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连续看到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先是文山十几个女中学生围殴一个同学,然后是昆明一个女生被同学欺负到跳楼,还有某地一个男生在学校被打到颅骨破裂。校园暴力层出不穷确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这并不是个新问题,事实上,古今中外,只要有校园,有青春,就有暴力存在。
多数时候,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人们总会把责任和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管和惩罚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根本。事实上,这些措施都不能减少校园暴力,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青春觉醒的顶峰,是人生最无法无天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逆反心理最强的一段。孩子们不会因为教育和监管而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那些监管很有可能激发一部分孩子的逆反,使之变本加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强化教育和监管,但是老师和学生数量的对比,注定了学校无法监控到所有孩子的分分秒秒,所以预防孩子遭受校园暴力侵害,主要靠孩子自己和家长。一家一两个孩子,与其指望学校,不如靠自己,或者我说得再直接一点,这事只能靠自己。
在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孩子并不是偶尔被欺负一次,多数严重的暴力事件,受害者都是多次长期被欺凌的。当这种事被曝光,大家只会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坏或者学校睁眼瞎,却不去问一个问题:孩子长期被欺负,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在第一次被欺负的时候就告诉家长,结果会大不同。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期被欺负却不告诉家长呢?这里面当然有施暴者威胁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家长缺乏信任,而这种信任缺失正是很多长期校园暴力没有被及时遏制的最主要原因。在我接待的大量家长育儿咨询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信任的缺乏是非常普遍的,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此并不自知,甚至也不重视。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家长能够持久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懂自己、理解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会帮自己。你觉得这种信任是天经地义的吗?不是。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不愿告诉家长,除了本来就缺乏信任,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很多中国家长存在一个怪异的心理:就是孩子被欺负了,回来告诉家长,家长不是替孩子撑腰,反而去数落自己孩子,有的会嫌自己孩子惹事,不离那些坏孩子远点,有的嫌自己孩子没本事,质问孩子怎么不打回去。还有些家长的反应比较夸张,控制不住情绪,要去找学校、老师和对方家长闹,这会让孩子感觉很紧张、很尴尬,觉得没面子,以后不好在学校混,会成为同学的笑柄。我们这个社会,一直对受害者都是不够宽容和仁慈的,正是家长的这些反应,让孩子宁可默默受辱,也不愿向家长倾诉和求助。
能够让孩子充分信任自己,需要家长调动很大的智慧,具体来说,家长需要做这样一些事:
1.从小培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多孩子有了心事,宁可告诉朋友,也不告诉家长,就是因为与家长没有建立这种地位对等的朋友关系。家长不能指望这种关系会自然建立,更不能指望孩子先把家长当朋友,而是要在自己的心里,先真诚地把孩子当成朋友,而不只是自己的孩子。仅这一点,多数家长都没做到。人的情感是对等的,只有你拿孩子当朋友,他们才会拿你当朋友。从我女儿两岁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今天,我就经常问她谁是你这段时间最好的朋友,她的回答基本没变过,她最好的朋友第一是妈妈,第二是爸爸,第三才是各种小朋友。
2.家长要习惯经常甚至每天询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保持不间断的沟通。不要怕琐碎,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于跟家长讲述自己一天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升的,只有家长不间断地询问,孩子才有机会接受这种训练,才有可能把自己在学校遭遇的事情比较清晰地告知家长。我们在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都看到,那些受害者会告诉媒体,自己不知道如何跟家长讲自己的遭遇,这就是家长没有经常主动与孩子沟通的结果。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愿意跟自己讲,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孩子能讲出来,讲得明白。
3.当孩子跟家长主动讲出自己在学校的遭遇时,不论何事,家长都要首先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无条件地表示支持。相信、支持之后,再去判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急于去数落自己的孩子。只要你数落一次孩子,他们就再也不跟你交心了,因为委屈比殴打对他们的伤害更大,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万不可委屈他们。
