子”后,幼儿更主动地从借助工具和模型塑造物品变为徒手捏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教学与区域的整合和区域材料的优化,让幼儿探索更有主动性,操作更加多样化。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因幼儿的热情投入而不断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幼儿玩得开心、玩得专注、玩得持久,并在玩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聂其伟.幼儿园区角活动:符合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J].教育界,2021(01):85-86.
作者简介:戴红仙(1972.11—),女,安徽绩溪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县级“骨干教师”“模范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两次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多次参加省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