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是学生积累、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达到促进学生掌握当天的知识的目的. 传统的评价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促进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保证数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着对初中数学作业评价进行改革,让每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传统数学作业评价的反思
传统的作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或扼制了学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
1. 作业布置时较少考虑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所以造成评价作业的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从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2. 作业评价仍以“√” “×” 等级(优良中差)或分数﹢日期为主要形式,过于单调、生硬. 这样的作业评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起到自我改进的目的.
3. 作业评价的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谈不上根据评价结果实施改进,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 作业评价仍以教师为绝对主体,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体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评价的原则
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健康人格的关注. 优化作业评价,是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检验学生知识质量为主的评价制度与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
1. 人文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作业评价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 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方式乃至心灵世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的评价反馈应具有人文意识,要多用情感赞语,用发展的眼光来运用评价手段,看待评价结果,应当使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成功者,自己有能力成功.
2. 激励性原则. 评价手段充满激励性,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种带激励性的评价有效地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必为少数学生不更正错题而犯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度,融洽了师生关系. 这样的评价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活力.
3. 互动性原则. 评价形式体现互动性,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有效的介体,用 “?”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的选择,更是因为“?”本身所蕴涵着的交流性和互动性,这一性质是 “×” 所不具有的. 教师就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用 “?”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传递,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4. 层次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评价作业时的标准可因层而异、因人而异,重在激励. 除了不同作业评价标准不同外,对同一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另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同时,努力向高一层次标准努力,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评价的方式
1.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多元化. 就是说,教师要跳出自己单边的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成为主体中的一员,与教师一起承担促进学生发展的职责. 学生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逼着学生“静下心来”检查,教师在学生评价作业时提出评价的要求:(1)原来有错误的,评价时发现了允许改正;(2)发现错误要想一想出错的原因;(3)如果不参与评价,一旦发现将被适当扣分.
1.2 指定同桌评价. 同桌间有极强的互补性,作业评价时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1.3 指定优秀生评价. 优秀学生评价完作业后,学困生可以向评价作业的同学请教. 优秀生要向学困生讲解,就得早做准备,逼着优秀生去思考、去研究:我该怎样说? 学困生也得到了一对一的帮助,听着同学的指点,从而得到提高.
1.4 指定学困生评价. 一些作业难度较低,学困生只要动脑思考一下就能完成,就应让学困生评价. 通过评价,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作业评价还不能忘了另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家长. 当然,要求家长参与评价也不是“全面开花”,而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 这样,将更有利于纠正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作业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既可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又可以在评价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评价视角的多维化. 强调多维的评价视角,也就是评价时不要只重视学生作业的表象,而是更多地去关注怎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作业评价除了关注知识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如果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与方法,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的探究,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将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道简捷明快或曲折的解法,一个闪烁灵动创意的实验设计……这些,都应走进教师的评价视野,甚至,有时也可以一俊遮百丑,扬其所长,避而不谈其短,让学生创造的过程与方法尽情地在作业中彰显!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评价,还要关注作业中所折射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既要放在横向的共性中来查漏补缺,寻找差距,更要放在纵向的个性中去放大亮点,扬长避短. 要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衡量,要在多角度的审视中,关注其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
3. 评价范围的选择性.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学生的作业,只要你想办法达到了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目的,那又何必平均用力地评价呢?课堂作业,对优生就可略批,对学困生就可详批. 家庭作业可按组抽批,也可以让组长协助批. 对有的学生,可以建立作业“免批”制,对有的学生就必须实行作业“跟踪”制. 缩小评价的重点,寻找评价的焦点,让学生从你的评价中获得一点较为集中而非零散的收获. 还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不同情况,从每一个人到一部分人,进行分层的选择评价;还可以针对每人的不同特征,大致分成类,采取随机抽取与分层抽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点式抽样与分层轮流的选择评价,这样,既能较为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减轻评价负担.
在尽量保证评价实效的基础上,教师要把自己从繁重的作业评价中解放出来. 拥有选择就意味着拥有效率,也就意味着拥有闲暇. 在选择中,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受教育生活的美好馈赠;在闲暇中,获得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与心灵的舒展!
4. 评价沟通的人性化. 教师的评价应具有人文意识,多用激励的情感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如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与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引起学生的注意.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你肯定有高招”、“你准行”等. 这种人性化的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错,教师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 例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 诸如此类的评语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小小的评语往往能发挥大作用.