4.当孩子跟家长倾诉自己遭遇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你如果炸了,孩子会很恐惧,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干出什么来,不知道后面的发展会不会让自己陷入更窘迫的局面。即便家长心中有千般恨,也要先压住,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家长以此来判断如何处理,如何帮助孩子。家长情绪失控会有两个后果,一是无法准确判断事情的严重性,二是无法选择采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5.当家长确定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时,必须及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包含但不限于找学校、找对方家长、直接找施暴者和报警,这些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被伤害一方维护自身权利经常没有那么顺利,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推诿、否认、袒护和回避,而家长出手帮助孩子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务必一次性解决问题,否则后患无穷。前段时间我接受一位妈妈的咨询,她的儿子就在遭受校园暴力,找学校和家长,对方反应都比较冷淡,没有实质回应。我当时建议她马上带孩子去报警,报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那个小学生抓起来,而是让对方家长和学校足够重视这件事。这位妈妈按我说的做了,其实派出所也不愿管这种事,但是报警就必须接警做笔录,这就够了。当她做完笔录,给学校和对方家长都发短信告知,对方马上重视起来,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可以有效保护这个孩子的措施,包括禁止那个孩子再接近她的孩子,如果发现那个孩子与她的孩子再有任何形式的肢体接触,立即劝退那个孩子。基本上,她所希望得到的结果,都得到了。所以家长在出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最应该要的不是指责学校、要求道歉,不是报复,而是避免伤害再次发生。
6.家长日常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预防伤害教育。其核心就是让孩子避免吃眼前亏。比如,对上了小学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身上放上十块八块钱,告诉孩子万一遇到跟自己要钱的坏孩子,就把钱给对方,但是一定要回来告诉爸妈。这钱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吃眼前亏的,而不是对作恶的纵容,因为家长知道孩子遇劫后,是要及时出手解决的,而不是每天带钱给人家进贡。还有就是一些避险的知识、求救的知识和逃跑的知识,别觉得这是认怂,当你的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你把那些坏孩子都打扁也晚了。还有一个小贴士送给家长们:就是要提醒孩子,在外面尽量避免与陌生人对视,青春期太多无厘头的暴力,起因都是一次对视。
7.有条件的,还是要让孩子学一点基本的防卫。女孩可以学学跆拳道,男孩可以学学武术散打,学这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我经常跟女儿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能有一些基本的防卫技能,才能有这个自信。
最后再次强调:校园暴力不会根除,避免被伤害不能全靠学校,更应该靠家长自己,与孩子做朋友,获得孩子充分的信任,是避免孩子长期遭遇欺凌的根本之道,其他一切大道理都不是。
多数时候,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人们总会把责任和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管和惩罚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根本。事实上,这些措施都不能减少校园暴力,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青春觉醒的顶峰,是人生最无法无天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逆反心理最强的一段。孩子们不会因为教育和监管而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那些监管很有可能激发一部分孩子的逆反,使之变本加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强化教育和监管,但是老师和学生数量的对比,注定了学校无法监控到所有孩子的分分秒秒,所以预防孩子遭受校园暴力侵害,主要靠孩子自己和家长。一家一两个孩子,与其指望学校,不如靠自己,或者我说得再直接一点,这事只能靠自己。
在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孩子并不是偶尔被欺负一次,多数严重的暴力事件,受害者都是多次长期被欺凌的。当这种事被曝光,大家只会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坏或者学校睁眼瞎,却不去问一个问题:孩子长期被欺负,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在第一次被欺负的时候就告诉家长,结果会大不同。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期被欺负却不告诉家长呢?这里面当然有施暴者威胁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家长缺乏信任,而这种信任缺失正是很多长期校园暴力没有被及时遏制的最主要原因。在我接待的大量家长育儿咨询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信任的缺乏是非常普遍的,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此并不自知,甚至也不重视。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家长能够持久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懂自己、理解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会帮自己。你觉得这种信任是天经地义的吗?不是。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不愿告诉家长,除了本来就缺乏信任,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很多中国家长存在一个怪异的心理:就是孩子被欺负了,回来告诉家长,家长不是替孩子撑腰,反而去数落自己孩子,有的会嫌自己孩子惹事,不离那些坏孩子远点,有的嫌自己孩子没本事,质问孩子怎么不打回去。还有些家长的反应比较夸张,控制不住情绪,要去找学校、老师和对方家长闹,这会让孩子感觉很紧张、很尴尬,觉得没面子,以后不好在学校混,会成为同学的笑柄。我们这个社会,一直对受害者都是不够宽容和仁慈的,正是家长的这些反应,让孩子宁可默默受辱,也不愿向家长倾诉和求助。
