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倡导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政治 情境教学 实施 效果
一、前言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由于思想政治课中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理论性较强,所以容易出现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尤其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盛行“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深感“枯燥无味”。因而学生奉行“死记硬背”原则,甚至认为政治课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和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教学实效。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持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生体之间的惰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度,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瑰中展开,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 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呵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去做或不去做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灵活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那么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可给他们看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新款的图片展示,或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比如我在讲“情绪”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听乐曲 《春天来了》和 《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这两首乐曲,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着眼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课本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因此,恰当的教学情境必须取自现实生活,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的切身实际,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接着向学生发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由于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多样化的情境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情境教学提倡应该使学生在一定背景、情境下进行学习,即从教学需要入手,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便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多种情境方式。
五、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
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它能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和实时交流等多方面的、多兴奋中心的刺激,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增进记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讲“生活情趣”时,教师可用挂图或投影向学生展示一组自然美景、丰收劳动场景等,让学生在欣赏美景中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有效地激发学生陶冶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总之,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而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想政治课,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政治 情境教学 实施 效果
一、前言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由于思想政治课中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理论性较强,所以容易出现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尤其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盛行“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深感“枯燥无味”。因而学生奉行“死记硬背”原则,甚至认为政治课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和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教学实效。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持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生体之间的惰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度,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瑰中展开,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 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呵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去做或不去做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灵活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那么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可给他们看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新款的图片展示,或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比如我在讲“情绪”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听乐曲 《春天来了》和 《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这两首乐曲,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着眼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课本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因此,恰当的教学情境必须取自现实生活,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的切身实际,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接着向学生发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由于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多样化的情境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情境教学提倡应该使学生在一定背景、情境下进行学习,即从教学需要入手,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便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多种情境方式。
五、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
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它能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和实时交流等多方面的、多兴奋中心的刺激,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增进记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讲“生活情趣”时,教师可用挂图或投影向学生展示一组自然美景、丰收劳动场景等,让学生在欣赏美景中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有效地激发学生陶冶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总之,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而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想政治课,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