然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再也不能是单纯意义上的“蜡烛”了,教师的生命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 作业评价是课堂师生交往的延续,理应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历程. 在这段历程中,教师应看到,每一份作业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本作业都是一本耐读的“书”!要视作业为学生的劳动作品. 评价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们的辛苦付出,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体会学生跃动的心灵,领略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传统数学作业评价的反思
传统的作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或扼制了学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
1. 作业布置时较少考虑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所以造成评价作业的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从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2. 作业评价仍以“√” “×” 等级(优良中差)或分数﹢日期为主要形式,过于单调、生硬. 这样的作业评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起到自我改进的目的.
3. 作业评价的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谈不上根据评价结果实施改进,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 作业评价仍以教师为绝对主体,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体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评价的原则
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健康人格的关注. 优化作业评价,是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检验学生知识质量为主的评价制度与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
1. 人文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作业评价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 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方式乃至心灵世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的评价反馈应具有人文意识,要多用情感赞语,用发展的眼光来运用评价手段,看待评价结果,应当使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成功者,自己有能力成功.
2. 激励性原则. 评价手段充满激励性,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种带激励性的评价有效地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必为少数学生不更正错题而犯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度,融洽了师生关系. 这样的评价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活力.
3. 互动性原则. 评价形式体现互动性,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有效的介体,用 “?”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的选择,更是因为“?”本身所蕴涵着的交流性和互动性,这一性质是 “×” 所不具有的. 教师就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用 “?”与学生进行信息的传递,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4. 层次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评价作业时的标准可因层而异、因人而异,重在激励. 除了不同作业评价标准不同外,对同一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另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同时,努力向高一层次标准努力,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评价的方式
1.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多元化. 就是说,教师要跳出自己单边的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成为主体中的一员,与教师一起承担促进学生发展的职责. 学生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逼着学生“静下心来”检查,教师在学生评价作业时提出评价的要求:(1)原来有错误的,评价时发现了允许改正;(2)发现错误要想一想出错的原因;(3)如果不参与评价,一旦发现将被适当扣分.
1.2 指定同桌评价. 同桌间有极强的互补性,作业评价时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1.3 指定优秀生评价. 优秀学生评价完作业后,学困生可以向评价作业的同学请教. 优秀生要向学困生讲解,就得早做准备,逼着优秀生去思考、去研究:我该怎样说? 学困生也得到了一对一的帮助,听着同学的指点,从而得到提高.
1.4 指定学困生评价. 一些作业难度较低,学困生只要动脑思考一下就能完成,就应让学困生评价. 通过评价,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作业评价还不能忘了另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家长. 当然,要求家长参与评价也不是“全面开花”,而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 这样,将更有利于纠正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作业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既可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又可以在评价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评价视角的多维化. 强调多维的评价视角,也就是评价时不要只重视学生作业的表象,而是更多地去关注怎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作业评价除了关注知识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如果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与方法,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的探究,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将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道简捷明快或曲折的解法,一个闪烁灵动创意的实验设计……这些,都应走进教师的评价视野,甚至,有时也可以一俊遮百丑,扬其所长,避而不谈其短,让学生创造的过程与方法尽情地在作业中彰显!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评价,还要关注作业中所折射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既要放在横向的共性中来查漏补缺,寻找差距,更要放在纵向的个性中去放大亮点,扬长避短. 要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衡量,要在多角度的审视中,关注其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及成功的体验.
3. 评价范围的选择性.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学生的作业,只要你想办法达到了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目的,那又何必平均用力地评价呢?课堂作业,对优生就可略批,对学困生就可详批. 家庭作业可按组抽批,也可以让组长协助批. 对有的学生,可以建立作业“免批”制,对有的学生就必须实行作业“跟踪”制. 缩小评价的重点,寻找评价的焦点,让学生从你的评价中获得一点较为集中而非零散的收获. 还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不同情况,从每一个人到一部分人,进行分层的选择评价;还可以针对每人的不同特征,大致分成类,采取随机抽取与分层抽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点式抽样与分层轮流的选择评价,这样,既能较为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减轻评价负担.
在尽量保证评价实效的基础上,教师要把自己从繁重的作业评价中解放出来. 拥有选择就意味着拥有效率,也就意味着拥有闲暇. 在选择中,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受教育生活的美好馈赠;在闲暇中,获得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与心灵的舒展!
4. 评价沟通的人性化. 教师的评价应具有人文意识,多用激励的情感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如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与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引起学生的注意.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你肯定有高招”、“你准行”等. 这种人性化的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错,教师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 例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 诸如此类的评语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小小的评语往往能发挥大作用.
然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再也不能是单纯意义上的“蜡烛”了,教师的生命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 作业评价是课堂师生交往的延续,理应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历程. 在这段历程中,教师应看到,每一份作业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本作业都是一本耐读的“书”!要视作业为学生的劳动作品. 评价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们的辛苦付出,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体会学生跃动的心灵,领略学生的精神世界……