能够让孩子充分信任自己,需要家长调动很大的智慧,具体来说,家长需要做这样一些事:
1.从小培养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多孩子有了心事,宁可告诉朋友,也不告诉家长,就是因为与家长没有建立这种地位对等的朋友关系。家长不能指望这种关系会自然建立,更不能指望孩子先把家长当朋友,而是要在自己的心里,先真诚地把孩子当成朋友,而不只是自己的孩子。仅这一点,多数家长都没做到。人的情感是对等的,只有你拿孩子当朋友,他们才会拿你当朋友。从我女儿两岁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今天,我就经常问她谁是你这段时间最好的朋友,她的回答基本没变过,她最好的朋友第一是妈妈,第二是爸爸,第三才是各种小朋友。
2.家长要习惯经常甚至每天询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保持不间断的沟通。不要怕琐碎,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于跟家长讲述自己一天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升的,只有家长不间断地询问,孩子才有机会接受这种训练,才有可能把自己在学校遭遇的事情比较清晰地告知家长。我们在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都看到,那些受害者会告诉媒体,自己不知道如何跟家长讲自己的遭遇,这就是家长没有经常主动与孩子沟通的结果。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愿意跟自己讲,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孩子能讲出来,讲得明白。
3.当孩子跟家长主动讲出自己在学校的遭遇时,不论何事,家长都要首先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无条件地表示支持。相信、支持之后,再去判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急于去数落自己的孩子。只要你数落一次孩子,他们就再也不跟你交心了,因为委屈比殴打对他们的伤害更大,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万不可委屈他们。
4.当孩子跟家长倾诉自己遭遇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你如果炸了,孩子会很恐惧,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干出什么来,不知道后面的发展会不会让自己陷入更窘迫的局面。即便家长心中有千般恨,也要先压住,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家长以此来判断如何处理,如何帮助孩子。家长情绪失控会有两个后果,一是无法准确判断事情的严重性,二是无法选择采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5.当家长确定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时,必须及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包含但不限于找学校、找对方家长、直接找施暴者和报警,这些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被伤害一方维护自身权利经常没有那么顺利,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推诿、否认、袒护和回避,而家长出手帮助孩子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务必一次性解决问题,否则后患无穷。前段时间我接受一位妈妈的咨询,她的儿子就在遭受校园暴力,找学校和家长,对方反应都比较冷淡,没有实质回应。我当时建议她马上带孩子去报警,报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那个小学生抓起来,而是让对方家长和学校足够重视这件事。这位妈妈按我说的做了,其实派出所也不愿管这种事,但是报警就必须接警做笔录,这就够了。当她做完笔录,给学校和对方家长都发短信告知,对方马上重视起来,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可以有效保护这个孩子的措施,包括禁止那个孩子再接近她的孩子,如果发现那个孩子与她的孩子再有任何形式的肢体接触,立即劝退那个孩子。基本上,她所希望得到的结果,都得到了。所以家长在出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最应该要的不是指责学校、要求道歉,不是报复,而是避免伤害再次发生。
6.家长日常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预防伤害教育。其核心就是让孩子避免吃眼前亏。比如,对上了小学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身上放上十块八块钱,告诉孩子万一遇到跟自己要钱的坏孩子,就把钱给对方,但是一定要回来告诉爸妈。这钱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吃眼前亏的,而不是对作恶的纵容,因为家长知道孩子遇劫后,是要及时出手解决的,而不是每天带钱给人家进贡。还有就是一些避险的知识、求救的知识和逃跑的知识,别觉得这是认怂,当你的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你把那些坏孩子都打扁也晚了。还有一个小贴士送给家长们:就是要提醒孩子,在外面尽量避免与陌生人对视,青春期太多无厘头的暴力,起因都是一次对视。
7.有条件的,还是要让孩子学一点基本的防卫。女孩可以学学跆拳道,男孩可以学学武术散打,学这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我经常跟女儿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能有一些基本的防卫技能,才能有这个自信。
最后再次强调:校园暴力不会根除,避免被伤害不能全靠学校,更应该靠家长自己,与孩子做朋友,获得孩子充分的信任,是避免孩子长期遭遇欺凌的根本之道,其他一切大道理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